「中国版灌篮高手」破纪录的成功后,创始人决定放弃扩张幻想

2023-05-10 02:29:22

 

访谈|贾晓涛

作者|贾晓涛

无论从哪个维度,《左手上篮》都算得上成功。

播放量上,这部原创校园篮球动画在腾讯视频播放时,总播放量过亿,最高热度超过 2 万,远超出平台预期,创下平台原创题材动画的播放纪录。刚开始接触篮球的小学生,高中体育老师,清华大学餐厅的年轻服务员,看着《灌篮高手》长大的中年大叔,都成为它的粉丝。

商业化上,作为一部只有 8 集、单集 20 分钟出头的小众题材动画,获得了康师傅、惠普两大顶级品牌的赞助和植入,而且据称品牌方很满意。第二季还没开始,不少新客户就主动找上门讨论合作可能。

话题度上,周杰伦的《晴天》成为动画片尾曲;播出期间,国贸 CBD 核心区的户外广告牌,全国的大悦城大屏,都在播放《左手上篮》的广告;全国初高中几乎所有篮球赛事场里都有《左手上篮》的广告;央媒、体育媒体、行业媒体、各种 KOL,都把这部动画比作中国版《灌篮高手》,虽然有拳拳期待下的溢美,但也能看出其品质得到了认可。

即便这样,今年年初,左手上篮出品公司的创始人、CEO 李锦天还是迅速决定,把员工数量从近 90 人削减到 30 人,制作团队从 30 多人减到十几人,而且集体搬迁到成本更低的重庆,北京只保留商务、市场、IP 授权开发等职能。

同时,原定的足球、棒球等动画项目开发全部停止,只保留《左手上篮》。3 月底,北京办公室又从每个月租金 15 万的竞园,搬到了四惠东一个刚建成的楼,租金降到每个月 3 万。

所有这些转变背后,是在创业三年后李锦天决定放弃幻想,不再追求通过拿融资、讲故事、追风口、再融资快速扩张,而是退回到生意的逻辑,扎实做好一个可以自运转的内容公司,耐心地滋养和等待 IP 的成长。

想象的蓝图

李锦天是典型的高起点创业。

创立左手上篮文化之前,他在 NBA、CBA 工作十余年,曾经担任中国篮协主席姚明的特别助理,负责过版权发行、商务拓展、CBA 联赛战略发展等多项工作,还是清华大学 2016 级的苏世民学者。

这种背景,加上本身毕业于影视传媒专业,让左手上篮文化在天使轮就拿到蔡崇信和弘毅资本的投资,之后又获得万物资本的新一轮投资。

2021 年 4 月,左手上篮在北京发布体育动画《左手上篮》的首支预告片,宣布将基于体育 + 动漫的概念,打造体育动漫宇宙,将上线拳击、足球、棒球、乒乓等多部体育题材的动漫作品。

李锦天表示,《左手上篮》动画第一季总成本在 3000 万元至 4000 万元之间,是国内成本最高的二维动画剧集之一。在商业侧,康师傅几乎在项目刚启动就确认赞助,成为动画制作委员会的首席成员。动画中的同名虚拟偶像许星悠,成为 CAA 中国的签约虚拟艺人。

良好的背景,强大的人脉和资源整合、商务拓展能力,虚拟人、体育动漫宇宙等概念,盛大的发布会,看起来「中国版《灌篮高手》」接下来会势如破竹,显得顺理成章。

但两年后,李锦天对《新声 Pro》表示,过去两年所有第一次创业会有的浮躁、自我感觉良好以及各种典型问题,都经历了一遍。

例子很多。21 年年底,在还没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能不能回本的情况下,公司就花几十万做了一个虚拟人模型,招了运营团队迅速推出,后来为了融资,又增加了几个跟动画无关的虚拟人,想借虚拟人概念融资。

2022 年,公司还做了一个 NFT 品牌,NFT 团队增加到接近 20 人,又把公司包装成一个跨次元的元宇宙体育公司,里面包含动漫、元宇宙、Web3、虚拟人等各种概念。

回到现实

李锦天反思,之前很长时间的逻辑,都是给资本讲故事,有赌的性质在里面,觉得这些概念哪怕不赚钱,但可以得到资本认可,继续融资,补充内容开发的亏损。但现在,他所有的考虑回到原点:动画内容本身就要能赚钱,团队要能自我造血,稳步把 IP 发展壮大。

这就从一个宏大的 IP 或者「宇宙」的概念,回到了基本的商业和生意逻辑。成功的标准变成能否盈利,而不是做一个比《灌篮高手》更好的故事。当然,水准以上的内容仍然是一切商业变现以及 IP 成长的起点,但前提是内容本身不能亏钱。

「现在算账变得非常重要。」李锦天说,「我们不去花没有的钱,一定是先挣来钱才花钱。」

目标的调整,反而让逻辑变得简单,也让团队心态更放松。制片、导演、商业化、运营,加上创始人,核心五六个人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就像一支真正的篮球队,彼此配合,从商业和内容的角度平衡发展。

在这当中,李锦天作为创始人,不再像以往那样事必躬亲,状态更从容。在第一季,李锦天不仅负责了《左手上篮》的故事设定,甚至连物料的文案都要上手修改,因为预期太高。

他转而变成类似投资人的角色,不再参与内容创作,把精力放在帮助团队顺利配合,以及基于他在篮球领域和其它方面的积累,打通重要资源和合作,包括核心项目的谈判。

左手上篮公司也不再考虑打造一个巨大的体育动漫宇宙,而是聚焦这一部动画,围绕篮球这个项目,做得更扎实,逐渐做成有影响力的单一 IP。这反而可能有更长线的机会,篮球本身在中国就有够大的商业价值,和服装、潮流文化、音乐等等,都能结合在一起。

未来基于篮球,左手上篮的业务还可以延伸到线下赛事、游戏等各种版图。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阶段所有的核心,回到了在不亏钱的前提下,一季一季出内容,多元化商业变现,让公司能自己养活自己。

或许三五年甚至十年后,大环境再次变好,「左手上篮」也真得成长为一个足够壮实的 IP,那么自然会获得额外的奖励。

以下是《新声 Pro》(微信公众号 ID:xinsheng-pro)与左手上篮创始人李锦天的对话节选,希望对同样在做内容和 IP 的同行有一些启发。

01

从追风口到更务实

新声 Pro:你经历过哪些糟糕的事?

李锦天:第一次创业的浮躁、自我感觉良好,都经历了。首先是去年大环境,整个行业供血阻断,包括风口来了想蹭风口,后来发现根本没想明白就把钱花出去了,成本开销很大,融资也不顺利。整个一轮经历了之后,又降本增效,重新聚焦到核心的东西。

新声 Pro:当时做虚拟人完全是为了蹭元宇宙的热点吗?

李锦天:最早做虚拟人不是为了蹭热点,当时觉得跟动漫是有关的。去年年初想融资,FA 说必须包装成虚拟人公司。另外确实我们也想多做几个虚拟人,哪怕跟动画无关。

所以花了几十万做了虚拟人模型,很快就推出去了。为什么要做,能不能回本,都没考虑清楚。因为四五十万建模只是第一步,要真的火要砸很多资源推。

我去年还做了一个 NFT 牌子,当时想做的事太多了。NFT 团队快 20 个人。这些东西并不是跟动画有关,而是为了所谓的概念。

去年想打造一个跨次元的元宇宙体育公司。里边有动漫,元宇宙, Web 3 ,虚拟人。听起来挺性感,但是真的能赚钱吗?或者很有把握能沉淀下来东西吗?不一定。

回过头来,我会只做一件事,把这一个 IP 先做好。

新声 Pro:我记得除了篮球外,你还在开发别的体育项目。

李锦天:都停了。因为以前很长时间的逻辑,是给资本讲故事,尤其天使轮投资人都比较认可我这个人,很顺。就觉得反正我折腾一个概念,还会有人持续投。

我觉得一方面确实受疫情影响,另一方面概念怎么转化成收入是两回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的尝试,有赌的性质。觉得如果概念恰好踩到了,哪怕不赚钱,也可以得到资本认可。但我现在不再把精力放在融资上,因为这个事已经证明了有很好的受众,反响也很好,就持续做就好。

新声 Pro:单纯第一季是能赚钱的吗?

李锦天:如果现在的团队从头做,第一季应该会赚钱。但问题是我们交了很多学费和团队磨合的成本。现在已经磨合很好,所以第八集,尽管花了很短的时间,但质量我们还比较满意。

我们动画团队现在全在重庆了。以前内部动画团队有 30 人,现在只有十几人。内部负责策划监修、关键原画分镜就可以了。

他们也接一些外包。因为第二季还没有进入中期制作阶段。他们接下外包,至少持续运转没什么大问题。

新声 Pro:外包对团队可能会是个损耗。

李锦天:我们外包只做精品的短的内容。第二,我们做外包的前提是有闲置产能。我们不是追求外包带来多少收入,我们做外包一是额外带来收入,另外是保持团队手热的状态。

而且我们团队,包括所有创作人员都很明确,我们是一个纯商业驱动的团队,必须以盈利作为基本前提,同时我们都热爱篮球这个题材,想把它做好。

新声 Pro:你的认知很清楚,资源也很丰富。回过头来说,这些东西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吗?

李锦天:还是蛮多的。你看播出的时候,我可以借助很多资源推,不是用钱买来或者能买到的。比如周杰伦的歌,这些都是因为我前面积累了口碑和人脉。

新声 Pro:什么时候决定把其他项目都砍掉?

李锦天:去年年中。但是我去年年中有一段确实对 Web 3 关注的多了一点,也组团队做了。但我们做的时候已经没有赶上年初那一波了。

新声 Pro:你有没有想过,你们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李锦天:我们今天还是打造精品的东西。以前我是打造体育的商业合作或者联赛产品,现在就打造一个中国没有成功案例的类型内容和 IP。我们那几个角色,再做两三年,应该是家喻户晓的角色。第一季已经达到这样的效果,后面只会更好。

新声 Pro:现在还在做虚拟人?

李锦天:因为有稳定的客户,许星悠一直是一款康师傅产品的代言人,一直有需求。我们三四个人做许星悠就够了,而且接下来会开直播,不需要扩张团队做这件事。

其实现在我们的状态和资源、影响力已经跟第一季完全不一样。

新声 Pro:这是不是另外一种过分乐观?

李锦天:有可能,但我们的底气是可以不着急做,因为现在团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我们不着急一定要马上怎么样。

我们第一季是亏钱的,但亏钱也要做出来。但是第二季或后面的内容,肯定不会亏钱去做。

现在团队的目标很一致。我们做这件事,首先要赚钱,而不是讲了一个多好的故事。我们的逻辑不是要做一个比《灌篮高手》更好的故事。

新声 Pro:未来内容供应量急剧放大,必须极致的好 IP 才能出来。但你现在说逻辑变成我是要赚钱。

李锦天:这家公司的核心指标是赚钱,但是让我们能赚钱的一定是好内容。所以这个事可以长期这么做下去。而且我们有很多 IP 开发的方法,不需要投入任何资源。

新声 Pro:你的资源很多,头脑也很灵,会不会因此导致你在做内容上不够极致?

李锦天:不会。从第二季开始我不参与内容制作了。第一季的故事设定是我写的,是因为得有人把这个东西启动起来。第二季我完全交给团队了。

新声 Pro:在内容的最后关键问题上,谁说了算?

李锦天:导演说了算。谢导(《左手上篮》总导演谢钟黎)跟我的逻辑一模一样。我们做这个事是为了赚钱。你看到的所有动画片导演应该都是文科生,我们导演学数学的。

我们都深知,做出 IP 不是靠某一个人,而像篮球本身一样是团队协作。我有篮球的资源,导演有动画的天赋,制片人有项目管理的经验,大家是配合的状态。

从内容角度,我们相信他的审美和把关。但是导演不会因为他对内容的追求而说我一定要做什么,大家会为了整个事情的商业角度考虑,协调整个的平衡发展,而不是一定要做到某个极致的东西。

新声 Pro:但如果不足够好,怎么成为 IP?不是有东西就是 IP。

李锦天:这个片子的效果很超出预期,我们本来以为初中生以上才会喜欢,但现在小孩基本只要上小学一年级,都愿意看。

我肯定也不能过分乐观,它一定能成为一个超级牛的 IP。但现在至少能够支撑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如果能支撑三季,我相信影响力肯定是 OK 的,因为没有竞争。同类的东西很少,而且我们做完这一轮下来,发现别人做这些也很难。

所以我的乐观在于,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幻想,不是好像公司估值能怎么样。我的乐观是靠这个 IP 能够养活自己的团队就够了。

02

回到基本逻辑,慢慢培养 IP

新声 Pro:所以放低目标后,左手上篮这家公司目前变成了你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李锦天:现在整个团队是自我激励,自己运转。我前面投入最多的就是资源整合,这些是我最大的优势。我现在更像是左手上篮的投资人。但因为 IP 的源头是我,故事是我最早设定出来的,所以大家有一个默契和互相尊重。

导演为什么跟我能有这种默契的合作,因为大家觉得我做这事是合适的,有我在这事是能成的。

3 年前我是亲自抓各种事情,现在我就回归现在的目标。就是左手上篮可以养活自己,团队的人爱做这件事情,做得好还能分钱,这事不就很好?如果能等到下一个风口,再说下一个风口的事,对吧?

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个状态,大家都梦想要把《左手上篮》做好,但我们不是离开这个不能活。

新声 Pro:你对这事的想法什么时候开始变?

李锦天:去年下半年。我所有的成长,基本都集中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整个逻辑都想明白了。就是我觉得这个事不仅仅是有钱有资源能做好的,它需要很多环节,而且是大家配合。

其实也没遇到具体什么事。主要以前是更 to VC,有幻想,觉得你做得还不错,讲个故事,有可能一下子靠稀释股权融到钱,这个钱可能解决亏损或者不赚钱的问题。但现在团队都是不指望这个。

新声 Pro:去年底为什么会被打破幻想?过去两年,你找过投资吗?

李锦天:去年找过。去年年初我收到了一个还不错的投资机构的 TS,当时估值涨了蛮多的。后来发生疫情,或者他们觉得这事还要再考虑,反正没有 close。

之后我找了一个 FA,因为确实去年需要钱,去市场聊了一些,拿虚拟人、元宇宙这些概念包装,见了一轮投资人,发现没有特别好的效果,就不融了。当然其他在试的项目都停了。唯一还是试了一下 Web 3 ,因为我真的感兴趣,效果也不太好,也停了。后来全部只集中在《左手上篮》。

新声 Pro:所以现在有点像又变回了一个小生意的逻辑。

李锦天:对,如果能够做 5 年、10 年,他可能是一个很不错的 IP。但是一年两年变成一个特别大的商业模式?不应该有这样的预期。以前想概念、风口,现在这个 IP 如果做好了,就是挺好的一个事。

新声 Pro:你这边负责授权、运营的人应该都能力很强,没有特别明亮的未来吸引,这种人能留下来吗?

李锦天: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可以放手。恰恰我们公司核心的五六个人,大家做这事是完全不拿钱,也可以继续做。因为他们认可整个逻辑。当然我给他们都有很大的激励机制设计,现在都很顺。

我这 3 年好的事坏的事都经历过,融资不顺,团队和人的迭代,包括花冤枉钱追风口,制作上的困难,但是最后留下来的第一季,大家确实觉得不错,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另外我们的客户,腾讯、康师傅都非常满意。现在我们在谈的很多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来的,这些我觉得是好的事情。

第三,我们的团队是一个很稳定和已经知根知底的团队。

新声 Pro:从商业化收入上,你们能打破天花板的核心是你还是 IP?

李锦天:是我来启动的这个 IP。

内容出来后,客户非常满意,而且是超出预期。他们觉得如果一点水花都没有,失败是正常的。只要成功了,就会是满意的。

就像 VC 投 100 个公司,可能只指望 10 个成功了。康师傅投我们的逻辑一样,他觉得赛道对、人对,应该每年拿出一部分预算投一些。所以我们成功了,他们觉得满意。只是不是所有品牌都有这个魄力。

另一方面,以前我觉得我做玄幻也能卖得这么多,现在我觉得是因为我做了篮球,如果我做足球不会成立。因为我过往在篮球里面积累的信任,我对篮球人才的绝对吸引力。我再有资源,让我去搞一个足球项目,也未必能把最喜欢足球的人吸引过来。

新声 Pro:当你把它变成小生意的时候,意味着你投入的精力和资源会变少。

李锦天:这个逻辑我同意。但是小生意能赚钱,比大生意不赚钱要强。以前可能是因为我的经历,我觉得一定要再做一个特别大的事情,包括为什么一开始会有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也是因为我觉得要讲一个足够大的故事,大家才觉得有意义。

但我现在觉得,如果能做成灌篮高手这样有影响力的单一 IP,是个特别大的事情。而且篮球本身在中国也有特别大的商业价值,和服装、潮流文化、音乐都能结合在一起。

左手上篮基于篮球,业务可以延伸到各种版图,线下、游戏等等都可以。核心变成,首先 IP 更长线的看待,内容保持水准之上。但有个前提是内容本身不能亏钱。除此之外,做多元的商业化变现。

这样基本逻辑就简单了。而且之前我对 IP 最大的担忧就是,如果不能在足够的时间找到足够的钱,后续开发无力,因为我后面没故事了。现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找到了最合适的前期负责人持续开发故事。所以我们未来,一年可以保证 8-10 集的更新。

至于我自己,我的核心作用是帮助团队顺利的配合,打通一些重要资源和合作。你如果现在看,全国大悦城的大屏都在播我们的广告,我们达成了战略合作。我最擅长的就是这些。

其实我只要发挥这个价值,团队就会觉得特别棒,他们愿意干,而且有长期的信心。比如导演说想用周杰伦的歌,另外一个老板可能说你异想天开,我就给他搞定了。你说他会不会有信心?他一定会有。

新声 Pro:你研究过短剧,或者短动画吗?

李锦天:我考虑过,可能会做一些衍生内容,但前提是算得过来账。现在算账变得非常重要。我们不去花我们没有的钱,一定是先挣来钱才花钱。

新声 Pro:这样会不会失去一些时间和机会?

李锦天:无所谓,因为我们心态放平衡了,不跟任何人竞争了。我们以前做好多事,想的是跟谁竞争。比如别的动漫公司做一个篮球怎么办?现在根本不 care 了。大家都做得好最好。

我们现在的模式很简单,我创立了一家叫左手上篮的公司,有很强的制作能力的小团队,IP 是我们自己的。对我们来说,大家只要能够让他养活自己就可以。

新声 Pro:最近 AI 非常火,你会考虑再参与其中吗?

李锦天:换做去年,我一定研究或者找人研究。现在我不会。以前的问题是我会为了风口,要找到足够好的吸引力的故事。我现在关注的是他对我有什么用?特别着急想跟进,是因为怕错过所谓红利。但是这红利其实跟你没什么关系,他成熟了之后,我再用也不迟。

现在对红利或者风口,我自己肯定关注,但是让团队去花钱干这件事,我绝对不干了。

新声 Pro:为什么你当时说只有 8 集也得上?

李锦天:因为资金撑不到那个时候,而且团队需要小步快跑,需要这种战役的胜利才能更有信心。8 集我们觉得诚意够了,这是中国没见过的类型,我们对一个多完美的艺术品没有太大的追求。

我还是坚信这个事必须我来做,但是我也不去操心其它体育项目,至少现在操心不了,因为我可能不是最合适的。

说白了, 3 年、 5 年甚至 10 年以后,环境变好了,他可能又变大了。因为 IP 是我的资产,是在累积的。

而且《左手上篮》在海外的关注度非常高,因为你不需要去解释这是什么,篮球对全世界任何地方人都是这样。这种高关注度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太多收入,至少目前不行。但是它很好的说明 IP 的价值是有的。

我现在生活状态更从容了,也没有一定要融到多少钱,或者估值达到怎么样的目标。都是随遇而安,但随遇而安不代表我放弃这个事情,而是其实很乐观,有很高的对 IP 的目标。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版灌篮高手」破纪录的成功后,创始人决定放弃扩张幻想》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082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