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霍尔效应」,是如何发现并提出的,有哪些应用?(简述霍尔效应及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2023-03-14 02:24:06

 

2020-08-28「霍尔效应,Hall effect」在 1879 年由 Edwin Hall 发现,其是指将一固体导体(假设固体为一长方体,长边沿着 x 轴方向、宽沿着 z 轴方向且宽度为 w、高沿

y 轴方向且宽度为 d,较好分析)通电流,并放置于磁场中,而在导体表面产生电位差的情形。

霍尔效应是指当固体导体放置在一个磁场内,且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的电荷载子受到洛伦兹力而偏向一边,继而产生霍尔电压的现象原因很简单,若导体之电流方向为 x,外加磁场方向为 z,则不论导体中的非束缚电荷带正电或负电,根据劳伦兹力 F=q(E+v×B),都会往 −y 的方向漂移而产生电位差,此电位差称为「霍尔电压,Hall voltage」

,而霍尔电压,可根据劳伦兹力,计算其电、磁力平衡得到,其推导如下:已知导体内部只有一种可移动的非束缚电荷且密度为 n,而每个粒子之带电量为 Q,且运动速度为 v,而导体带电流 I,霍尔电压为 VH V_H

,霍尔电场 E,外部磁场为 B,体电流密度为 J,则根据静力平衡有(方向都在 y 轴故不特别讨论):QE=QvB→VHd=JnQBQE=QvB→\frac{V_H}{d}=\frac{J}{nQ}B

(明显有: J=nQv∴v=JnQJ=nQ_v∴v=\frac{J}{nQ} )∴J=Iwd→VHd=1nQIwdB∴J=\frac{I}{wd}→\frac{V_H}{d}=\frac{1}{nQ}\frac{I}{wd}B

∴VH=InQwB∴V_H=\frac{I}{nQw}B根据以上推导,可知霍尔电压可测量非束缚电荷的密度(因为上式中仅有 n 未知,其余的数值都可经过实验量测得到)与运动速度(或称飘移速度),另外,根据测得霍尔电压的正负,也可轻易了解其导体内部之非束缚电荷为电子(带负电)或电洞(带正电),因为若用三用电表将导体上部(指的是(

x、d、z)之平面)接正极,下部((x、0、z)之平面)接负极测量霍尔电压,若电压值为正,则代表负电荷累积于导体之下部,故此时导体内部之非束缚电荷种类为「电子」反之,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负值,则载子为「电洞」。

另一项在霍尔效应中非常著名的结果是霍尔系数,从以上推导中,可知:1nQ=1JBVHd=EJB\frac{1}{nQ}=\frac{1}{JB}\frac{V_H}{d}=\frac{E}{JB}其中,(

nQ)−1(nQ)^{−1} 就是霍尔系数,只和导体的性质有关,和其他实验变因无关,顺带一提,因为霍尔系数和 n 成反比,而我们知道金属中的自由电子(非束缚电荷)非常多,因此金属的霍尔系数往往非常小,相较之下,半导体的霍尔系数则较大

霍尔效应在半导体中的应用非常常见,因为其结果简单的表示了半导体中性质一些性质(例如鉴定此半导体为 p 型或 n 型),另外还有「霍尔探针,Hall probe」 ,其可测量外部磁场之大小,原理很简单,若已知导体之非束缚电荷密度和其带电量,则可以另用这项性质反推外部磁场。

近来有发展出所谓的量子霍尔效应,又分为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因为会测量到与材料等皆无关的常数,故分别在 1985 年与 1998 年获得诺贝尔奖Ref.: 石墨烯的光电特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5 赞同 · 0 评论回答

宮非:机理系列B之廿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12 赞同 · 3 评论文章

宮非:高大上系列L之十六:不会产生功耗的石墨烯拓扑绝缘体5 赞同 · 3 评论文章

分类:科普>>物理>>固体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理解「霍尔效应」,是如何发现并提出的,有哪些应用?(简述霍尔效应及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320.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