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柜最深处压着一件米白色的旧毛衣,领口起了球,袖口磨出了细细的毛边,针脚也不如商场里的成衣规整。可每次翻到它,指尖触到那柔软的毛线时,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温热的气流,顺着血管漫到眼眶。这件毛衣是母亲二十年前织的,那时我刚上初中,正是爱臭美的年纪,总觉得母亲织的毛衣不够时髦,宁愿裹着单薄的外套挨冻,也不肯把它穿出门。如今再想起那些日子,才明白那件毛衣里缠绕的,全是母亲没说出口的牵挂。
母亲的手很巧,织毛衣的手艺是跟着外婆学的。每年入秋,她就会从箱子里翻出各色毛线团,坐在阳台的藤椅上,一边看着我写作业,一边手里的毛线针飞快地穿梭。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她身上,把她的头发染成淡淡的金色,也把毛线团照得像会发光的小太阳。我总爱趴在桌边,数着她手指间跳动的针脚,问她什么时候才能织好。她总是笑着说 “快了快了”,可往往要等到第一场雪落下,那件带着体温的毛衣才能递到我手里。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我的校服外套薄得像层纸,每天放学走在风里,牙齿都要打颤。那天晚上我写完作业,看见母亲还在客厅里织毛衣,台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手指冻得有些发红,却还在不停地绕线、起针。我走过去拉了拉她的袖子,说 “妈,别织了,我不冷”。她却把我的手塞进她的口袋里捂了捂,笑着说 “傻孩子,明天就能穿了”。那天夜里我躺在床上,总能听见客厅里传来轻微的毛线针碰撞声,断断续续的,像一首温柔的歌。
第二天早上,那件米白色的毛衣果然放在了我的床头。我穿上它,领口刚好贴在脖子上,暖暖的,带着母亲身上的皂角香。走到镜子前一看,毛衣的下摆有点歪,袖口的花纹也不对称,可我却觉得那是我见过最好看的衣服。那天上学,我故意把校服拉链拉得很低,让毛衣的领子露出来,听见同学说 “你这件毛衣真好看” 时,心里比吃了糖还要甜。
后来我慢慢长大,去外地读高中、上大学,衣柜里的衣服越来越多,有了各式各样的羽绒服、羊绒衫,母亲织的毛衣渐渐被压到了箱底。每次放假回家,她总会问我 “要不要再给你织件毛衣?今年流行这种款式”,我总是摆摆手说 “不用了妈,商场里的衣服又好看又方便”。那时我没注意到,她眼里的光会暗下去一点点,然后笑着说 “也是,你们年轻人现在都不穿手工织的了”。
去年冬天我回家,偶然翻到了那件旧毛衣,试着穿了穿,竟然还合身。母亲看见我穿着它,眼睛一下子亮了,说 “没想到还能穿,早知道当年就多给你织几件了”。我抱着她,忽然发现她的头发已经白了不少,手指也不如以前灵活,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飞快地织毛衣了。那一刻我才明白,那些年我嫌弃的不只是一件毛衣,还有母亲花在我身上的时间和心意。
现在每次降温,我都会把那件旧毛衣找出来穿。同事们有时会问 “你这件毛衣看起来有点旧了,怎么还在穿?”,我总会笑着说 “这是我妈织的,暖和”。他们或许不会懂,这件毛衣里藏着多少个母亲熬夜织毛衣的夜晚,藏着多少句没说出口的关心,藏着我整个青春里最温暖的回忆。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卖手工织的毛衣,款式和我这件很像,价格却要好几千。我点开详情页,看见卖家写着 “每一件都由手工织就,耗时半个月,带着手心的温度”,忽然就想起了母亲。原来那些我们以为普通的手工,背后都是别人用心浇灌的时光,就像母亲对我的爱,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动听的语言,却藏在一针一线里,藏在岁月的褶皱里,只要想起,就会觉得温暖。
前几天给母亲打电话,她说家里的毛线还放在柜子里,有时候没事做,会拿出来绕一绕,却再也没织过完整的毛衣。我跟她说 “妈,等我下次回家,你教我织毛衣吧,我想给你织一件”。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她带着笑意的声音 “好啊,妈等着你”。
挂了电话,我看着窗外飘落的树叶,忽然很期待这个冬天。不知道我织的毛衣会不会像母亲当年织的那样,有点歪歪扭扭,却能把温暖,一点点织进她的心里。不知道当她穿上我织的毛衣时,会不会也像我当年那样,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看的衣服。不知道时光会不会慢一点,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把她曾经给我的爱,一点点还回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