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柜最底层压着件米白色毛衣,袖口起了球,领口磨出细细的毛边,像被岁月咬出的痕迹。去年整理衣物时曾想过丢弃,手指触到衣襟内侧绣着的小草莓图案,突然就停住了动作。那是母亲生前为我织的最后一件毛衣,针脚里藏着的温度,至今还能透过布料渗进皮肤。
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晚自习回家总能看见母亲坐在客厅沙发上,台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毛线团在膝头滚来滚去。她总说自己眼神不如从前,穿针引线要试好几次,可织出的花纹却比任何机器制品都精致。我曾抱怨过毛衣颜色太浅容易脏,她只是笑着把暖手宝塞进我口袋,说等开春了再给我织件深蓝色的。
[此处插入图片:衣柜角落叠放的米白色旧毛衣,领口处露出半颗绣着的草莓图案,旁边放着一团浅灰色毛线]
后来春天真的来了,母亲却没能兑现承诺。整理遗物时,在她的针线篮里发现了一团未用完的深蓝色毛线,还有一张画着毛衣样式的纸片,上面用铅笔标注着 “袖口要宽些,方便戴手表”。那一刻才明白,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叮嘱,早已被她细细密密织进了时光里。
这件毛衣我穿了整整三年,从高中到大学,从南方潮湿的冬夜到北方飘雪的街头。有次同学开玩笑说样式老气,我却摸着袖口的螺纹织法,想起母亲坐在灯下拆线重织的模样 —— 因为第一次织的袖口太窄,她拆了整整三行,指尖被毛线勒出红印也没抱怨。如今想来,那些被我嫌弃过的 “不完美”,全是她小心翼翼捧在手心的爱。
去年冬天整理衣柜,五岁的侄女指着毛衣上的草莓图案问是谁绣的。我把毛衣轻轻搭在她肩上,告诉她这是外婆留给妈妈的礼物。小家伙踮着脚摸了摸领口,突然说:“姑姑,这件衣服好软呀,像外婆抱着我一样暖和。” 童言无忌的话语像一颗小石子,在我心里漾开圈圈涟漪,原来有些温度真的不会随着时间消散,只会换一种方式留在身边。
前几天整理旧物,又翻出了母亲的针线盒。生锈的顶针、卷边的毛线针、还有半本泛黄的编织教程,每一样都带着熟悉的气息。我试着拿起毛线针,模仿着记忆里母亲的姿势,却发现手指根本不听使唤。原来有些手艺真的会随着亲人离开而失传,就像有些温暖,再也无法复刻。
窗外的玉兰花又开了,和母亲离开那年一样洁白。我把旧毛衣轻轻叠好,放回衣柜最底层,旁边放着侄女画的画 —— 画上有个扎着围裙的女人,手里拿着毛线针,旁边站着个穿毛衣的小女孩,毛衣上绣着红红的草莓。画的背面歪歪扭扭写着:“给姑姑和外婆的毛衣”。我把画小心地夹在编织教程里,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或许,这就是时光最温柔的模样:把思念藏进一针一线,让爱在岁月里静静流淌,只要我们记得,那些温暖就永远不会离开。
现在每次打开衣柜,都会忍不住摸一摸那件旧毛衣。指尖划过起球的布料,仿佛还能触到母亲指尖的温度,听到她坐在灯下轻声说:“再试一次,总能织好的。” 生活或许总有不完美,可那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爱,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给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你有没有这样一件旧物,藏着让你一想起来就心头一暖的故事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