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朋友圈,总有人晒着米其林餐厅的精致摆盘、刚入手的限量版包包,配文里满是 “仪式感拉满” 的字眼。可转头看看自己,周末窝在沙发里,用外卖送的一次性餐盒当果盘,穿着起球的旧卫衣却觉得比西装外套舒服十倍 —— 别慌,你不是一个人在 “摆烂”,这届年轻人早就悄悄开启了 “反向精致” 模式。这种生活方式不讲排场不追潮流,核心就一个: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省钱怎么造,要是能顺便吐槽两句生活的小破事,那快乐值直接拉满。
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以前年轻人聚餐还讲究个 “环境氛围感”,现在约饭首选 “老板能不能多加菜” 的苍蝇馆子。上次和朋友去吃楼下的水煮鱼,店里的桌子油乎乎的,服务员大姐嗓门比隔壁桌划拳声还大,可当满满一盆飘着红辣椒的鱼端上来时,谁也没心思挑环境的刺了。朋友一边往嘴里塞鱼丸,一边含糊不清地说:“你看这鱼,新鲜得能蹦跶,比那些人均五百却只给几片肉的网红店实在多了。” 更绝的是打包环节,以前还会不好意思要打包盒,现在直接把没吃完的菜倒进自己带的保鲜盒,临走前还不忘跟老板要两瓣蒜:“家里炒菜正好缺这个,不浪费!”
穿搭方面的 “反向精致” 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以前买衣服要看品牌、看设计,现在打开购物软件,搜索栏里全是 “耐造”“不起球”“能机洗”。有个同事堪称反向穿搭大师,夏天永远穿着 9.9 元包邮的印花 T 恤,裤子是去年双十一囤的加绒款(没错,夏天穿加绒裤,因为她说 “空调房里保暖,还不用费心搭配”),鞋子是穿了三年的运动鞋,鞋边都泛黄了还舍不得扔。问她为啥不买新鞋,她翻个白眼说:“这鞋防滑又舒服,上次爬山救了我一命,新买的鞋磨脚还贵,我才不上当。” 最搞笑的是公司年会,别人都穿礼服高跟鞋,她直接穿着卫衣牛仔裤去了,还理直气壮地说:“反正年会要抽奖,穿得舒服才能坐得住,万一中了大奖,谁还在乎我穿啥。”
家居布置更是把 “反向精致” 发挥到了极致。以前年轻人装修追求 “ins 风”“极简风”,现在更爱 “乱中有序的舒服风”。朋友租的房子里,沙发上堆着五个不同颜色的抱枕(有两个是外卖送的),茶几上摆着吃了一半的零食和没喝完的可乐,墙上贴着从杂志上剪下来的明星海报(边边角角都卷了),但她却说这是 “专属自己的治愈小窝”。有次去她家做客,想帮她把茶几收拾一下,她赶紧拦住:“别碰!我知道东西放哪儿,收拾完反而找不到了。” 还有人更绝,把快递箱改造成收纳盒,装袜子的、装文具的、装零食的,一个个贴上个小标签,看起来乱糟糟的,用起来却格外顺手。
“反向精致” 的年轻人在护肤上也有自己的一套 “摆烂哲学”。以前护肤步骤能有十步:洁面、爽肤水、精华、乳液、面霜、面膜…… 现在简化到 “洗把脸就行”。有个闺蜜以前每天晚上都要敷面膜,现在忙了一天回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起来用清水洗把脸,拍点爽肤水就出门。问她不怕皮肤变差吗,她笑着说:“以前敷面膜也没见皮肤多好,现在懒得折腾,反而不长痘痘了,可能我的皮肤就喜欢‘摆烂’吧。” 还有人把护手霜当身体乳用,把面霜当眼霜用,美其名曰 “一物多用,省钱又省事”,至于效果嘛,“反正没变差,那就行”。
不过别以为 “反向精致” 就是抠门和摆烂,其实这届年轻人心里门儿清:他们不是没钱享受精致生活,而是不想为没必要的 “面子” 买单。花几百块买一杯网红奶茶,不如在家自己煮点花茶;买几千块的名牌包,不如把钱存起来旅行;穿昂贵的礼服,不如穿着舒服的衣服在家看剧 —— 他们更在意的是生活本身的快乐,而不是别人眼中的 “精致”。就像有人说的:“我穿起球的卫衣,不代表我不整洁;我吃路边摊,不代表我没品味;我简化护肤步骤,不代表我不爱自己。生活是自己的,怎么开心怎么来,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 “反向精致” 的队伍,他们在省钱和舒服中找到了平衡,在吐槽和摆烂中释放压力。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生活方式不够 “上进”,不够 “体面”,但谁又能说,穿着舒服的衣服、吃着爱吃的食物、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不是一种更高级的 “精致” 呢?下次再看到有人穿着旧卫衣吃路边摊,别忙着嘲笑,说不定他们正偷偷享受着 “反向精致” 带来的快乐,那可是花钱都买不来的自在。毕竟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自己舒服、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你说对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