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前一晚计划好第二天要早起赶报告,结果闹钟响了三次还是把手机按掉,缩在被子里盯着天花板发呆,心里一边骂自己 “又偷懒”,一边又忍不住想 “再躺五分钟也没关系”。或者刷到朋友圈里别人晒的旅行照片、升职喜讯,明明知道该为对方开心,可心里却悄悄冒出来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甚至会默默对比自己的生活,然后叹口气关掉手机。
其实这些看起来 “有点矛盾” 的小情绪,根本不是我们的 “小毛病”,反而更像是心理在给我们发信号 —— 它在提醒我们,该停下来听听自己真正的想法了。很多人总觉得 “心理” 是个特别玄乎的东西,好像只有遇到大麻烦、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时候才需要关注,可实际上,心理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每天都在跟着我们一起经历各种事情,也会有 “累了”“饿了”“想休息” 的时候,只不过
它会像肚子叫那样发出明显的声音,只会通过这些细微的情绪变化悄悄告诉你。
就拿 “赖床” 这件事来说吧,我之前总觉得自己赖床是因为 “懒”,直到有一次连续加班一周后,周末早上直接睡过了午饭时间。醒来的时候没有像往常一样焦虑,反而觉得身体格外放松,那时候才突然明白,前几次赖床其实是身体在抗议 —— 我一直逼着自己 “高效”,却忽略了它需要休息。后来我试着在闹钟响后先躺三分钟,不着急起床,反而发现白天的精力更充沛,也很少再出现 “一边自责一边偷懒” 的矛盾感了。
还有刷朋友圈时的 “小失落”,其实也不是我们 “嫉妒” 或者 “不够优秀”,而是心理在提醒我们 “你也有想要的东西”。比如看到朋友去海边旅行,你心里失落,可能是因为你已经很久没有好好放松过;看到同事升职,你有点羡慕,可能是因为你也期待自己的努力被认可。这些情绪不是 “坏情绪”,反而像一面小镜子,帮我们看清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么。我有个朋友之前总因为刷朋友圈焦虑,后来她试着把 “羡慕别人” 变成 “记录自己的小目标”,看到别人旅行就写下 “下个月去周边公园野餐”,看到别人升职就备注 “这周把手里的项目做好”,慢慢发现自己的生活也变得充实起来,再也不会被别人的动态影响心情了。
除了这些日常小事,还有一个特别常见的心理现象,就是我们总喜欢 “假装坚强”。比如和朋友吵架后,明明心里很委屈,却非要嘴硬说 “我才不在乎”;工作中遇到困难,明明快撑不住了,却还是笑着说 “没事,我能搞定”。其实 “假装坚强” 本身不是错,可如果一直憋着,情绪就会像积在杯子里的水,总有一天会溢出来。我之前有次和家人闹矛盾,明明心里特别难受,却一直忍着不说话,结果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因为同事不小心碰掉了我的笔,就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现在想想特别好笑,可当时那种 “一点小事就崩溃” 的感觉,其实就是长期压抑情绪的结果。后来我试着在委屈的时候跟闺蜜说一句 “我今天有点难过”,或者写在日记本里,反而发现情绪很快就平复了,也不用再靠 “假装坚强” 硬撑。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没注意到的点,就是 “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比如穿了一件新衣服,总担心别人觉得不好看;开会时想发言,又怕自己说的不对被笑话;甚至发一条朋友圈,都会反复修改文案,纠结要不要配图,发出去后还会不停刷新看有没有人点赞。其实这种心理特别正常,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被喜欢、被认可,可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慢慢失去自己的节奏。我之前每次买衣服都要问遍身边人的意见,结果买回来的衣服总是不合心意;后来我试着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哪怕朋友说 “这个颜色不适合你”,也会勇敢穿出门,反而发现很多人说 “你穿这件衣服挺好看的”。慢慢才明白,其实别人根本没那么在意我们的小细节,真正让我们不自在的,是自己心里的 “怕不被喜欢”。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我们该怎么和这些小情绪好好相处呢?”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方法,关键就是 “看见它、不评判、慢慢调整”。比如当你发现自己在赖床时,别着急骂自己 “懒”,先问问自己 “是不是最近太累了”;当你刷朋友圈感到失落时,别否定自己 “怎么这么小心眼”,而是想想 “我是不是也有想要做的事”;当你想假装坚强时,别逼着自己 “不能哭”,而是允许自己 “难过一会儿也没关系”。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其实就是在和自己的心理 “好好对话”。
就像我们照顾身体需要吃饭、睡觉、运动一样,照顾心理也需要耐心和时间。不用追求 “没有负面情绪”,也不用强迫自己 “必须积极乐观”,毕竟每个人都会有难过、焦虑、委屈的时候,这些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倾听心理的声音,就像朋友一样陪在自己身边,不指责、不催促,慢慢找到和自己相处的舒服方式。
比如我现在每天晚上会花十分钟 “复盘情绪”,想想今天有没有什么让自己开心的事,有没有觉得委屈或者焦虑的时刻,然后在心里跟自己说一句 “今天辛苦啦”。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有点傻,可坚持下来后发现,我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情绪,也很少再出现 “不知道为什么就不开心” 的情况。有时候遇到烦心事,甚至会下意识地跟自己说 “没关系,慢慢解决”,这种和自己 “好好相处” 的感觉,比任何 “心灵鸡汤” 都管用。
其实心理从来不是什么 “高深莫测” 的东西,它就藏在我们每天的起床、吃饭、刷手机、和人相处里。那些看似矛盾的小情绪,那些偶尔的焦虑和委屈,都是心理在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不用害怕这些情绪,也不用试着 “消除” 它们,只要我们愿意停下来听听它们的声音,愿意给自己一点耐心,就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和自己好好相处,而这份相处,才是让我们过得轻松、开心的关键。
就像春天会开花,秋天会落叶,我们的情绪也会有起有伏。重要的不是让情绪一直保持 “好状态”,而是学会在情绪好的时候享受它,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接纳它。毕竟,我们最该好好对待的人,从来都是自己呀。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