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那间刷着米黄色油漆的小酒馆,论规模连城里奶茶店都比不上,却凭着两大 “杀手锏” 稳坐全村社交顶流宝座 —— 老板娘王桂兰的爆脾气和能让醉汉吐真言的卤花生。每天天刚擦黑,酒馆的木门就开始吱呀作响,先来的老主顾不用开口,王桂兰抄起搪瓷杯就往桌上墩:“还是二两半高粱酒?今儿花生加了点桂皮,你小子别偷吃隔壁张大爷的份。”
酒馆里的规矩全是 “野路子”,没有菜单也不用扫码付款,谁要赊账就往墙上贴张欠条,时间久了那面墙倒成了全村最热闹的 “财务公示栏”。上次村西头的李二叔为了赌自己能喝赢新来的支教老师,硬是把家里母鸡下蛋的账本都押上了,结果喝到第三杯就抱着酒坛哭,说自己家的鸡最近下蛋越来越小,肯定是被隔壁老王家的猫给吓着了。支教老师忍着笑递烟,最后还是王桂兰拎着他的耳朵把人送回家,临走前还不忘往他兜里塞了把煮毛豆:“明儿把欠条撕了,再闹就告诉你家老婆子,让她把你酒壶换成尿壶。”
要说酒馆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得是 “酒后吹牛大赛”,参赛选手不用报名,只要酒过三巡就能自动解锁技能。张大爷每次喝多了就拍着桌子说自己年轻时在县城当放映员,见过的电影比村里年轻人吃的外卖还多,有次说漏嘴说自己跟电影里的 “白毛女” 合过影,被旁边的刘婶当场拆台:“你可拉倒吧,那年你去县城看电影,把人家供销社的酱油瓶碰倒了,蹲在地上擦了半天才敢走,还白毛女呢,我看你像白毛浮绿水的鹅!” 满屋子人笑得直拍大腿,张大爷也不恼,端起酒杯跟刘婶碰了一下:“你这老婆子,净揭我老底,罚你陪我喝一杯。”
王桂兰虽然脾气火爆,心却比谁都软。去年冬天村里的五保户赵爷爷病了,没人照顾,王桂兰每天早上把酒馆门一锁,就提着熬好的小米粥去赵爷爷家,晚上再把赵爷爷扶到酒馆烤火。有次赵爷爷喝了点酒,拉着王桂兰的手说:“桂兰啊,我这辈子没儿没女,你比亲闺女还亲。” 王桂兰眼眶一红,转身去后厨端了盘刚卤好的猪蹄:“爷爷您别煽情,赶紧吃,凉了就不好吃了,这可是我特意给您留的,没放辣椒。”
酒馆里也常有年轻人来凑热闹,城里来的大学生村官第一次来的时候,还特意穿了件白衬衫,想显得正式点,结果被王桂兰塞了个啃得只剩骨头的鸡爪子:“别跟我装斯文,到了我这儿,不管是大学生还是村干部,都得用手抓着吃才香。” 后来大学生村官也成了酒馆的常客,每次来都跟村民们聊村里的发展计划,有时候聊到兴头上,还会跟大家一起划拳,白衬衫上沾了酒渍也不在意:“在这儿比在办公室自在多了,能听到最实在的话。”
有次村里停电,酒馆里点起了蜡烛,昏黄的烛光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通红。王桂兰把珍藏多年的米酒拿了出来,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今儿停电,大家就当提前过中秋了。” 有人提议讲故事,刘婶先开了头,说自己年轻时跟刘叔处对象,刘叔第一次上门,把自家的驴车赶到了沟里,最后还是刘婶爹把驴车扛上来的。刘叔在旁边急得直摆手:“那不是天黑路滑嘛,再说了,我那是紧张,想在你爹面前表现表现,结果弄巧成拙了。” 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蜡烛烧完了一根又一根,直到月亮升到头顶,还有人在喊着要再喝一杯。
酒馆的墙角放着一个旧冰箱,上面贴满了孩子们画的画,有画王桂兰扎着围裙炒菜的,有画张大爷喝酒的,还有画酒馆门口那棵老槐树的。王桂兰说这是村里的孩子们送的,每次孩子们来买冰棍,她都多给一根,孩子们就用画来 “报答” 她。有次一个小男孩拿着画来,说画的是酒馆里所有人,王桂兰一看,画上的人都长着圆圆的脑袋,手里拿着酒杯,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她赶紧把画贴在冰箱最显眼的地方,逢人就夸:“你看这孩子画得多好,把咱们酒馆的热闹劲儿都画出来了。”
冬天的时候,酒馆的火塘总是烧得旺旺的,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一边喝酒一边烤红薯。有次李二叔把红薯烤得太焦,黑乎乎的像块炭,他还舍不得扔,掰了一块往嘴里塞,结果烫得直吐舌头,眼泪都流出来了,还嘴硬说:“这红薯越焦越香,你们不懂。” 王桂兰递给他一杯凉水:“你就逞能吧,再烫着舌头,看你明天怎么跟人吹牛。” 李二叔接过水,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又拿起一块烤红薯:“没事,我舌头结实,再烫两块也不怕。”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去城里打工了,但每次过年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往酒馆跑。去年春节,在外打工的小刚回来了,一进酒馆就喊:“桂兰婶,给我来二两半高粱酒,再要一盘卤花生,还是老味道。” 王桂兰笑着把东西端上来:“你小子还记得老味道啊,我还以为你在城里吃惯了大鱼大肉,瞧不上我这小酒馆了呢。” 小刚喝了一口酒,感慨道:“城里的饭店再高档,也没有咱们酒馆的味儿,还是这儿自在。”
有时候村里发生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家也喜欢在酒馆里商量。谁家的鸡丢了,谁家的孩子考试没考好,只要在酒馆里一说,总有热心人出主意。有次村里的王大妈跟儿媳闹矛盾,在酒馆里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劝,最后还是张大爷出了个主意:“你啊,别总盯着儿媳的缺点,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活法,你多跟她聊聊天,比啥都强。” 王大妈听了,第二天就主动跟儿媳道歉,婆媳俩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
酒馆的门楣上挂着一块旧木牌,上面写着 “桂兰酒馆” 四个歪歪扭扭的字,还是王桂兰的老伴生前写的。老伴走了快十年了,王桂兰一直没舍得换,她说这木牌就像老伴在陪着她一样。有次王桂兰喝多了,摸着木牌说:“老头子,你看咱们的酒馆多热闹,要是你还在,肯定也会跟他们一起划拳喝酒吧。” 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旁边的刘婶赶紧递上纸巾:“桂兰,别难过,咱们都陪着你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口的小酒馆还是老样子,米黄色的油漆掉了又刷,搪瓷杯换了一个又一个,不变的是王桂兰的爆脾气,是卤花生的香味,还有村民们的笑声。每天晚上,酒馆的灯光都会亮到很晚,那灯光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村民们的生活,也温暖了整个村庄。不知道明天晚上,酒馆里又会发生哪些让人捧腹大笑的趣事呢?或许张大爷又会说出新的吹牛段子,或许李二叔又会因为喝多了闹出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又或许,会有新的客人走进来,成为这个快乐据点的一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