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听到一首欢快的歌,嘴里突然泛起橘子汽水的甜;看到路边一团明黄色的花,耳边好像响起了清脆的铃铛声;甚至和某个人聊天时,会觉得他的声音带着淡淡的薄荷绿?别慌,这不是你的感官出了错,而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感知现象 —— 通感,就像生活偷偷给我们变的小魔术,把不同的感官体验悄悄串在了一起。
其实通感这东西一点都不神秘,反而藏在我们每天的日子里,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太在意。比如夏天吃冰西瓜,咬下第一口脆生生的果肉时,是不是觉得嘴里不仅有甜味,还好像有阵凉风吹过耳朵?就像把 “凉快” 这种触觉,和 “甜” 这种味觉、“脆” 这种听觉揉在了一起;再比如冬天裹着毛茸茸的毛衣,手指蹭过毛线的纹路时,会不会觉得这种触感很像小时候听的童谣,软乎乎的带着暖意?这些都是通感在悄悄发挥作用,让单一的体验变得更丰富,就像给生活加了一层甜甜的滤镜。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通感带来的小惊喜。那时候邻居家有个老式座钟,钟摆晃来晃去会发出 “滴答、滴答” 的声音,每次听到这个声音,我就觉得嘴里好像含了一颗薄荷糖,凉丝丝的还带着点清苦,连坐在书桌前写作业的烦躁都少了一半。后来跟妈妈说这件事,她还笑我 “小脑袋里净想些奇奇怪怪的”,直到后来在课本里看到 “通感” 这个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奇怪,是这种感知方式本来就很有趣啊!
还有一次去文具店,看到一盒彩色铅笔,其中有一支是淡紫色的,笔杆上画着小小的薰衣草图案。我刚把它拿在手里,就突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花香,不是那种浓烈的香水味,而是像走在清晨的花田里,风一吹就飘过来的那种浅淡的香。那时候我还以为是铅笔上涂了香料,凑到鼻子前使劲闻了半天,结果老板笑着说:“这铅笔就是普通的,可能是你看它的颜色,就想起花香啦!” 现在想想,那就是很典型的通感 —— 眼睛看到的颜色,悄悄和鼻子闻到的气味连在了一起,比真的涂了香料还让人觉得开心。
其实很多作家也特别喜欢用通感来写句子,让文字读起来更有画面感。比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里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 “清香” 这种嗅觉体验,比作 “渺茫的歌声” 这种听觉体验,读的时候好像真的能闻到花香,还能听到那若有若无的歌声,一下子就把荷塘的静谧和美好写活了。还有我们学过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闹” 本来是形容声音的,这里却用来写春天的景色,好像能看到红杏在枝头绽放,还能听到春天里热闹的声响,比单纯说 “春天来了” 有意思多了。
不光是文学作品,生活里的很多设计也藏着通感的小心思。比如有些咖啡店的杯子,会把杯身做成暖橙色,还印上圆圆的太阳图案。每次用这种杯子喝咖啡,总觉得咖啡的香味比平时更浓,连口感都好像更温暖了 —— 其实咖啡还是一样的咖啡,只是杯子的颜色和图案,悄悄调动了我们的视觉,让味觉和触觉都跟着变得不一样了。还有一些糖果包装,会用亮晶晶的银色和浅蓝色,上面画着雪花和冰块,就算还没拆开包装,看到这个样子就觉得嘴里要变凉了,特别适合夏天的时候买给朋友。
可能有人会觉得,通感是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体验到?其实不是的,大多数人在不经意间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比如听到指甲刮黑板的声音,很多人会觉得浑身发麻,甚至起鸡皮疙瘩 —— 这就是听觉和触觉的通感,把刺耳的声音和不舒服的触觉连在了一起;再比如看到别人吃很酸的柠檬,自己的嘴里也会分泌唾液,甚至觉得牙齿有点酸 —— 这是视觉和味觉的通感,就算没真的吃到柠檬,也能感受到那种酸味。这些都是很普遍的通感体验,只是我们平时没把它们和 “通感” 这个词联系起来而已。
我身边有个朋友特别擅长捕捉通感带来的快乐。她每次听音乐的时候,都会准备一本小本子,把听到的旋律对应的颜色和味道记下来。比如听到轻快的钢琴曲,她会写 “像淡黄色的芒果干,甜里带点酸,嚼起来有韧劲”;听到舒缓的小提琴曲,就写 “像淡粉色的棉花糖,软乎乎的,还带着点玫瑰的香味”。有时候她会把本子拿给我们看,明明是同样的曲子,我们看了她的记录,再听的时候好像真的能尝到芒果干的味道,看到棉花糖的颜色,感觉音乐都变得更 “好吃” 了。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看画展,有一幅画是蓝色的海洋,海面上飘着白色的云朵。她站在画前看了一会儿,突然说:“这幅画的声音好像海浪拍沙滩,还带着点海盐的咸味。” 我一开始没太明白,后来仔细盯着画看,再想象海浪的声音,居然真的觉得好像闻到了海水的味道,连耳边都好像有海浪声在响。那时候我才发现,通感其实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更多感知世界的大门,让同样的事物,在我们眼里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不过有时候通感也会带来一些小 “麻烦”。比如我有个同学特别怕绿色,不是因为绿色不好看,而是每次看到深绿色,他就会想起中药的苦味,甚至会觉得嘴里发苦,连带着不想吃任何绿色的蔬菜。还有一次我们去看电影,电影里有个场景是玻璃破碎的画面,虽然没有声音,但我旁边的人还是下意识地捂了捂耳朵,说 “感觉听到玻璃碎的声音了,有点刺耳”。其实这些都是通感的正常反应,虽然有时候会让人有点不舒服,但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感官其实是很灵活的,能在不经意间产生奇妙的连接。
现在想想,通感之所以让人觉得有趣,就是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对感官的 “固定认知”。平时我们总觉得,眼睛只能看、耳朵只能听、鼻子只能闻,但通感却告诉我们,感官之间其实可以互相 “帮忙”,可以把不同的体验串在一起,让我们用更丰富的方式去感受世界。就像同样是吃一颗糖,有的人只能尝到甜味,有的人却能尝到甜味、看到颜色、甚至听到声音,这样的体验,不是比单一的感知更有意思吗?
而且通感还能帮我们记住很多美好的瞬间。比如每次闻到桂花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奶奶家的院子,想起奶奶坐在桂花树下给我编辫子,连带着想起那时候阳光的温度、奶奶说话的声音;每次听到下雨的声音,就会想起高中时和朋友一起在教室里听雨,一起分享耳机里的歌,连带着想起那时候课本的油墨味、朋友递过来的热奶茶的温度。这些记忆之所以那么清晰,就是因为通感把不同的感官体验绑在了一起,只要其中一个感官被触发,其他的体验就会跟着回来,好像那些美好的瞬间又重新经历了一次一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试着去发现生活里的通感小惊喜。比如下次吃水果的时候,别着急咽下去,先看看它的颜色,再尝尝它的味道,想想有没有什么声音或者画面和它很像;下次听音乐的时候,闭上眼睛,看看脑海里会出现什么样的颜色或者场景;下次看到好看的颜色,也可以想想有没有什么气味或者味道和它匹配。说不定你会发现,原来每天的日子里,藏着这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小美好,原来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可以这么有趣、这么灵活。
通感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也不是什么特别的能力,它就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一种让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趣的小魔术。就像春天的花开会让我们觉得开心,秋天的落叶会让我们觉得温柔一样,通感也是生活给我们的小礼物,帮我们用更多元的视角去发现美好,去记住那些值得珍藏的瞬间。所以下次再遇到 “听到甜味”“看到香味” 这样的情况,别觉得奇怪,就好好享受这份属于你的感官小惊喜吧 —— 毕竟能这样有趣地感知世界,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