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的灯,总在等

巷口的灯,总在等

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每到傍晚,巷口那盏旧路灯就会准时亮起。昏黄的光透过玻璃罩子,在地面洒下一圈温柔的光晕,像极了外婆年轻时织的毛线毯,裹着整个巷子的烟火气。我总在这样的时刻想起小时候,背着书包蹦蹦跳跳跑回家,远远就能看见那盏灯,还有灯下外婆踮着脚张望的身影。后来我去外地读书,每次放假回来,无论多晚,那盏灯总会亮着,仿佛从未熄灭过。就连巷口卖糖粥的阿婆,也总在相同的时间推着小车出现,木梆子敲出 “笃笃笃” 的声响,年复一年,从未变过。

这些反复出现的画面,像老电影里的慢镜头,在记忆里一遍遍回放。外婆总说,日子就是这样,重复着过,才踏实。她每天清晨都会坐在院子里择菜,手指在菜叶间翻飞,动作熟练得像是刻进了骨子里。正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架,在她花白的头发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她会哼着年轻时的歌谣,调子慢悠悠的,和着蝉鸣,成了夏天最特别的旋律。傍晚时分,她会把晒好的衣服一件件收回来,叠得整整齐齐,领口的褶皱要仔细抚平,就像在呵护一件珍贵的宝贝。这些简单的小事,她做了一辈子,从未觉得枯燥。

巷口的灯,总在等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发高烧,迷迷糊糊中总感觉有人在摸我的额头。睁开眼,看见外婆坐在床边,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嘴里还在念叨着:“喝点姜汤发发汗就好了,以前你妈小时候生病,我也是这么给她熬姜汤的。”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外婆的爱就藏在这些反复的举动里,熬姜汤、摸额头、念叨的话语,一年又一年,从未改变。后来外婆走了,巷口的路灯也换了新的,可每次经过那里,我总觉得那盏灯还亮着,外婆还在灯下等我回家。

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反复。楼下的早餐店,每天清晨都会飘出豆浆的香气,老板笑着问 “还是老样子吗”;上班路上遇到的环卫工人,总在同一个路口清扫落叶,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格外熟悉;晚上给家里打电话,母亲总会问 “吃饭了吗”“天气冷了要加衣服”,语气里的牵挂从未减少。这些反复的瞬间,没有惊天动地的波澜,却像涓涓细流,慢慢滋润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温暖与安稳。

有时候我会想,人为什么会执着于这些反复呢?或许是因为在变化太快的世界里,这些不变的事物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就像小时候睡前听的故事,即便听了几十遍,还是会缠着大人再讲一次;就像喜欢的那首歌,即便单曲循环了无数遍,听到熟悉的旋律还是会心动。这些反复,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情感的沉淀,是记忆的锚点,让我们在时光的流逝中,能找到回家的路。

去年秋天,我回到老巷子,发现卖糖粥的阿婆还在。她的头发更白了,动作也慢了些,可木梆子敲出的 “笃笃笃” 声,还是和小时候一样。我走过去,说:“阿婆,一碗糖粥。” 她抬起头,笑着说:“姑娘,好久没来了吧,还是要多加一勺桂花?” 我点点头,眼眶忽然就湿了。原来,有些反复,早已刻进了生命里,无论走多远,只要再次遇见,就能瞬间唤醒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巷口的灯换了又换,可那圈温柔的光晕从未消失;外婆走了,可她留下的爱,还在那些反复的回忆里温暖着我;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些熟悉的人和事,还在以相同的方式,陪伴着我们走过岁岁年年。或许,这就是反复的意义 —— 它不是时光的原地踏步,而是爱与温暖的传承,是让我们在漫长岁月里,永远不会迷失的力量。就像那盏巷口的灯,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总在那里亮着,等我们回家,等我们把平凡的日子,过成值得回忆的诗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10-12 00:29:13
下一篇 2025-10-12 00:37:05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