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 —— 甲骨文。可能有人一听到这三个字,就会觉得是那种特严肃、离生活特远的古董学问,其实真不是这样。你想啊,三千多年前的人们,没有纸也没有笔,就拿着小刀在乌龟壳或者牛骨头上面刻字,记录下他们的生活、想法,还有对天地神灵的疑问。这些刻在骨头片上的符号,就像一群藏了千年的小精灵,直到一百多年前,才突然从地下冒出来,跟咱们现代人打了个招呼。
说起来,甲骨文的发现还挺有戏剧性的。晚清的时候,有个叫王懿荣的官员,他平时特别喜欢研究古物,还懂医术。有一天,他生病去抓药,拿到药方一看,里面有一味药叫 “龙骨”。等药抓回来,他拿起那些 “龙骨” 仔细一看,发现上面居然有好多奇怪的刻画,不像随便划上去的痕迹,倒像是某种有规律的符号。王懿荣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赶紧让人把药店所有的 “龙骨” 都买了下来,后来又到处打听,收集了更多带字的 “龙骨”。就这么着,被当成药材的甲骨文,才算真正被人认出来,开始了它重见天日的旅程。
其实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这些刻在骨头片上的符号到底是啥。有人觉得是古代人画的画,有人甚至觉得是后来人故意刻上去骗人的。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研究,才慢慢弄明白,原来这些符号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之一,而且它们大多跟商朝人占卜的活动有关。商朝人特别相信神灵和祖先,不管是要打仗、种庄稼,还是家里有人要生孩子,都喜欢先占卜一下,问问吉凶。
他们占卜的流程也特别有意思。首先会找一块完整的乌龟腹甲或者牛肩胛骨,然后在上面钻一些小坑,再用火烧这些小坑。甲骨受热之后,就会裂开一道道纹路,这些纹路被叫做 “卜兆”。负责占卜的人,也就是当时的 “贞人”,会根据这些卜兆的形状来判断吉凶,然后把占卜的时间、事由、结果,还有后来事情是否应验,都刻在甲骨上。所以咱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很多都是一条条 “占卜日记”,读起来就像在看三千多年前商朝人的生活日常。
比如有一片甲骨文就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有个贞人占卜,问 “未来十天会不会有灾祸”,结果没过几天,就发生了一次日食。还有一片甲骨文记录了商王要去打猎,先占卜问能不能打到猎物,后来真的打到了几只鹿和野猪,也把结果刻了上去。这些小小的骨头片,就像时光胶囊一样,把商朝人的生活场景、思想观念,都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
而且甲骨文的字形也特别有趣,很多字都是 “画出来” 的,一看就能猜个大概意思。比如 “日” 字,就是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一点,像一轮太阳;“月” 字就是画一弯月牙;“水” 字就像几条流动的小溪;“山” 字就是画三座连在一起的小山丘。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这些象形字慢慢变得更抽象、更规整,但咱们从现在的汉字里,还能找到甲骨文的影子。比如 “鱼” 字,甲骨文里就是画一条有头有尾有鳞片的鱼,现在的 “鱼” 字虽然笔画简化了,但整体的形状还能看出当年的样子。
不过研究甲骨文可没那么容易。首先,这些甲骨大多是从地下挖出来的,很多都碎成了小块,要把它们拼接起来就像拼图一样,有时候一块小碎片,可能要找好几年才能找到能跟它对上的另一块。而且甲骨文的数量特别多,到现在为止,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大概有四千多个,但真正被破译出来的,还不到一半。很多字的字形特别复杂,又没有上下文可以参考,学者们往往要比对大量的甲骨片,甚至结合后来的金文、小篆,才能慢慢确定某个字的意思。
还有,甲骨文的书写顺序也跟现在不一样,有时候从左往右写,有时候从右往左写,还有时候是上下竖排着写,而且字的方向也不固定,有的字正着写,有的字反着写,这都给研究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正是因为这份难度,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甲骨文着迷。很多学者一辈子都在跟这些骨头片打交道,就为了多破译一个字,多读懂一段三千多年前的历史。
现在,甲骨文不仅是学者们研究的对象,也慢慢走进了大众的生活。比如在一些博物馆里,会专门举办甲骨文展览,把珍贵的甲骨实物和拓片展示给大家看,还有的展览会用动画、互动游戏的方式,让小朋友们也能轻松了解甲骨文。甚至在一些文创产品上,也能看到甲骨文的身影,比如印有甲骨文图案的笔记本、书签、T 恤,还有用甲骨文设计的表情包,让这古老的文字变得越来越 “潮”。
而且甲骨文的价值还不止于此。它不仅证明了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了成熟的文字体系,也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甲骨文发现之前,关于商朝的历史,很多都是从古代文献里来的,比如《史记》里就有《殷本纪》,但有些人对这些记载还存有疑问。直到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把甲骨文上的记载和文献记载对照起来,发现很多内容都能对应上,比如甲骨文里提到的商王的世系,跟《史记》里记载的基本一致,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商朝历史的真实性,也让中国的可信历史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甲骨文已经被研究了一百多年,但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探索。还有那么多没被破译的字,它们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没被拼接完整的甲骨片,它们记录的又是哪些未知的历史事件?也许未来,随着更多甲骨的发现,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我们能对这些刻在骨头片上的千年文字有更深的了解。
想想看,三千多年前,商朝人在甲骨上刻下那些符号的时候,可能从来没想过,这些文字会在千年之后,被我们这些现代人反复研究、欣赏,甚至变成流行的文化符号。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不是特别神奇?不知道未来还会有哪些关于甲骨文的新发现,又会有多少人因为这些古老的文字,爱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