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暴走三天:从古巷吃到海边,我差点把胃留在闽南

早就听朋友说泉州是 “宝藏小城”,小吃能从早吃到晚,老建筑藏着数不清的故事。这次终于凑够年假,拉上同样爱吃的闺蜜,揣着攻略就往闽南跑。出发前特意查了天气,刚好赶上多云的好时候,既不会晒得睁不开眼,也不用担心突然下雨打乱计划,简直是天公作美。

下了高铁走出车站,第一感觉就是 “舒服”。不像大城市那样满是急匆匆的人群,这里连风都带着点慢悠悠的劲儿。路边卖土笋冻的小摊飘来淡淡海味,穿花衬衫的老板笑着招呼我们 “先来一碗尝尝鲜”,虽然还没放下行李,脚步却已经不自觉地挪了过去。

泉州暴走三天:从古巷吃到海边,我差点把胃留在闽南

第一天的计划是逛老城区,从西街开始慢慢晃。刚拐进巷子就被满眼的红砖墙吸引,斑驳的墙面上爬着翠绿的三角梅,偶尔有小猫从门墩上跳下来,蹭过游客的裤脚又钻进深处。西街最有名的就是开元寺,远远就能看到东西塔矗立在屋顶之间,砖红色的塔身带着岁月磨出的温润光泽。走进寺庙瞬间安静下来,古榕树的枝叶遮住阳光,风吹过的时候,树叶沙沙响像是在说悄悄话。我们跟着逛寺的当地人绕到塔后,发现几尊不起眼的小石佛,同行的阿姨说这是 “藏起来的福气”,摸一摸能沾沾好运,我俩赶紧学着样子轻轻碰了碰,心里满是新奇。

逛到中午肚子开始叫,早就记好的 “老记面线糊” 就在附近。店面不大,摆着几张木桌,刚坐下老板就热情地问 “加什么料?”。第一次吃没经验,跟着邻桌大哥点了大肠、醋肉、虾仁,看着老板把浓稠的面线糊舀进碗里,再铺上满满一层配料,最后撒上香菜和胡椒粉,香味瞬间扑进鼻子。第一口下去就被惊艳到,面线细得入口即化,汤头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醋肉外酥里嫩带着点微酸,配着面线糊刚好解腻。我俩埋头吃得飞快,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放下碗才发现额头都冒了汗,却还忍不住念叨 “下次还要来吃”。

下午本来想去清净寺,结果路过一条满是手作小店的巷子就走不动道了。有家卖闽南剪纸的铺子,老板娘正坐在门口剪凤凰,红纸在她手里转了几圈,羽毛的纹路就清晰起来,看得我们眼睛都直了。忍不住买了两张小剪纸,老板娘还额外送了我们两张迷你福字,说 “带回去贴在手机壳上,出门都有好运气”。旁边的手作奶茶店也很有意思,用的是本地的乌龙茶,老板会当着客人的面摇茶,“哐当哐当” 的声音特别有节奏。点了杯招牌的 “古早奶茶”,没有多余的甜味,只有茶叶的清香和鲜奶的醇厚,喝一口凉丝丝的,刚好缓解了午后的闷热。

等到终于晃到清净寺,才发现这里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白色的墙体带着阿拉伯风格的拱门,阳光照在上面会投下好看的光影,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古老的文字,虽然看不懂内容,却能感受到岁月的厚重。寺里人不多,偶尔能看到穿着传统服饰的游客拍照,脚步声在空旷的庭院里显得格外清晰。我们找了个石凳坐下,看着鸽子在广场上慢悠悠地踱步,偶尔有风吹过拱门,带来一丝凉意,那一刻觉得连时间都变慢了。

第二天特意起了个早,就为了去承天寺吃早餐。听说这里的素斋很有名,尤其是花生汤和菜包。到的时候寺庙刚开门,晨雾还没完全散去,僧人穿着袈裟从身边走过,脚步轻盈没有一点声响。素斋堂在寺庙后院,刚走进门就闻到甜甜的花生香。花生汤装在粗瓷碗里,花生炖得软烂一抿就化,糖水甜而不腻,配着刚蒸好的菜包刚好。菜包的皮特别松软,咬开里面是切碎的高丽菜和香菇,带着淡淡的香油味,没有一点油腻感。我俩坐在窗边,一边吃一边看窗外的庭院,古树下有僧人在扫地,落叶被扫成整齐的小堆,画面安静又治愈。

吃完早餐去逛东湖公园,没想到这里藏着一片超美的荷花池。这个季节刚好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粉色的荷花从碧绿的荷叶间冒出来,有的完全绽放露出黄色的花蕊,有的还是鼓鼓的花苞,像是随时会裂开。沿着湖边的木栈道慢慢走,偶尔能看到蜻蜓停在荷叶上,轻轻一点就飞走了,留下一圈圈涟漪。公园里有不少晨练的当地人,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唱闽南语歌,还有阿姨带着小孙子喂湖里的锦鲤,热闹又不嘈杂,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中午本来想去吃姜母鸭,结果路过一家卖海蛎煎的小摊就挪不动脚了。老板是个中年大叔,动作麻利得很,只见他把海蛎倒进铁板,“滋啦” 一声冒起白烟,再撒上葱花和红薯粉,用铲子快速翻炒,不一会儿就飘出鲜美的味道。等到表面煎得金黄酥脆,再淋上特制的甜辣酱,装在纸碗里递过来,还不忘叮嘱 “趁热吃才香”。咬一口下去,海蛎的鲜味瞬间在嘴里散开,外皮脆得掉渣,里面却软嫩多汁,甜辣酱带着点微辣,刚好中和了油腻。我俩站在路边吃得津津有味,连路过的小狗都凑过来,眼巴巴地看着我们,逗得我们忍不住笑出声。

下午去了蟳埔村,早就想看看网上很火的 “簪花围”。刚进村就被满眼的彩色花饰吸引,路边的阿姨们头上都戴着插满鲜花的头饰,红色的玫瑰、粉色的康乃馨、黄色的小菊,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我们找了家口碑好的簪花店,老板娘拿出装满鲜花的盒子让我们选,还耐心地给我们介绍 “簪花围是蟳埔女的传统头饰,以前是为了方便出海时辨认,现在成了特色”。坐在镜子前,看着老板娘把鲜花一朵朵插在头发上,不一会儿就做成了一个漂亮的簪花围,对着镜子一看,瞬间觉得自己也成了地道的蟳埔姑娘。

戴好簪花就去逛蟳埔村的海边,这里的海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滩涂上满是渔民养海蛎的架子,远处的渔船在海面上慢慢移动,像是一幅流动的画。沿着海边的小路走,偶尔能看到渔民在滩涂上挖贝壳,弯腰的动作特别熟练。我们也忍不住脱了鞋踩进滩涂里,沙子软软的裹着脚丫,凉丝丝的特别舒服。虽然没挖到贝壳,却捡了几个漂亮的小海螺,装在口袋里当成了纪念品。等到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橘红色,海面也波光粼粼的,远处的渔船渐渐变成小小的影子,那一刻觉得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

第三天决定去崇武古城,听说那里的古城墙和海边特别美。坐公交过去大概一个小时,路上还能看到路边的龙眼树,挂满了青绿色的果子,让人忍不住想摘一个尝尝。到了古城门口,就被高大的城墙震撼到,灰色的砖石堆砌而成,上面还留着岁月的痕迹,城门上 “崇武古城” 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沿着城墙往上走,台阶有些陡峭,走几步就要歇一歇,不过越往上视野越好,能看到远处的大海和近处的古民居,红瓦白墙在绿树间格外显眼。

站在城墙上往下看,古城里的房子排列得整整齐齐,偶尔能看到屋顶上晒着的渔网,还有阿姨在院子里晒衣服,生活气息特别浓。风吹过的时候,能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混合着古城里的鸡鸣狗叫,特别有烟火气。我们在城墙上慢慢走,遇到几个同样来游玩的老人,他们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古城的故事,说这里以前是用来抵御倭寇的,砖石缝里都藏着先辈的勇气,听得我们心里满是敬佩。

从古城下来就去了附近的海滩,这里的沙子特别细,踩上去软软的,像是踩在棉花上。海边有不少游客在玩,有的在堆沙堡,有的在放风筝,还有小朋友拿着小铲子挖沙子,笑声传遍了整个海滩。我们找了块干净的地方坐下,把脚伸进海水里,海浪一次次冲上来,带着清凉的海水漫过脚丫,舒服得让人不想起来。远处的海面上有几艘快艇飞驰而过,留下白色的浪花,像是在蓝色的画布上画了几道白线。

中午在海边的大排档吃海鲜,刚捞上来的虾还在活蹦乱跳,螃蟹的钳子举得高高的,看着就特别新鲜。点了清蒸虾、辣炒螃蟹、蒜蓉扇贝,还有一盘当地的炒青菜。海鲜上桌的时候还冒着热气,虾的肉质特别紧实,蘸着醋吃鲜得能掉眉毛;螃蟹的蟹黄满满当当,辣辣的味道特别开胃;扇贝上的蒜蓉烤得金黄,一口下去满是蒜香和海鲜的鲜味。我俩吃得不亦乐乎,连手指都舔得干干净净,最后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筷子。

下午准备返程的时候,特意去超市买了些闽南特产,土笋冻、麻粩、贡糖,还有几包本地的乌龙茶,想着带回去给家人和朋友尝尝。坐在高铁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慢慢后退,心里满是不舍。这三天在泉州,没有赶时间的匆忙,只有慢悠悠的惬意,吃了数不清的美食,看了超美的风景,还遇到了很多热情的当地人。虽然胃已经被填得满满的,但心里却还在念叨着没吃到的润饼、没逛完的古巷。下次再来,一定要多留几天,把泉州的美好慢慢装进心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10-13 22:17:46
下一篇 2025-10-13 22:21:4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