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页间流浪:那些被泛读点亮的寻常日子

在书页间流浪:那些被泛读点亮的寻常日子

老周的书桌上总摊着三四本没看完的书,左边是讲昆虫习性的科普读物,右边摊着民国文人的散文集,桌角还压着半本航海日志。每天下班后,他会先给自己泡杯茶,然后随手翻开其中一本读上十几页,有时跟着法布尔蹲在草丛里观察甲虫,有时跟着徐志摩漫步在剑桥的康河岸边,有时又跟着水手在风浪里颠簸。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三十年,从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到两鬓染霜的中年人,书桌上的书换了一茬又一茬,唯独这份随手翻阅的自在从未改变。

有次单位组织团建,爬山时年轻人都嫌路远,抱怨着掏出手机刷短视频,只有老周背着双肩包走在前面,时不时停下来指着路边的植物跟大家说:“这是蕨类植物,恐龙时代就有了,你看它的叶片纹路多像翻开的书。” 又或者捡起一块带纹路的石头,笑着讲起地质学家如何通过岩石层判断地球的年龄。年轻人都觉得奇怪,问他怎么什么都懂,老周只是指了指背包里露出的书脊,那是一本翻得卷边的《自然百科图鉴》,封面上还沾着去年去海边时溅上的沙粒。

在书页间流浪:那些被泛读点亮的寻常日子

林晓在高中时是个典型的 “偏科生”,数学成绩总能排在年级前列,语文却常常拖后腿。她总觉得那些散文、诗歌晦涩难懂,直到有次在图书馆无意间翻到一本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书中描写的葡萄架下的蝉鸣、菜市场里新鲜的茭白、胡同里飘着的烤红薯香气,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她眼前展开。从那以后,她开始试着随手翻阅不同类型的书,今天读几页老舍的小说,明天看两篇朱自清的散文,后天又拿起一本讲古典诗词的入门书。慢慢的,她发现自己写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能自然地引用书中的句子,描述事物时也多了几分细腻的笔触。高考时,她的语文成绩比平时提高了三十分,作文还被当作范文在年级里传阅。

泛读就像一场没有固定路线的旅行,你不知道下一本翻开的书会带你走进怎样的世界。有人在历史书中触摸过往的岁月,看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雄才大略,品唐诗宋词里的家国情怀;有人在科幻小说中畅想未来的可能,跟着宇航员探索遥远的星球,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还有人在生活美学书中学习如何装点日常,用一束鲜花点亮房间,借一杯清茶舒缓疲惫。这些看似零散的阅读片段,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串联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项链。

王爷爷退休后总觉得生活少了点滋味,每天除了买菜、散步,就只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后来在孙女的建议下,他开始到社区图书馆借书看。起初他只看些报纸和杂志,后来试着翻开一本讲书法的书,跟着书中的步骤练习握笔、临摹字帖;接着又读了一本关于园艺的书,在自家阳台上种起了月季和多肉;再后来,他还看起了年轻人喜欢的推理小说,常常对着书中的案情分析得不亦乐乎。现在的王爷爷每天过得充实又快乐,不仅练出了一手好字,阳台上的花草长得生机勃勃,还成了社区里的 “推理小说达人”,经常和其他老人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

很多人觉得泛读没有意义,认为只有精读专业书籍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其实不然,泛读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多元的思维方式。就像我们在饮食上不能只吃一种食物,需要摄入不同种类的营养才能保持健康,阅读也需要广泛涉猎,才能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当我们在泛读中接触到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时,可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为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或者让我们发现自己隐藏的兴趣和潜力。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的场景吗?面对一排排摆满书籍的书架,那种兴奋又好奇的心情,就像站在一片广阔的森林前,渴望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泛读就是这样一种探索,它不需要我们制定严格的计划,也不用强迫自己必须记住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只需要带着一颗开放、好奇的心,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或许在某个悠闲的午后,或许在某个安静的夜晚,当你随手翻开一本陌生的书,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开启一段全新的精神旅程。

这样的阅读体验,这样的成长收获,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尝试吗?当我们放下对阅读的功利心,单纯地享受在书页间流浪的自在,或许会发现,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的书籍,正藏着无数等待被发现的美好。

关于泛读的 5 个常见问答

  1. 问:泛读时总是记不住书中内容,这样还有意义吗?

答:泛读的意义并不在于记住所有内容,而在于拓宽视野、积累知识碎片、培养阅读兴趣。即使具体内容记不清,书中的观点、情感或场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可能会给你带来启发。

  1. 问:每天工作学习很忙,没有太多时间泛读怎么办?

答:泛读不需要专门腾出大量时间,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比如在通勤的地铁上读几页短篇小说,午休时看一篇散文,睡前翻几页科普读物,积少成多,慢慢就能感受到泛读带来的变化。

  1. 问:不知道该选择哪些书进行泛读,容易陷入盲目阅读的困境,该怎么解决?

答: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比如喜欢美食就先读生活美学类书籍,喜欢旅行就看游记类作品;也可以参考书单推荐、图书馆的新书陈列,或者根据朋友的推荐选择书籍,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泛读方向。

  1. 问:泛读和精读有什么区别,该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答:精读注重深度,需要逐字逐句分析、理解书中的内容,适合学习专业知识或研究特定领域;泛读注重广度,强调快速获取信息、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适合拓宽视野、培养阅读习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不同阶段侧重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学习时以精读为主,休闲时以泛读为主。

  1. 问:孩子多大开始进行泛读比较合适,该如何引导孩子泛读?

答:孩子在能自主阅读简单书籍后就可以开始引导泛读,一般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不同类型的绘本、童话、科普读物等,每天陪孩子一起阅读 15-20 分钟,鼓励孩子分享书中的内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泛读的乐趣。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10-13 23:20:04
下一篇 2025-10-13 23:25:12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