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吃对虾,不管是白灼还是红烧,鲜美的口感总能让人胃口大开。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朋友想尝试自己养殖对虾,不管是小规模家庭养殖体验乐趣,还是稍微大一点的规模期待获得些收益,都需要先搞清楚养殖对虾的关键要点。毕竟对虾养殖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却有不少容易踩坑的地方,要是没提前了解清楚,很可能忙活半天最后却收获寥寥。
首先得选对虾苗,这可是养殖对虾的第一步,也是特别关键的一步。好的虾苗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也比较均匀,后期管理起来会省心很多。挑选虾苗的时候,可不能随便看一眼就买,要仔细观察虾苗的活跃度,那些游起来灵活、碰到干扰能快速躲避的虾苗通常更健康。另外,还要看虾苗的外观,体表干净、没有损伤和寄生虫,虾体颜色透亮的才是优质虾苗。要是自己没经验,最好找有信誉的育苗场,或者请有经验的人帮忙挑选,这样能大大降低买到劣质虾苗的风险。
选好虾苗后,养殖场地的准备也不能马虎。要是小规模养殖,用塑料盆或者玻璃缸就可以,但要注意容器的大小,保证每只对虾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一般来说,每平方米水域养 10 – 15 只对虾比较合适。要是打算稍微大规模养殖,就得搭建专门的池塘,池塘的深度最好在 1.5 – 2 米,这样能保证水温稳定,还能给对虾提供足够的栖息空间。池塘底部要平整,最好铺一层细沙,方便对虾活动和觅食,同时也要做好排水和进水系统,方便后期换水和清理池塘。
水质管理是养殖对虾过程中最需要用心的环节之一,对虾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水质不好很容易导致对虾生病甚至死亡。首先要保证水源干净,没有污染,进水的时候最好用滤网过滤一下,防止杂质和有害生物进入养殖容器或池塘。然后要定期检测水质的各项指标,比如酸碱度、溶解氧、氨氮含量等。酸碱度最好控制在 7.5 – 8.5 之间,溶解氧含量不能低于 5 毫克 / 升,要是溶解氧不足,就要及时开启增氧设备。氨氮含量要控制在 0.5 毫克 / 升以下,一旦超标,就要及时换水或者使用水质改良剂来调节。另外,还要定期换水,小规模养殖一般每周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 1/3 – 1/2;大规模池塘养殖每 10 – 15 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 1/4 左右,换水的时候要注意水温变化,避免水温波动过大刺激对虾。
给对虾喂食也是有讲究的,不能想喂就喂,也不能随便喂点东西就行。对虾的食物种类比较多,幼虾阶段可以喂一些浮游生物、轮虫、枝角类等小型生物,随着对虾长大,可以逐渐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要选择质量好、营养均衡的,注意查看饲料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饲料。喂食量要根据对虾的生长阶段和摄食情况来调整,一般来说,每天喂食 2 – 3 次,每次喂食量以对虾在 1 – 2 小时内吃完为宜,要是喂食后发现有剩余饲料,下次就要适当减少喂食量,防止剩余饲料污染水质。喂食时间也要固定,比如早上 8 点、中午 12 点、下午 5 点,这样能让对虾养成规律的摄食习惯,有利于对虾生长。
病虫害防治也不能忽视,虽然做好前面的各项管理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但还是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首先要定期对养殖容器或池塘进行消毒,可以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要等待一段时间再放入对虾,确保消毒剂的残留不会对虾造成伤害。然后要注意观察对虾的活动情况和摄食情况,要是发现对虾出现游动缓慢、食欲不振、体表有异常斑点等情况,就要及时检查,判断是否生病了。一旦发现有生病的对虾,要及时将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然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用药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使用,避免用药过量对虾造成伤害。
养殖对虾的过程中,还需要多留意天气变化,天气突变很容易影响对虾的生长。比如遇到暴雨天气,雨水会稀释池塘水,导致水质指标发生变化,还可能将外界的污染物带入池塘,这时候就要及时检查水质,必要的时候进行换水和消毒。遇到高温天气,水温会升高,溶解氧含量会降低,这时候要增加增氧设备的开启时间,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同时可以在池塘周围搭建遮阳棚,降低水温。遇到寒冷天气,要做好保暖措施,比如在池塘上方覆盖塑料膜,或者提高水位,利用水的保温作用维持水温稳定。
其实养殖对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认真掌握这些要点,多观察、多总结经验,就能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养殖方法。每个人在养殖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关键是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不断改进养殖技术。也许刚开始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当看到对虾健康长大,收获满满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那么,你在准备养殖对虾的过程中,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哪些工作了呢?
常见问答
- 家庭小规模养殖对虾,用普通的自来水可以吗?
答:不建议直接用普通自来水养对虾,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氯气,会对虾造成伤害。可以将自来水提前晾晒 1 – 2 天,让氯气挥发掉,或者使用除氯剂去除氯气后再使用。
- 对虾一般养多久能长大上市?
答:对虾的生长周期受品种、水温、饲料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常见的南美白对虾在适宜的环境下,养殖 3 – 4 个月就能达到上市规格,体长大概在 12 – 15 厘米左右。
- 养殖对虾时,发现有几只虾不动了,是不是生病了?
答:不一定,首先要观察虾的身体是否有损伤、变色、异味等情况。如果虾身体完好,可能是暂时处于休眠状态,尤其是水温较低的时候,对虾活动会减少。但如果虾身体有异常,或者陆续有更多虾出现不动的情况,就可能是生病了,需要及时检查和处理。
- 给对虾喂人工饲料,还需要喂其他东西吗?
答:在养殖初期,幼虾阶段可以搭配喂一些浮游生物,帮助幼虾更好地生长。当对虾长大一些,主要喂人工配合饲料就可以了,因为优质的人工饲料已经包含了对虾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额外喂其他食物如果控制不好量,反而容易污染水质。
- 池塘养殖对虾,怎么防止水鸟来吃虾?
答:可以在池塘周围搭建防护网,防护网的高度一般在 1.5 米左右,这样能有效阻止水鸟进入池塘。也可以在池塘上空悬挂一些驱鸟器,比如超声波驱鸟器、反光驱鸟带等,利用声音或光线刺激水鸟,让水鸟不敢靠近池塘。
- 对虾出现脱壳困难的情况,该怎么解决?
答:对虾脱壳困难通常和水质、营养、水温等因素有关。首先要检查水质,确保酸碱度、硬度等指标适宜,要是水质不好就及时调节。然后要检查饲料,保证饲料中含有足够的钙、磷等矿物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脱壳素。另外,要保持水温稳定,避免水温波动过大,给对虾创造一个适宜的脱壳环境。
- 养殖对虾过程中,换水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答:换水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新水和旧水的水温差,水温差不能超过 3℃,否则容易刺激对虾,导致对虾应激反应。然后要注意新水的水质,确保新水干净、没有污染,最好提前检测新水的各项指标。另外,换水不能一次性换太多,小规模养殖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 1/3 – 1/2,池塘养殖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 1/4 左右,防止水质变化过大影响对虾生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