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的肉鸡养殖场坐落在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四周围着半人高的铁丝网,网外是成片的玉米地,风一吹就掀起层层绿浪。每年春天,当第一波暖意漫过田埂时,他总会提前半个月把养殖场的鸡舍彻底清扫一遍,墙角的缝隙要用钢丝球蹭到露出水泥原色,地面得泼上消毒水反复冲刷,连通风口的百叶窗都要一片一片拆下来清洗晾干。这不是什么繁琐的仪式,而是他养了十五年肉鸡总结出的规矩 —— 鸡群要长得好,就得先给它们一个干净得能闻到阳光味道的家。
三月初的一个清晨,老周开着小货车去县城接雏鸡。车厢里铺了三层厚厚的干草,还挂着两个保温灯,温度计牢牢粘在车厢壁上,指针必须稳定在 32℃。雏鸡运回来的时候,一个个都缩在纸箱里,像一团团会动的小黄绒球,爪子细得跟绣花针似的,叫起来声音又轻又软。老周戴着棉布手套,把雏鸡一只一只放进提前准备好的育雏栏里,动作慢得像在捧易碎的玻璃。他记得第一年养鸡时,因为着急把雏鸡倒进栏里,不小心踩伤了三只,看着那些小生命慢慢没了气息,他心疼得蹲在鸡舍里抽了半包烟。从那以后,每次接雏鸡,他都要提前把手上的戒指摘下来,生怕不小心刮伤那些柔弱的小生命。
(此处插入图片:鸡舍内部,温暖的灯光下,一排排育雏栏整齐排列,毛茸茸的雏鸡在栏内叽叽喳喳地走动,老周正戴着棉布手套,小心翼翼地给雏鸡添加饲料)
雏鸡住进鸡舍的第一个星期,老周几乎天天守在鸡舍里。鸡舍里的温度得慢慢降,第一天 32℃,第二天 30℃,之后每天降 1℃,直到降到 25℃才算稳定。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摸育雏栏里的垫料,要是感觉有点潮,就得赶紧换上新的干草;中午要盯着自动饮水器,确保每只雏鸡都能喝到干净的水;晚上则坐在鸡舍门口的小板凳上,听着雏鸡们均匀的叫声,手里拿着笔记本记录当天的温度、湿度和雏鸡的死亡率。有一次半夜里,鸡舍的保温灯突然坏了,老周穿着睡衣就冲进了鸡舍,用手电筒照着雏鸡,一边给兽医打电话,一边把家里的电暖器搬到鸡舍里。那天晚上,他在鸡舍里守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时看到雏鸡们又开始活泼地啄食,才松了一口气,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睡衣上沾满了干草和鸡粪。
等雏鸡长到一个月大,就该搬到大鸡舍里了。大鸡舍比育雏舍宽敞得多,两边各有一排金属架,架子上整齐地铺着漏粪板,鸡粪会通过漏粪板落到下面的传送带,每天定时清理,这样鸡舍里就不会有太大的异味。老周给大鸡舍装了自动喂料机,饲料会顺着管道均匀地落在食槽里,节省了不少人力。但他还是习惯每天中午去大鸡舍里走一圈,看看鸡群的采食情况。健康的肉鸡看到人会主动避开,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羽毛光滑有光泽;要是哪只鸡缩在角落里,羽毛蓬松,不吃不喝,那肯定是生病了。有一次,他发现有几只鸡的眼睛红红的,还一个劲地甩头,赶紧把这几只鸡隔离起来,又给兽医打了电话。兽医来检查后说只是轻微的结膜炎,给开了点眼药水,老周每天亲自给这几只鸡滴眼药水,直到它们的眼睛恢复正常。
肉鸡长到两个多月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了。这时的肉鸡每天能吃半斤多饲料,体重一天一个样。老周会根据鸡的体重调整饲料的配方,前期饲料里蛋白质含量高,帮助肉鸡长骨架;后期则会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让肉鸡多长点肉。他还会在鸡舍里挂几个小铃铛,每天定时摇一摇,刚开始鸡群会吓得四处乱跑,后来慢慢习惯了,听到铃铛声就知道要开饭了,一个个都围到食槽边等着。老周说,这样做不仅能让鸡群养成规律的采食习惯,还能增加鸡的活动量,让鸡肉的口感更好。有一次,邻村的养殖户来取经,看到老周在鸡舍里摇铃铛,觉得很奇怪,说现在都用自动喂料机了,还费这劲干嘛。老周笑着说:“养鸡就跟养孩子一样,得用心琢磨,不能光靠机器。”
离出栏还有半个月的时候,老周会格外注意鸡舍的卫生和通风。他每天都会把鸡舍的通风口开到最大,让新鲜空气能充分流通,还会在鸡舍里撒上一些干燥的锯末,吸收空气中的湿气。他还会减少鸡群的密度,把原本每平方米 15 只鸡的密度降到 12 只,让每只鸡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有一次,一个收购商提前来看鸡,看到老周在鸡舍里忙碌,就跟他说:“老周,你这鸡养得确实好,羽毛亮,体型也匀称,我这次肯定给你个好价钱。” 老周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是对他几个月来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出栏的那天,天还没亮,收购商的货车就开到了养殖场门口。老周和工人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抓鸡的网兜和笼子。抓鸡的时候,老周特意叮嘱工人们要轻一点,不能抓鸡的翅膀,要抓鸡的腿部,以免弄伤鸡。工人们按照老周的要求,小心翼翼地把肉鸡装进笼子里,然后搬到货车上。看着一只只肉鸡被运走,老周的心里既高兴又有点舍不得。高兴的是,几个月的辛苦终于有了收获;舍不得的是,这些肉鸡从雏苗开始,他每天都精心照料,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
货车缓缓驶离养殖场,老周站在门口,望着货车远去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见。他转身回到养殖场,开始清理鸡舍,准备迎接下一批雏鸡的到来。养殖场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有风吹过玉米地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回响。那些曾经在鸡舍里叽叽喳喳的肉鸡,虽然已经离开了,但它们在老周的养殖场里留下的点点滴滴,却成了老周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
常见问答
- 养殖肉鸡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育雏期的温度?
因为雏鸡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差,刚出壳时无法自主维持正常体温,若温度过低,雏鸡容易扎堆取暖,可能会造成挤压死亡;温度过高则会导致雏鸡脱水、食欲不振,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必须根据雏鸡日龄逐步调整温度,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 老周在鸡舍里挂铃铛,真的能让鸡肉口感更好吗?
挂铃铛让鸡群听到铃声后主动聚集采食,能增加鸡的活动量。适度活动可促进肉鸡的肌肉发育,减少脂肪堆积,让肌肉更紧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鸡肉的口感,避免鸡肉过于松软。
- 发现个别肉鸡生病后,为什么要先隔离?
肉鸡群生活密度较大,疾病传播速度快,若不及时隔离病鸡,病菌很容易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途径传染给其他健康肉鸡,导致大规模发病,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隔离病鸡是防止疾病扩散的关键步骤。
- 鸡舍里的漏粪板和传送带有什么作用?
漏粪板能让鸡粪直接落到下方,避免肉鸡与粪便长时间接触,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传送带则可以定时将鸡粪清理出去,保持鸡舍内的清洁卫生,降低异味,为肉鸡创造更健康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清理粪便的工作量。
- 出栏时抓鸡为什么不能抓翅膀?
肉鸡的翅膀骨骼相对脆弱,尤其是在生长后期,体重增加后,翅膀承受能力有限。抓翅膀容易导致翅膀骨折或脱臼,不仅会让肉鸡受伤,还可能影响肉鸡的品质,而抓腿部能更好地承受肉鸡的体重,减少对肉鸡的伤害。
- 老周在接雏鸡前为什么要彻底清洗消毒鸡舍?
鸡舍在养殖过一批肉鸡后,可能会残留病菌、病毒或寄生虫卵,若不彻底清洗消毒,新引进的雏鸡抵抗力弱,很容易感染这些病原体,引发疾病。彻底消毒能有效杀灭有害微生物,为雏鸡提供一个无菌、安全的生长环境,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