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涩的海风总是第一个唤醒海边的村落,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渔港边早已响起此起彼伏的木桨声。那些被海水浸泡得发亮的渔船,像极了渔民们并肩多年的老友,静静等候着再次驶向深蓝的时刻。渔网在船头摊开,每一根丝线都缠绕着岁月的痕迹,有的地方还留着去年台风时被礁石划破的补丁,那是大海与渔民之间一场温柔又激烈的对话。
渔民们的皮肤被阳光晒成深褐色,那是大海赠予他们最独特的勋章。他们弯腰整理渔网的动作娴熟而虔诚,指尖划过网线时,仿佛在触摸着一家人的生计与希望。年轻的媳妇们提着刚煮好的米粥站在码头,白色的水汽在微凉的晨风中散开,远远望去,像一团团柔软的云朵,裹着对出海亲人的牵挂。
老林是渔港里资历最老的渔民,他的渔船 “海韵号” 已经陪伴他走过了二十八个春秋。船身上刻着的每一道划痕,他都能清晰说出背后的故事:那道较深的印记,是十年前追捕一群大黄鱼时,船身不小心撞上暗礁留下的;旁边那几道细密的纹路,则是无数次海浪拍打留下的温柔吻痕。每次出海前,老林都会用一块干净的棉布仔细擦拭船身,动作轻柔得如同在抚摸自己孩子的脸颊。
去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渔民们的计划。当时老林的儿子小海正带着渔网在远海作业,手机信号时断时续。老林站在码头,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手里紧紧攥着一件小海小时候穿的蓝色外套,那是小海第一次跟着他出海时穿的衣服。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沉闷的声响,老林的眉头皱得紧紧的,嘴里不停念叨着 “没事的,没事的”,可眼眶却渐渐红了。直到傍晚时分,远处出现了 “海韵号” 熟悉的身影,老林才像泄了气一般,瘫坐在码头的石阶上,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泪水。
渔港边的小饭馆,是渔民们最爱的聚集地。每当夕阳西下,渔船归港,饭馆里就热闹起来。老板王婶总会提前熬好鲜美的鱼汤,那汤是用当天刚打捞上来的海鱼慢火炖的,乳白色的汤面上飘着几片翠绿的葱花,闻一口就让人忍不住咽口水。渔民们围坐在桌边,一边喝着鱼汤,一边聊着白天的收获:“今天运气不错,捕到了好几条大带鱼,够给家里的娃买新书包了”“我家那口子肯定高兴,她念叨好几天想吃螃蟹了”。话语间满是对生活的满足,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村里的孩子们最喜欢在渔港边玩耍,他们光着脚丫踩在柔软的沙滩上,追逐着退潮时留下的小螃蟹。有时候,渔民们会从渔网上摘下几条小杂鱼,递给孩子们,看着他们蹦蹦跳跳地跑向远处,脸上满是宠溺。有一次,村里的小宇不小心掉进了浅水区,正在整理渔网的老林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把小宇抱了上来。后来小宇的妈妈拿着刚晒好的鱼干去感谢老林,老林却摆了摆手说:“都是海边长大的娃,这点小事不算啥。”
渔网收起又展开,渔船出发又归来,岁月就在这一次次的循环中悄然流逝。渔民们把青春献给了大海,把深情藏进了渔网,他们或许没有华丽的语言,却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着对大海的敬畏与热爱,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每当夜幕降临,渔港渐渐安静下来,只有海浪轻轻拍打着船身,像是在诉说着那些关于渔网、渔船和渔民的故事。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海边的渔港,不妨静下心来,听一听海浪的声音,看一看渔民们劳作的身影,尝一口鲜美的鱼汤。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水,都充满了让人动容的温暖与深情。那些藏在渔网里的岁月,那些刻在渔船身上的故事,不正是大海写给人间最动人的诗吗?当你离开时,或许会忍不住回头望一眼那片深蓝,因为这里的一切,早已在你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你时常想起,在遥远的海边,有一群可爱的人,正守护着一片海,守护着一份简单而真挚的幸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