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施时挖的坑真不用追求 “深度成就”,又不是打井找石油。一般来说,根据作物根系情况来定就行,比如给蔬菜穴施,挖个 10 – 15 厘米深的坑就够了,要是给果树施,深度可以稍微加深到 20 – 30 厘米。要是挖太深,肥料离根系太远,作物吸收起来得 “长途跋涉”,等它好不容易吸收到,说不定都错过生长关键期了,这不白忙活嘛。
穴施只能给果树用吗?家里的小花小草不配拥有姓名?当然不是!穴施的适用范围广着呢,不光果树能享受这待遇,家里养的盆栽花卉、阳台种的蔬菜都能安排。就像给盆栽绿萝穴施,在花盆边缘挖几个小坑,把肥料放进去再盖上土,绿萝就能美滋滋地吸收养分,长得绿油油的,一点不比果树差,小花小草也能拥有 “VIP 施肥服务”。
穴施的时候肥料和根直接接触行不行?会不会把根 “烧” 成烤红薯?绝对不行!这就像人不能直接吞辣椒面一样,作物根系也受不了肥料直接 “贴贴”。肥料和根系直接接触很容易造成烧根,轻则作物叶子发黄枯萎,重则整株死亡。正确的做法是把肥料放进挖好的穴里后,先覆盖一层薄土,再把穴填平,让肥料和根系之间有 “安全距离”,这样才能既保证养分供给,又不伤害作物。
穴施和撒施比起来,是不是特别费时间?感觉像给作物 “逐个喂饭” 好麻烦。确实,穴施比撒施更费点功夫,撒施是 “大锅饭”,一撒一大片,穴施是 “小灶”,得一个坑一个坑来。但 “慢工出细活” 啊,穴施能让肥料更集中地供给作物根系,减少养分浪费,而且还能避免肥料直接接触种子或幼苗造成伤害,从长远来看,这点时间花得值!
下雨天适合穴施吗?会不会一浇水肥料就被冲跑,白忙活一场?下雨天还真不适合穴施。雨水多的时候,土壤含水量高,挖穴的时候容易结块,而且肥料在雨水的冲刷下,很容易溶解后随水流渗透到深层土壤,或者顺着地表流走,作物根本来不及吸收,这不就白瞎了肥料嘛。最好选在晴天或者阴天,土壤稍微干燥的时候进行穴施,施完后如果土壤干燥,再适量浇点水,帮助肥料溶解吸收。
穴施用什么肥料比较好?是随便抓一把化肥就行,还是得挑挑拣拣?穴施可不是随便抓把肥料就行,得根据作物需求和肥料特性来选。一般来说,颗粒状的复合肥、有机肥比较适合穴施,因为它们释放养分慢,能持续给作物提供营养,而且不容易造成局部浓度过高烧根。像尿素这种速效性氮肥,就不太适合直接穴施,因为它溶解快,很容易导致局部土壤养分浓度过高,烧根风险大。如果想用尿素,最好先稀释一下,或者和其他肥料混合后再穴施。
给幼苗进行穴施,会不会把小苗 “吓着”,影响它生长?只要方法得当,给幼苗穴施不仅不会 “吓着” 它,还能帮它长得更壮。给幼苗穴施的时候,坑不能挖得太近,得离幼苗根系有 5 – 10 厘米的距离,不然肥料太近容易刺激根系。而且肥料用量要少,就像给小朋友喂饭,不能一次喂太多,得少量多次。比如给番茄幼苗穴施,每株旁边挖一个小坑,放个三五克复合肥就行,施完后盖上土,浇点水,幼苗就能慢慢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穴施后还用不用浇水?是让肥料自己 “躺平”,还是得帮它 “激活” 一下?穴施后通常都需要浇水,这就像给干渴的人递杯水,能帮助肥料溶解。如果土壤本身比较湿润,浇少量水让肥料和土壤充分接触就行;要是土壤干燥,就得稍微多浇点水,但不能浇太多,不然肥料会被冲走。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施的是缓释肥,而且土壤湿度刚好,也可以不浇水,让肥料随着后续的自然降雨慢慢释放养分。但大多数情况下,浇点水能让肥料更好地发挥作用,让作物更快吸收到养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