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养殖场的围栏,李建国就提着沉甸甸的饲料桶站在池塘边。桶沿沾着昨晚没擦净的玉米碎屑,指尖还残留着豆粕特有的清香,这样的清晨他已经重复了十五年。每次弯腰舀起饲料时,他总会特意放慢动作,看着颗粒状的饲料从勺间簌簌落下,在水面溅起细碎的涟漪,成群的鱼虾立刻围拢过来,尾鳍摆动的声音在安静的晨雾里格外清晰。
他总说这些水里的生灵是有灵性的,哪片区域的鱼偏爱浮性饲料,哪个时段投喂能让幼虾长得更壮,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有年夏天暴雨冲垮了部分堤坝,为了不让刚投放的鱼苗受惊,他守在池塘边整整三天,每两小时就沿着泥泞的塘埂走一圈,把受潮结块的饲料用手搓碎,再一点点撒进水里。那时他的裤脚全是泥点,手臂被蚊虫咬得满是红肿,可看着鱼苗安稳地抢食,他心里比什么都踏实。

饲料桶的提手早已被磨得光滑,边缘也因为常年使用有了细微的凹陷,这些痕迹里藏着无数个相似的日夜。春天水温低,他会提前把饲料放在温室里预热,生怕冷水刺激到鱼虾的肠胃;秋天要储备越冬的饲料,他会亲自去饲料厂挑选原料,仔细检查每一袋饲料的生产日期和营养成分表,哪怕多跑几趟路,多花点钱,也不愿有半点马虎。有人劝他用自动投喂机省时省力,他却摇摇头说:“机器哪能知道鱼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吃得差不多了?我多走几步,多看看,心里才踏实。”
去年冬天特别冷,池塘表面结了一层薄冰。李建国每天天不亮就拿着工具去破冰,然后把提前拌好的饲料撒进冰窟窿里。有一次他不小心滑倒在冰面上,膝盖磕得又红又肿,可他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饲料有没有撒匀,直到看到鱼虾在冰下活跃地游动,才放心地揉了揉膝盖。晚上回家,妻子看着他膝盖上的淤青心疼不已,他却笑着说:“没事,这点伤算什么,只要鱼能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在旁人眼里,投喂饲料不过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可在李建国心里,每一勺饲料都承载着他的期待与责任。他看着鱼苗从几厘米长到十几厘米,看着虾苗从透明的小虾长成饱满的成虾,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每次卖鱼卖虾的时候,他总会特意叮嘱收购的人,一定要把它们好好运输,好好处理,仿佛那些生灵还是他池塘里的宝贝。
有一回,邻居家的孩子问他:“李爷爷,你每天喂鱼不累吗?” 他蹲下来,指着池塘里游动的鱼虾,温柔地说:“你看它们多有活力,每次看到它们抢着吃我喂的饲料,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它们陪着我,我也陪着它们,这日子多有意思啊。”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而李建国的目光又落回了池塘里,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也洒在水面上,泛起一片温暖的金光。
如今,李建国的养殖场已经扩大了规模,可他依然坚持每天亲自投喂。他说自动投喂机可以帮忙,但他还是想多和这些生灵待一会儿,多看看它们的模样,多听听它们游动的声音。有时候,他会坐在池塘边的石头上,手里拿着饲料勺,静静地看着水面,仿佛在和鱼虾说着悄悄话。那些日复一日的投喂,早已不是简单的喂养,而是他与这片池塘、与这些生灵之间深深的羁绊。
傍晚时分,李建国提着空了的饲料桶准备回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回头望了一眼池塘,水面上还残留着饲料的痕迹,鱼虾们依旧在欢快地游动。他笑了笑,脚步慢慢踏上回家的路,桶里残留的饲料清香,在晚风中轻轻飘散。明天,他又会提着装满饲料的桶,准时出现在池塘边,继续他的守望,继续这份充满温情的日常。而那一勺勺饲料,也会继续承载着他的爱与责任,在时光里静静流淌,滋养着池塘里的生灵,也滋养着他平凡而又充实的人生。
当暮色渐渐笼罩大地,池塘恢复了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蛙鸣和鱼虾游动的声音。可谁又知道,在这宁静的背后,藏着多少个像李建国这样的养殖者,用他们的坚守与温情,在每一次投喂中,书写着属于他们与生灵之间的动人故事。或许,这就是投喂饲料背后最珍贵的意义,它连接着人与自然,连接着付出与收获,也连接着平凡日子里最真挚的情感。那么,当你下次看到有人在投喂饲料时,会不会也想起,在那简单的动作里,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温柔与坚守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