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厉害的学霸是什么样子?
学霸这种生物,远观,也许是各种不可思议的日常表现,近距离接触才明白,很可能是不得不服的智商碾压,是早早就培养起来的难度顿感、学习习惯及思维习惯。
01
@洪利
无论宿舍多么喧闹,照样背单词,学英语和数学。甚至一边听歌、唱歌,一边做题,下笔如飞。几乎不去自习室,都在宿舍搞定。小说追剧从不耽误,效率奇高。
ps:成绩相当棒,其实我觉得她是学神。
02
@代可
做物理题做累了,你就看看生物书;生物要是也看累了的话,还可以背背单词放松一下嘛。
03
@俞珺
执行力100%。
就是那种计划着九点起床就一定能九点起床,计划上写着十点到十一点学什么,就绝对在一心干这个,不走神不拖延的,到了十一点能果断停下来休息的。
(学习其实也有惯性的,上手了就不容易停下来,但是连续学习效果并不一定比适当休息要好)诸如此类。
听说过有学霸把每天按小时规划好然后去执行的,但是目前为止我自己还没见到一个活人完全做到这一点,因为是人就总有心情起伏,太难了......
能做到这个,我觉得基本做什么都无敌了。
04
@い时光黯然成殇り
我见过的学霸是那种后天努力的学霸,记得那年高三,我总是能看到一个走路都在背书的女生,她成绩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校第一,可是所有人都知道,第一名的背后她付出了多少。
其实你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上帝是不公平的,但是努力的人一定会闪闪发光。
05
@匿名用户
曾经看到一个学霸高考前一个月在撕书……
看一页, 撕一页
颤颤巍巍问学霸
学霸答:这样记得牢……
06
@黄小摆
离家出走带着课本在公园刷题,稿纸不够自动回家。
07
@Jer
实在是太深有感触了,搞理的确实会遇到这类人,其他专业未必会遇到或者说感受到这样的怪物,主要是理科壁垒性太强,容易分出层次,有些坎真爬不过去,是纯粹的智力差异。
现在想想自己,从小学到高中也一直都是校甚至区的学霸级,高中休学多半年,只上了2年多点,一道课外题没做过也轻松考上了北大,别人眼里也是学霸了,可进大学后才发现院里面有怪物。
厚厚的一本理科书,无论哪科,看一遍就记住了,就比我看小说还快的速度看一遍,连长长的公式都不用再翻就记住了,更甚是所有的题都会了,做题没停顿没思考,完全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范畴,这样的或者近似这样的院里有仨.....
其中一个稍逊一筹的是我同寝,15岁零十几天上的大学,来京2个多月逛遍了北京城,几乎背下了所有的站牌,当时还不是智能手机,找不到路了直接打电话问他怎么换乘,他会详尽告诉你怎么坐车,给几个选择,怎么坐最方便,以及下了车怎么走,边上有什么标志性建筑......他22岁拿下的博士学位。
我这类在很多人眼里就已经是异类了,可那些怪物呢?完全超乎想象,说出来会让人觉得是在吹,可真和这类人生活在一起后,除了受打击还是受打击,见识到怪物后,当时就决定放弃读研,研究就是为这类人准备的,我们根本没机会。
08
@ze ran
高中时在省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见到了各种学霸,有一位是我真心佩服的,
传播正能量。和其他学霸类似,他也常说考砸了,成绩出来依然是年级前十,但不同的是,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努力,还鼓励别人好好学习。
“你看我,学到十二点才睡,头发都开始掉了,你的辅导书怎么还像新的一样呀,要加油呀……” 我正在犹豫要不要写作业的时候,就听到他这么说。
无私的分享。考试前问他借英语笔记,爽快答应,还标出重点,告诉我哪些地方必考,要先看。他说的地方,都考了。问他什么时候要还笔记,他说考完试吧,他都记住了。
热情的讨论。问他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但告诉你答案,还告诉你技巧、经验、陷阱,还列出其他的题目来类比,如果是他不知道的,他就更高兴了,去拉其他学霸一起讨论,一帮学霸说的热火朝天,参与其中,自己也会有学霸错觉。
稍后,所有参与讨论的人都搞明白了,然后学霸们就开始了互相吹捧,我就不参与了。
学习能力强。数学英语强,其他的也都不弱。但曾被语文老师批评,作文太干,没文采。在别人还在拿着高考范文看的时候,他去买了本梁实秋的散文看。
两个月后,他的作文就成全班第一了,被当作范文念,文采斐然,用词精准,文笔老到。在他之前,我一直以为写文章是靠天赋的。
自理能力稍弱。一个人出去可能会迷路。
大学的时候,我去上海接女朋友的飞机,在她宿舍住了一晚上。那时,她刚拿到国家计算机三级证书,和上海的英语口译证书,回到宿舍,聊完天,她就开始自学德语了。
她大学去了同济,但专业她不太喜欢。毕业后去了德国,呆了半年,生活不习惯,回国。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自学考了同济经济学硕士。毕业出来,赶上经济危机,找了个保险公司的职位。不理想,辞职,跳到银行,拉信贷,从第一年的3000万,到第三年的1亿3000万,但她不喜欢做这个,觉得太痛苦,辞职,考公务员,现在成了党政部门的笔杆子,负责在体制内写文章,她很满意这份工作。
很多弯路,都让她走直了。
小富则安,她说的。
09
@胥晓宇
我总是喜欢在做完一道好题之后,“高屋建瓴”地写上几句高大上的点评,刚开始确实拙劣,不过慢慢就有感觉了,往往可以抓住题目中蕴含的思想or技巧中的精髓。
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固然有道理,但是有些同学是“学而不思则罔”,做一道题没做出来,一看解答,“哦,原来这么简单,一下子就出来了”。然后就走了,去做别的题。这么说的确夸张,更常见的是,看了解答,每一步都会,就是不知道解答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下次出现蕴含同样思想的题,照样做不出来。
我每次遇到没做出来的,或是做出来感觉做法极其巧妙的,都会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答案为什么这么想?是有条件或是结论的提示,是有熟知的定理,还是有一个很自然的题眼我没有发现?我为什么没有这么想?应该怎样使得下次这样想?这道题里头,有什么技巧值得借鉴?这道题背后有没有更本质的思想?有没有高等的背景?
当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想明白这么多,但是你一旦去想,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不过也不要“思而不学则殆”。)
要有“时”可“用”。我当然不是说大家要天天熬到凌晨——我本人平时是从来不在10点后学习的。我说的是,首先要自制。我也贪玩,特别喜欢看小说,但是幸好既有他律又有自律,没有堕落下去。因为贪玩而竞赛饮恨的例子太多了,要引以为戒。然后就是“用”的技巧了。其实很简单:什么事情最急迫,就做什么事情。做一件事,就全心、全力去做。
第三点在于他们见过更本质的东西,或者说他们习惯于把握更本质的东西。物理的运动学对他们而言只是说了一件事情就是f=ma,剩下的只是数学;对流,传导,辐射说到底就是类似”不平则鸣“的一件事情,方程记不得了按常识推推也就推出来了;流体力学最后就是搓出来的涡;一阶的偏微分方程就是流线等等。不背公式,不背推论,常识加数学,就构成了他们的整个物理学框架。
最后的状态就是,他们稳稳站在常识之上,靠着强大的吸收能力和清晰的逻辑,一骑绝尘,直至肉眼不可见。
以上就是关于《你见过最厉害的学霸是什么样子?》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tg/38508.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