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浙、杜鹃、笋”等词语。
3.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列出来。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浙、杜鹃、笋”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列出来。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大好景色?(预设:游览过雄伟壮观的黄山,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同学们的阅历可真丰富啊。你们去过双龙洞吗?去过的,可以给大家简单的接受一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双龙洞是什么样子的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4)课文围绕双龙洞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浙、鹃、乳”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臀”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描写,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作者都看到了什么景物?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路上景色优美。出金华从洞里出来的。
*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
*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很有精神。如果改成这样,你觉得好吗?(预设:不好,原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更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映山红的精神)
*这山竟是粉红色的,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哪些?
*描写溪流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好处是什么?
*指导朗读,抓住“开满、新绿、山势”等词语,读出沿途风景的秀丽。
预设二:洞口,有气势。
*理解”突兀森郁”含义,感受洞口的不同感受。
*播放视频,用自己的话说说洞口的样子,并想象洞内的情景。
*你去过类似的山洞或者自然景观洞景吗?说一说。
*指导朗读,“气势、聚集”重读,读慢些。
5.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路线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在路上和洞口也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留下了不同的感受。那洞内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金华洞的相关资料,课后交流。
六.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秀丽森郁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别有情趣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游览双龙洞时的所见所闻。
3.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游览双龙洞时的所见所闻。
2.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课件出示生词“浙、杜鹃、笋”等。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
师总结: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路线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在路上和洞口也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留下了不同的感受。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课文4-7小节
1.出示任务:
1)默读课文4-7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画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互学,取长补短。
4.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孔隙非常狭小。在外洞找泉水这就到了内洞。
1)这段文字,你喜欢哪些词句?简要说说原因。
2)这孔隙有什么特点?(预设:小,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黑,险)
3)作者说“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这是双重否定的句子,请改成肯定句,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在这样的小船里,我是什么样的感受?(预设:害怕,紧张)
5)播放视频,感受进入内洞时的情景,并说说你的感受。
6)读一读,试着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7)边读边想象画面,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预设二:内洞景象七一。内洞一团漆黑也很值得观赏。
1)这是一个怎样的内洞?
2)你知道什么是“钟乳石、石笋”吗?出示相关资料,了解钟乳石和石笋的变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3)出示图片,说说这些钟乳石和石笋像什么,说一说。
4)理解词语“颜色各异”,并说它的近义词。
5)这里有一个关联词“即使也”,试着说一句话。
6)齐读这段话,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预设三:内洞宽广。在洞里走了一转石洞里。
1)“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理解大小。
2)播放视频,感受内洞的奇妙。
5.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拓展。
生活中,你去游览过哪些地方,选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一写游览路线。请仿照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描写,与大家分享。学生练习小作,指名分享。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路线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在路上和洞口也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留下了不同的感受。内洞的景色也很值得观赏,形态各异变化多端。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游览金华洞,感受金华洞的奇异景色。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观察附近一处景物,按游览顺序写一写。
六.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秀丽森郁小黑险黑
以上就是关于《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tg/3879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