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物种——儒艮(儒艮有什么寓意)
儒艮
易危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哺乳动物
儒艮是美人鱼的原型,因其晚上竖在海面上抱着幼崽喂奶时被古代海员误当作抱着婴儿的女人。但其实它们是大象的远亲,与海牛、大象同属于非洲兽总目,还是全世界唯一的纯海生食草兽类。
动物分类: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海牛目 儒艮科 儒艮属
英文名称:
Dugong
学名:
Dugong dugon
分布区域:
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浅海地区,我国曾分布于广西等沿海地区,已多年没有记录
物种小科普:
儒艮虽然体型庞大,却是非常温顺的食草海兽。雌性儒艮的乳头长在胸部,和人类位置一样,在其长达18个月的哺乳期中,有时会在晚上浮在海面上抱着幼崽喂奶,从远处看好似美人鱼。与它们那更著名的近亲海牛相比,儒艮的体型更适于海生生活。它桨状的前肢没有指甲,不像海牛那样可以用来在水底爬行;后肢退化;尾鳍分叉,不像海牛的圆形尾,而更接近鲸类,因此比海牛有更强的游泳能力。儒艮只吃几种海草,不像海牛主要在河流栖息,在水族馆中也不像海牛那样可以喂食蔬菜。因此儒艮的圈养难度极大,目前仅剩日本和澳大利亚还有2只圈养个体。为了方便啃海草,它们的吻部在中段向下90度弯曲,使得嘴的开口朝下,好像吸尘器;还有极其发达的上唇,可用来拔出海草并甩掉沙子。儒艮在吃草时沿着直线推进,因此会像推土机一样在深绿色的海草床中啃出一条白线,在空中都能看到。海草床只在特定的浅海生长,但这些地区往往是人类最早开发和污染的地区。儒艮原本是喜好集群的动物,但大片海草床的消失迫使它们不得不分散觅食,如今全世界的儒艮群集点所剩无几。
种群现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定为易危(VU)级;野外总数尚无可靠估计,澳大利亚北部海域拥有最大种群,近10万只;波斯湾的种群第二多,但仅几千只。《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其评为极危(CR),因我国海草床已被开发殆尽,儒艮在中国海域已多年未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