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这些小知识你可能了解不多(父亲节知识问答题)
综合整理丨杜海 钟和(正经社,ID:zhengjingshe)
父亲节(Fathers Day),感恩父亲的节日。
目前,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过父亲节,约在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
其实,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自己的父亲节。如今,大陆民众习惯上使用上述日期过父亲节,中国台湾地区则在每年8月8日,又称为“八八节”。
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大幅画布油画《父亲》,画家罗中立创作于1980年,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1、中国古代“父亲节”
其实,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父亲节,倡议者是孔子,至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
《孝经﹒开宗明义章》认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孔子认为用孝道表达对父亲的感恩,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
子孝父心宽,对于父辈来说,子女孝顺比什么都好。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意思是说父母的生日,子女不可不知,既为父母高寿而高兴,又替父母年事已高感到忧惧。在这种背景下,父亲的生日,成为子女表达孝心的最好时机。

《诗经・豳风・七月》诗云:“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早在春秋时期,酒是子女祝寿的最佳礼物。在唐朝,父亲的寿诞有了浓厚的仪式感。
文人封演撰写的《封氏闻见记·降诞》中,记载:“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生动记录了古人祝寿的情形。
古代民间还关注父母的结婚纪念日,将其叫做“天伦日”。
《礼记》有云:“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在古人眼里,婚礼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大事。南宋词人周密在《齐东野语·巴陵本末》中,认为:“人伦睦,则天道顺。”其中既体现了长幼尊卑的等级关系,又表达了血亲之间的天然联系。

在天伦日,子女在家举行九拜大礼,感谢父母赐予生命的血脉恩情。
南宋词人陆游和唐婉的天伦日,长子陆子虞召集弟妹,举办庆祝仪式。整个仪式十分注重礼仪。子女屈膝跪地,稽首行礼。
行礼时,必须左手压右手,拱手于地,头缓及地,停留片刻,抬头后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就是最为隆重的九拜大礼。
在某个“天伦日”,陆游完成了千古名篇《示儿》。在讲究孝道的古代,天伦日是阖家团聚的重要日子。
子女生日,也不能忘了父亲的恩情。
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意思是说父亲在世,子女要有孝敬的德行,父亲去世,子女同样要有尽孝的行为。在古代,成年子女过生日,在父亲的安排下,先祭拜祖先、天地、师长后,才能庆祝自己的生日,强调家族不忘本的传统。
现代的父亲节,欢聚一堂,赠送礼物,吃顿晚饭,足以表达相互的感情。
在古代,孝敬父亲,是当时的社会共识和舆论焦点,也是评判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准,古人除了物资追求之外,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
《诗经﹒蓼莪》有诗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歌的大意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浩大广阔,子女报答父母也是理所应该的。
其实,父亲节不过是一个文化符号而已,只有注入了双方的感情才有真正的意义。子女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一声爱你,一次握手,胜过父亲节的礼物千百倍。(本节画作来源:陈超群先生)
2、美国“父亲节”起源
创始人是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鲁斯多德夫人 (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 ,诞生日期是1910年。
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 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 (Mr. William Smart) 曾参加过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
多德夫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亦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
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1909年辞世。
1909年斯马特先生辞世之年,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想念父亲。多德夫人心中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
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 (Rev. Rasmus),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她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
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大型庆祝活动,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美国各地其它城镇的人们也开始庆祝“父亲节”。
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和思念。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起初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向父亲表示敬意。
1924年美国总T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约翰逊总T签署总T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T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3、中国近代“父亲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戴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
时为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文章称:
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
当时,日军虽败局已定,但尚未投降,上海仍在其控制之下,这一倡议“暗中表示怀念祖国之意”,实有风险。
文章末尾,公开署名的首倡者共10人,分别是: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史致富、严独鹤、费穆、陆干臣、富文寿、张一渠。
上述诸人,均系名流,虽久处沦陷区,但爱国之志仍存。如颜惠庆于北洋时代,曾任外交总长、署理国务总理等职,1941年12月香港沦陷,遭日军所执,次年被迫返回上海,坚持不出任汪伪政府任何的官方职务。
1945年的这次民间发起的“父亲节”活动,影响范围有限。至1946年5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杜月笙、吴稚晖、李登辉(原复旦大学校长)、钱永铭等数十人,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求定每年的8月8日为“父亲节”。其理由是:
“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该请求获国民政府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是日,子女佩花以作纪念——父亲健在者,佩以红花;逝世者,佩以白花。
相关的推广工作也随后展开。譬如,作为“父亲节”的首倡者之一,1946年8月7日,颜惠庆被邀请去“青年会”做关于“父亲节”的演讲,“谈了不同社会中父亲的地位和责任”。次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报上满载关于‘父亲节’的报道”。
4、父亲节庆祝方式
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美国为父母做早餐
在父亲节这一天,凡是父亲已故的美国人都会佩戴一朵白玫瑰,而父亲在世的美国人则佩戴红玫瑰。
在宾夕法尼亚,人们也会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而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佩戴白丁香。
在美国,父亲节当天早餐一般是由子女们来做,父母可以继续睡觉,不必早起。由子女们做好早餐拿到床前给父母亲食用。
此外,在美国儿女也会给父亲寄贺卡,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日本给父亲做三件事
在日本父亲节时,女儿一般会念感谢信给父亲。她们会和父亲团聚,给父亲送上礼物和祝福。
在日本,不管是已经出嫁的还是待字闺中的女儿,一般要给父亲写一封挚爱和祝福的信,将这封信捧到父亲面前,大声念给父亲听,感谢父亲的生身和养育之恩。
日本的洗浴文化历史久远,泡澡对日本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因此父亲节这一天,女儿们要亲手给泡澡的父亲搓搓背,也是给父亲最大的温暖一种方式。
德国父亲海喝啤酒
在德国的父亲节这一天,嗜酒的德国父亲们可以想喝多醉就喝多醉,而且回家之后媳妇不许管。
一些小镇上的男人一早推着载满大木桶装的啤酒小车出门,碰上谁就和谁喝,直至醉倒在街上。
中国最含蓄多样
和西方国家不同,中国人表达对父亲的爱往往比较内敛含蓄。
当然,现在的孩子们也会通过送贺卡、鲜花和其它礼物,或者出去吃饭、野餐、看电影之类的比较普遍的庆祝方式,表达对父亲深深的爱。
5、不同的时间版本
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美国、英国、法国、印度、爱尔兰、日本、新加坡、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厄瓜多尔、马来西亚、马耳他、墨西哥、荷兰、巴基斯坦、巴拿马、秘鲁、菲律宾、斯洛伐克、南非、瑞士、土耳其、委内瑞拉、津巴布韦……
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日:奥地利、比利时;
每年6月第一个星期日:立陶宛;
每年6月4日:丹麦;
每年5月8日:韩国(双亲节);
每年3月19日: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圣约瑟日);
每年2月13日:俄罗斯;
每年耶稣升天节:德国;
每年6月20日:保加利亚;
每年6月23日:尼加拉瓜、波兰;
每年7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多米尼加共和国;
每年8月第二个星期日:巴西;
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日:新西兰、澳大利亚;
每年11月第二个星期日:爱沙尼亚、芬兰、挪威、瑞典;
每年12月5日:泰国(普密蓬·阿杜德国王的生日)。【《正经社》综合整理,来源:公开资料】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请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