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的差异(必背)(同义词的差异有哪些)
《古代汉语》#自考##高教通#
今日知识点分享———同义词的差异(必背)
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体现在三方面:
1.理性意义差异——实际意思有细微的差别
2.组合功能差异——使用搭配上的作用差别
3.情感色彩差异——褒贬感情上的差别一.理性意义差异(课本105页)
①范围广狭不同
问—询—访,“问”的对象自由,“访”更正式,君问臣
②性状情态不同
视(看)—望(抬头看远处)—顾(回头看)—睨(斜眼看)—瞰(向下看)—瞩(集中一处看)
③程度轻重不同:饥(没吃饱)—饿(长时间未进食)
④侧重点不同:恭(强调外在)—敬(强调内心)二.组合功能差异(课本106页)
例:耻—辱
表侮辱,耻是单向的。
只能和受侮辱的对象组合,所以做谓语的时候,常常为使动用法。翻译成“使……受辱”
①夏四月己巳,晉人使陽處父盟公以耻之。
辱,双向的,可以表示侮辱他人,也可以表示受侮辱
②言公不能用子家,所以見辱。三.情感色彩差异(课本106页)
例1:比—周
表与人结合、联合,比是贬义,表恶劣的拉帮结派,现代汉语中有成语“朋比为奸”;周则是君子所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例2:诛(依法诛杀)—杀(中性词)—弑(杀君、主、父母)
例3:唯—诺
都是应答之声,唯是对身份辈分高的。比诺要恭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