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刷短视频,总会被突然弹出的 “家人们!今天这个价格只宠粉” 惊到;路过写字楼楼下的奶茶店,店员递来的试喝杯上印着 “集齐 5 个杯套换免费奶茶”;就连小区门口的便利店,都悄悄把关东煮的汤桶挪到了收银台正对面 —— 你看,品牌营销这东西,早就像空气一样钻进了生活的每个缝隙。
别以为只有那些砸钱请明星的大品牌才需要琢磨营销。去年夏天小区门口新开的那家凉皮摊,老板每天下午四点准时支起小黑板,上面写着 “今天加麻酱免费,明天送酸梅汤”,不到一个月就把隔壁摆摊三年的老摊比下去了。这就是营销的魔力,不一定非得有大预算,关键是能不能挠到消费者的痒处。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精了。十年前看电视广告,可能会被 “今年过节不收礼” 洗脑后乖乖掏钱;但现在刷到带货视频,第一反应往往是 “这主播是不是在演戏”。有次我在直播间看到一款号称 “全网最低价” 的榨汁机,截图去搜同款,发现另一家店领券后还便宜二十块。这种 “货比三家” 的操作,早就成了当代人的消费本能。
品牌们也在跟着变聪明。以前总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连茅台都开始搞生肖酒、搞联名冰淇淋了。去年秋天,我家楼下的咖啡店突然换了蓝色招牌,门口摆上了露营椅,菜单里多了 “桂花冷萃配烤栗子”。老板说这是学年轻人搞 “季节限定”,果然周末下午坐满了举着杯子拍照的姑娘们。
私域流量这个词听着挺玄乎,说白了就是把顾客圈起来好好伺候。楼下花店老板娘有个微信小号,每天发些鲜花养护小知识,逢年过节给老顾客发个几块钱的红包。有次我妈生日,她主动推荐了性价比高的花束,还送了张手写贺卡。现在我家买花基本就认她家了,这就是私域的厉害之处。
用户画像可不是画个小人儿那么简单。有次我在网上买了双运动鞋,之后接连收到跑步袜、运动手环的推荐。后来才知道,平台通过我的购买记录,给我贴上了 “运动爱好者” 的标签。不过这种精准推荐也有翻车的时候,我同事买了次婴儿奶粉,结果半年内都在收到尿不湿广告,搞得他哭笑不得。
跨界联名这几年简直火出了圈。大白兔奶糖和郁美净出了护手霜,六神花露水和 RIO 调了鸡尾酒,就连故宫都跑去和周大福合作卖起了金饰。有次我在便利店看到泸州老窖出的香水,好奇心驱使下买了瓶,结果喷上之后被朋友说像 “刚喝完酒的老干部”。看来跨界虽好,可不能乱跨啊。
内容营销的关键在于 “润物细无声”。我关注的一个厨具品牌,从来不硬推产品,而是每天发些简单的家常菜教程。有次看他们用珐琅锅做红烧肉的视频,觉得那锅导热真均匀,不知不觉就点进了直播间。这种通过内容打动用户的方式,可比硬邦邦的广告有效多了。
短视频营销现在有多火不用多说,连小区门口的修鞋摊都开始拍抖音了。有个修鞋师傅专门拍 “旧鞋改造” 的视频,把磨破的运动鞋改成潮流拖鞋,把掉了跟的高跟鞋改成平底款,现在不仅生意好了,还收了好几个徒弟。这说明营销不分高低,找对路子最重要。
口碑营销永远是最靠谱的。我家孩子报兴趣班,不是看了广告,而是小区妈妈群里大家都在推荐;我换手机前咨询了五个用同款机型的朋友;就连我家猫吃的猫粮,都是看了宠物医院医生的朋友圈才买的。这些来自身边人的推荐,比任何明星代言都让人放心。
直播带货这两年经历了大起大落,从一开始的全民疯抢到现在逐渐冷静。有次我看一个主播卖水果,号称 “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荔枝”,结果收到货发现一半都是坏的。后来再也不敢在不知名的直播间买生鲜了。倒是有些农产品直播间,主播直接在果园里直播采摘,现摘现发,虽然价格贵点,但吃得放心。
体验式营销越来越受重视。我去过一家书店,里面不仅有咖啡区,还有个小小的手作工坊,周末会举办读书会和手工课。虽然书的价格比网上贵点,但我还是愿意去那里买,因为每次去都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时候还能参加作家见面会。这种购物之外的体验感,正是实体店对抗网购的秘密武器。
品牌故事讲得好,产品才能卖得好。有个卖蜂蜜的品牌,专门拍了养蜂人追花逐蜜的纪录片,从云南的油菜花到新疆的薰衣草,跟着蜂群走遍大半个中国。看完之后觉得,那瓶蜂蜜里不仅有花香,还有养蜂人的汗水。这种有温度的品牌故事,总能让人多一份感动。
数据营销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实和我们息息相关。外卖平台根据你的点餐习惯推荐菜品,视频网站根据你的观看记录推荐剧集,就连超市货架的摆放,都是根据销售数据调整的。有次我发现常买的酸奶从冷藏柜第二层挪到了第一层,问了导购才知道,这是因为像我这样的中年顾客,弯腰取货的频率明显降低了。
节日营销年年搞,但总有新花样。情人节不光卖玫瑰,还开始卖 “单身狗粮” 薯片;端午节除了粽子,还出现了小龙虾馅的奇葩口味;就连双十一,现在都分成了 “预售”“付尾款”“返场” 好几波,让人不知不觉就买多了。有个朋友开玩笑说,现在的节日不是用来过节的,是用来提醒你该花钱了。
场景营销的关键是让你身临其境。我在商场试过一款投影仪,导购没有直接介绍参数,而是拉上窗帘,关掉灯光,现场播放了一部高清电影。看着墙上清晰的画面,听着环绕立体声,我立刻就动心了。这种让用户亲身体验的方式,比拿着说明书念参数有效一百倍。
年轻化营销可不是简单地用几个网络热词就行。有个老字号糕点铺,为了吸引年轻人,推出了 “盲盒糕点”,每个盒子里随机放不同口味的点心,还能集卡片换限定款。我侄子为了集全套卡片,拉着同学买了十几盒,结果家里堆了一堆吃不完的糕点。看来抓住年轻人的心,还得懂他们的玩法。
社群营销的核心是找到同频的人。我加入的一个烘焙社群,群主经常分享独家配方,群友们每天晒自己做的面包蛋糕,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这个社群虽然是某个面粉品牌建立的,但很少有人反感,因为大家在这里确实能学到东西、交到朋友。这种有价值的社群,才能长久地留住用户。
个性化定制现在越来越受欢迎。买衣服可以绣上自己的名字,买手机壳可以印上自己的照片,就连买瓶矿泉水,都能在瓶身上印上专属祝福语。我有个朋友结婚,给每位来宾准备了定制款可乐,瓶身上印着他们的婚纱照和感谢语,大家都觉得特别有心。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总能让人印象深刻。
营销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和用户好好打交道。无论是高大上的品牌战略,还是小商贩的经营技巧,核心都是理解用户需求、尊重用户感受。那些总想耍小聪明、玩套路的品牌,可能会火一时,但很难走长远。
看看身边那些活得滋润的品牌,无论是百年老店还是新兴网红,都有一个共同点:把用户放在心上。他们知道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出现,用合适的方式沟通。或许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新奇的营销方式,但这个核心恐怕永远不会变。
下次再看到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操作时,不妨多留意背后的用心。说不定你会发现,那些真正打动你的品牌,早就悄悄住进了你的生活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那些只顾着吆喝却不懂得尊重用户的品牌,终将被遗忘在角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