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以为啤酒只有苦了吧唧的黄色液体一种形态,那恭喜你,即将解锁人生新成就 —— 被精酿啤酒按在吧台上疯狂刷新三观。这玩意儿就像啤酒界的怪才,明明都是水、麦芽、啤酒花和酵母的组合,偏要折腾出酸的、甜的、带水果味的、甚至闻起来像面包店爆炸现场的奇葩风味,喝一口能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误闯了化学家的鸡尾酒派对。
精酿啤酒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它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工业啤酒大厂们还在比拼谁的广告代言人更帅时,精酿圈的酿酒师们已经开始往麦芽里塞蓝莓、往发酵罐里扔辣椒了。上次在一家精酿酒吧,我亲眼看到有人点了杯 “椰子酸艾尔”,端上来时泡沫像刚出炉的舒芙蕾,喝起来居然有海南度假的感觉 —— 阳光、沙滩和突然被酸到皱眉的惊喜。旁边大哥捧着杯 “咖啡世涛”,喝得一脸严肃,仿佛在品鉴 82 年的拉菲,结果打了个嗝,冒出句:”嚯,这玩意儿比我早上喝的速溶带劲!”
说到精酿和工业啤酒的区别,简直像精装书和漫画杂志的差距。工业啤酒追求的是 “老少咸宜”,就像食堂里的西红柿炒鸡蛋,永远不会出错但也别指望惊艳。精酿啤酒却像个叛逆的厨子,今天给你整个榴莲披萨,明天端出螺蛳粉火锅,爱的人疯狂打 call,恨的人当场拉黑。有次我带我那只喝惯了大绿棒子的老爸尝精酿,老爷子抿了口草莓小麦,眉头拧成麻花:”这哪是啤酒?分明是带气的果汁!” 转头尝了口 IPA,又把眼睛瞪得溜圆:”这苦得跟中药似的,你们年轻人就好这口?”
精酿酒吧的氛围也很有意思,完全没有高级餐厅的拘谨。你可能会看到穿西装的白领和纹身的壮汉并排坐,举着同一款酒碰杯;吧台后面的酿酒师说不定刚从发酵间跑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麦芽粉,跟你侃侃而谈他新研发的 “花椒啤酒” 有多上头。上次遇到个酿酒师,说他为了酿出完美的 “樱桃 sour”,蹲在樱桃园里跟果农讨价还价了一下午,最后用三瓶自酿啤酒换了一筐最熟的果子。”酿酒就像谈恋爱,” 他擦着汗说,”得有耐心,还得舍得下血本。”
喝精酿的过程也是充满惊喜(或者惊吓)。第一次喝世涛的人,往往会被那漆黑的颜色吓一跳,以为端上来的是酱油。喝的时候小心翼翼抿一口,发现居然有巧克力和咖啡的味道,瞬间颠覆认知。喝酸啤则像坐过山车,第一口酸得你直咧嘴,咽下去却觉得回味无穷,忍不住再来一口。我有个朋友喝惯了酸啤,现在喝可乐都觉得 “不够劲”,也是个被精酿带偏的典型。
关于精酿啤酒的谣言也不少,最常见的就是 “精酿度数高,容易醉”。其实这得看具体款式,有的精酿度数比工业啤酒还低,比如一些小麦啤酒,清爽得很,夏天吨吨吨喝也没事。但有些重口味的,比如 barley wine,度数能赶上红酒,要是把它当普通啤酒猛灌,那第二天头疼欲裂可别怪谁。就像你不能把茅台当啤酒喝一样,精酿也得讲究个适量,不然再好的酒也成了罪魁祸首。
还有人说精酿啤酒贵,不值那个价。这话吧,得两说。工业啤酒能做到几块钱一瓶,靠的是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流程,就像流水线生产的 T 恤,便宜但千篇一律。精酿啤酒大多是小批量酿造,酿酒师得自己琢磨配方、挑选原料,有时候还要手工装瓶贴标签,成本自然高些。就像你买手作面包肯定比工厂面包贵,喝精酿买的不只是酒,还有酿酒师的创意和心血。上次在一家小酒馆,老板指着墙上的照片说,他们的每一瓶酒都要经过至少三次品鉴,有任何不满意就全部倒掉重来,”宁肯少卖几瓶,也不能砸了招牌”。这种较真的劲儿,大概就是精酿的魅力所在。
精酿圈还有个好玩的现象,就是各种奇葩的酒名。什么 “单身狗的怒吼”” 老板再骂我就辞职 “”今夜不回家”,光看名字就想点来尝尝。有款酒叫 “凌晨四点的豆浆”,其实是款加了燕麦的 stout,喝起来真有股淡淡的豆浆香,不知道是不是酿酒师熬夜酿酒时灵感爆发的产物。还有款 “前女友的眼泪”,酸得恰到好处,不知道背后藏着多少伤心故事。这些有趣的名字,让喝酒的过程又多了层乐趣,朋友聚会时指着酒名互相打趣,气氛一下子就热络起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精酿,有人是被独特的风味吸引,有人是觉得喝精酿显得有格调(虽然这种想法有点幼稚但也无可厚非)。其实喝精酿最棒的状态,就是放下所有预设,像探险一样去尝试不同的款式。说不定你今天讨厌的 IPA,明年再喝就爱上了;现在觉得惊艳的果味啤酒,过段时间又觉得不够味了。就像人生一样,口味会变,喜好会变,但那份探索未知的快乐,永远都在。
夏天快到了,傍晚的风带着点热意,约上三五好友,找家精酿酒吧,点上几杯不同风格的酒,配着炸鸡和薯条,聊聊最近的糗事,吐槽一下生活的烦恼。看着酒杯里升腾的泡沫,听着周围的欢声笑语,你会发现,精酿啤酒带来的不只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放松的心情。至于下次该尝试什么口味?谁知道呢,或许转角的小酒馆里,就藏着让你一见钟情的那一款。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