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巷口的老桂树又开始撒它的金粉了。不是轰轰烈烈的倾泻,是细无声息的漫漶,像月光碾碎后拌了蜜,一点点沾在青石板缝里,粘在行人的发梢,甚至钻进半开的窗棂,在案头的宣纸上洇出浅黄的晕。我总爱蹲在树下看那些小小的花瓣,它们有五片精致的瓣儿,拢着纤细的蕊,落在手心里轻得像一声叹息,凑近鼻尖却能闻到撞人的甜,那甜不似蜜糖般齁人,是带着凉意的清润,像江南女子低眉时的浅笑,藏着说不尽的温柔。
去年此时,我在苏州的平江路遇见过一位卖桂花糖粥的老人。他推着一辆漆成朱红的旧推车,车身上刻着缠枝莲纹,铜锅里咕嘟咕嘟煮着白粥,上面浮着一层亮晶晶的桂花蜜。老人不吆喝,只在车旁摆一张小桌,放两只青花碗,见有人驻足,便笑着掀开锅盖,一股暖香瞬间裹住整个巷弄。我坐下要了一碗,粥熬得极糯,入口即化,桂花的甜混着米香在舌尖散开,热流顺着喉咙往下走,连带着心口都暖了起来。老人说这桂花是他自家院子里摘的,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摘上几筐,一部分熬成蜜,一部分酿成酒,剩下的就晒干了,等冬天煮茶喝。
我曾在一本旧书里见过关于桂花的记载,说它原产于岭南,后来才慢慢传到江南。古时候的文人总爱把桂花和月亮联系在一起,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树下有吴刚常年砍伐,却始终砍不倒。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传说,桂花身上总带着几分清绝的仙气,它不像牡丹那样张扬,也不像梅那样孤傲,它就安安静静地开在秋天,用一缕缕香气,把寻常的日子染得温柔起来。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院子里也有一棵桂花树,每到花开的时节,外婆就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树下,一边捡桂花,一边给我讲故事。她的手指很巧,能把捡来的桂花编成小小的香包,挂在我的衣襟上,说这样就能祛邪避灾。那些香包我一直舍不得丢,直到后来搬家,不小心弄丢了一个,我还难过了好几天。
后来我去了北方上学,北方的秋天很少能见到桂花,偶尔在花店里看到,也是被养在精致的花盆里,少了几分自然的野趣。有一年秋天,我在学校的花园里意外发现了一棵桂花树,它长得不高,枝叶也有些稀疏,却还是努力地开着花。我站在树下,看着那些细碎的黄花,突然就想起了外婆家的那棵桂树,想起了外婆编的香包,想起了江南巷弄里的烟火气。那一刻,我才明白,有些味道,有些记忆,早已刻进了骨子里,无论走多远,只要一闻到熟悉的香气,就能瞬间回到过去。
今年秋天,我又回到了江南。巷口的老桂树比去年长得更茂盛了,花开得也更盛,远远望去,像一团团金黄的云。我又遇到了那位卖桂花糖粥的老人,他还是坐在树下,还是推着那辆旧推车,只是头发比去年更白了些。我又要了一碗糖粥,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熟悉的暖香。老人笑着问我,这几年过得好不好,我说挺好的,就是有时候会想家。老人说,想家了就回来看看,这里的桂花,每年都会开,这里的糖粥,我也会一直煮下去。
傍晚的时候,风渐渐大了些,桂花落得也更密了。我走在巷弄里,看着那些黄花从枝头飘落,落在我的肩上,落在我的发间,落在青石板路上,铺成一条金色的小径。远处的白墙黛瓦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偶尔有归鸟掠过枝头,留下几声清脆的鸣叫。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花可赏,有粥可喝,有故事可听,有回忆可念。或许,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某个寻常的秋日,走在熟悉的巷弄里,闻着熟悉的桂花香,感受着岁月的温柔。
风又吹来了,桂花还在落,落在我的手心里,也落在我的心里。我不知道这棵老桂树还能开多少年,也不知道那位卖糖粥的老人还能煮多少年的糖粥,但我知道,只要桂花还在开,只要这份香气还在,这份温柔的记忆就会一直留在人间。下次再到桂花落的时候,你会不会也来这条巷弄里走一走,闻一闻这满袖的桂花香,尝一尝那碗暖到心口的糖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