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开那扇褪色的木质玻璃门时,金属门轴发出 “吱呀” 一声轻响,像老时光里的一声叹息。门内与门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门外是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霓虹招牌在玻璃上投下流动的光影,行人们步履匆匆,耳机里播放着最新的流行歌曲;门内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空气里浮动着纸张与油墨混合的陈旧气息,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樟木香味,那是书架常年吸收潮气后沉淀下的味道。书店不大,大约只有二十平米,天花板上悬着几盏复古的铜制吊灯,暖黄色的光线透过磨砂玻璃罩洒下来,在泛黄的书页上晕开柔和的光圈,连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都变得清晰可见。
书架沿着墙壁层层叠叠地铺开,最高的书架几乎顶到天花板,需要踩着角落那张掉了漆的木梯才能够到顶层的书籍。书架上的书没有按照常见的分类整齐排列,反而带着一种随性的杂乱感,1980 年代的文学期刊和 2010 年的畅销小说挤在同一层,线装的古籍旁边可能放着一本封面磨损的儿童绘本。偶尔能在书页间发现惊喜,或许是夹在《红楼梦》里的干枯枫叶,叶脉依旧清晰,边缘泛着淡淡的褐色;或许是某本诗集扉页上用蓝墨水写的短评,字迹娟秀,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书店的主人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棉布衬衫,坐在靠窗的那张旧藤椅上。他很少主动和顾客说话,大多数时候都在低头翻看手里的旧书,鼻梁上架着一副用胶布粘过镜腿的老花镜。偶尔有人拿着书向他询问价格,他才会抬起头,眼神温和,用带着些许沙哑的声音报出一个很低的数字,然后又低下头继续看书。有一次,一个年轻女孩在书架前徘徊了很久,终于拿起一本 1993 年版的《小王子》,小心翼翼地问老人能不能便宜一点,因为她下个月就要离开这座城市,想把这本书当作纪念。老人抬头看了看女孩,沉默了几秒,然后笑着摇了摇头,说这本书送给她,就当是书店给她的送别礼物。女孩愣了一下,眼眶瞬间红了,连声道谢后,抱着书轻轻走出了书店,脚步比来时慢了许多。
书店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小小的木制吧台,上面摆着一个旧铁皮罐子,里面装着各种口味的袋装茶包,旁边还有一个玻璃水壶和几只洗得干净的陶瓷杯子。顾客可以自己动手泡茶,不需要付钱,只需要在离开前把杯子洗干净放回原处就行。有一次下雨天,我在书店里避雨,顺手泡了一杯茉莉花茶,坐在老人旁边的小凳子上翻书。茶的清香混合着墨香在空气中弥漫,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偶尔有雨滴顺着玻璃滑落,在窗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老人突然开口,说这本 1985 年版的《边城》是他年轻时从一位老教授那里买来的,当时教授告诉他,好的书就像老朋友,无论过多少年,再翻开时依旧会觉得亲切。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本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书脊上的字迹也模糊了,但翻开书页,里面的批注却依旧清晰,红色的、蓝色的笔迹交错着,像是在和过去的时光对话。
书店里的顾客大多是熟客,彼此之间就算不认识,也会因为常来而变得眼熟。有一位穿着西装的上班族,每天下班都会绕路来书店转一圈,每次只看十几分钟,然后买一本旧杂志离开;有一位背着画板的学生,周末总会带着速写本坐在书店的角落里,一边看书一边画画,她画过书架上的书籍,画过窗边的藤椅,也画过低头看书的老人;还有一对退休的老夫妻,每个周六下午都会一起来书店,老先生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老太太则偏爱散文,他们总是各自找一本书,坐在相邻的凳子上,偶尔低声交流几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画面安静又温暖。这些顾客就像书店的一部分,他们的到来让这个小小的空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让那些旧书有了更多被翻阅、被讲述的机会。
有时候,书店里会发生一些小小的意外。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在书架前奔跑,不小心撞掉了一摞书,哗啦啦的声响打破了书店的宁静。小朋友吓得站在原地,眼眶红红的,不知所措。老人没有责备他,只是慢慢站起来,走过去蹲下身子,和小朋友一起把书一本本捡起来。他一边捡书,一边给小朋友讲书里的故事,告诉小朋友每一本书里都住着一个有趣的世界,要轻轻对待它们。小朋友听着听着,脸上的紧张慢慢消失了,还主动帮老人把捡起来的书放回书架上,虽然放得有些歪歪扭扭,但老人还是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后来,那个小朋友经常在妈妈的陪同下来书店,每次都会安安静静地坐在小凳子上看书,再也没有跑过闹过。
书店的墙壁上挂着一些旧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照片里记录着书店不同时期的样子,有的照片里,书店的招牌还是用红漆写的,有的照片里,书架上的书比现在少很多,还有一张照片里,年轻的老人抱着一个小孩站在书店门口,笑容灿烂。这些照片就像时光的印记,默默诉说着书店的故事。有一次,一位中年男人来到书店,盯着墙上的一张旧照片看了很久,然后激动地对老人说,这张照片里的小孩就是他,小时候他经常跟着父亲来书店看书,父亲总是说,书店是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地方。那天,男人在书店里待了很久,买了一本他父亲当年最喜欢看的书,离开时,他特意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像是在和过去的时光告别。
随着季节的变化,书店里的景象也会悄悄改变。春天的时候,老人会在窗台上摆上几盆多肉植物,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可爱,偶尔有蝴蝶从窗外飞进来,在书架间轻轻飞舞;夏天的时候,书店里会挂上浅色的窗帘,挡住强烈的阳光,顾客可以一边喝茶一边看书,享受难得的清凉;秋天的时候,老人会收集一些枫叶和银杏叶,夹在不同的书里,顾客翻开书时,就能看到意外的惊喜;冬天的时候,书店里会生一个小小的电暖器,暖黄色的灯光加上温暖的热气,让整个空间都变得格外温馨,偶尔会有顾客带着自己做的点心来分享,大家一边吃点心一边聊书里的故事,像是一家人一样。
如今,城市里的书店越来越多,装修精致、功能齐全的连锁书店随处可见,但我依旧喜欢来这家街角的旧书店。这里没有华丽的装修,没有齐全的功能,甚至连书籍的种类都不算丰富,但这里有旧书特有的墨香,有老人温和的笑容,有熟客之间的默契,还有那些藏在书页里的故事。每次走进这家书店,我都会觉得格外安心,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能被这里的时光慢慢抚平。我不知道这家旧书店还能存在多久,也许有一天,它会因为城市的改造而消失,也许有一天,老人会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关掉书店,但我知道,那些在书店里度过的时光,那些在书页里发现的惊喜,那些和老人、和熟客之间的相遇,都会成为我记忆里最珍贵的部分。
下次再来到这座城市,我还会特意绕到这个街角,推开那扇褪色的木质玻璃门,看看老人是否还坐在靠窗的藤椅上看书,看看书架上是否又多了几本新的旧书,看看窗台上的植物是否依旧生机勃勃。也许那时,书店里会多一些新的顾客,也许那时,书页里会多一些新的故事,但无论怎样,这家街角的旧书店,永远都会是我心中那个时光褶皱里的墨香秘境。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