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班路上总会经过街角那家旧书店,玻璃门上贴着泛黄的 “营业中” 纸牌,门把手被磨得发亮,一看就陪过很多人进出。第一次注意到它是个雨天,没带伞的我慌慌张张躲进去,本以为只是临时避雨的地方,却没想到从此成了每周必去的秘密基地。
书店里的空间不算大,书架从门口一直堆到里屋,最高的架子快碰到天花板,得踩着木梯才能拿到顶层的书。老板是个留着卷毛的中年大叔,总是坐在收银台后面翻旧书,看见客人进来也不主动搭话,只抬头笑一笑,然后继续低头读自己的。书的种类特别杂,左边架子上是八十年代的武侠小说,右边可能就摆着几本儿童绘本,最里面的角落里还藏着一些外文原版书,书页边缘带着不同人的批注,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有次在书架缝隙里翻到本 1998 年的笔记本,封面是褪色的蓝色,里面夹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两个穿校服的女生举着冰淇淋,背后是早已拆迁的老电影院。笔记本里写满了高中日记,字迹娟秀,还夹着几片干枯的花瓣,不知道是哪位姑娘把青春的一部分留在了这里。我问老板能不能买下这本笔记本,老板却说这种带着故事的东西不卖,要是喜欢可以常来翻看,说不定还能从字里行间找出更多有意思的细节。
后来去的次数多了,慢慢发现这家书店藏着不少 “老规矩”。比如所有书都按进来的顺序摆放,不分类别也不标价格,想知道多少钱得问老板;再比如不能用手机拍照,老板说书本里的文字需要用心读,不是拍下来存着就完事了;还有最特别的一条,要是能说出某本书里的一句话,老板就会给打个折,像是在跟每个读者玩一场关于阅读的小游戏。有一回我刚好记得一本散文集中的句子,老板听完眼睛一亮,不仅给我便宜了五块钱,还从抽屉里拿出一块自己烤的饼干,说这是给 “懂书人” 的小礼物。
书店里的客人也很有意思,大多是熟面孔。有个戴老花镜的老奶奶,每周三下午都会来,每次都坐在靠窗的位置读一本《红楼梦》,书页里夹着好多彩色的书签;还有个高中生,放学后来了就蹲在地上翻漫画书,有时候会跟老板讨论剧情,两个人说得眉飞色舞;偶尔也会有游客误打误撞进来,拿着手机到处拍,老板也不生气,只是递过去一杯热水,说要是喜欢可以多待一会儿,慢慢看。
夏天的时候,书店里会开一台老旧的吊扇,呼呼地转着,风里带着书页的油墨香和淡淡的樟脑味。有时候外面下着大雨,店里只有我和老板两个人,他读他的书,我翻我的杂志,偶尔传来几声吊扇转动的声音,安静得特别舒服。冬天就更暖和了,老板会在收银台旁边放个小暖炉,上面烤着红薯,整个书店都飘着甜甜的香味,客人们看完书还能分一块红薯吃,像是在朋友家做客一样。
有一次跟老板聊天,问他为什么要开这么一家旧书店,现在大家都喜欢在网上看书或者买新书,旧书店生意应该不好做吧。老板听完笑了笑,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收集旧书,后来索性把自己的房子改成了书店,不为赚钱,就是想给这些旧书找个好地方,也给喜欢旧书的人留个能待着的角落。他说每本旧书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书里夹着电影票根,有的书扉页上写着祝福的话,这些都是新书没有的东西,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总得慢慢品才能尝出味道。
现在每次路过那家旧书店,不管多忙都会进去待一会儿,有时候买本书,有时候只是跟老板打个招呼,看看熟悉的老客人。看着那些堆得满满的书架,还有书架上一本本带着岁月痕迹的旧书,总觉得心里特别踏实。不知道这样的旧书店还能开多久,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更多人愿意停下脚步,走进这家藏在街角的小书店,去发现那些藏在书页里的时光故事。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能有这么一个慢下来的角落,真的太难得的。下次你要是路过街角,看到那家贴着泛黄纸牌的旧书店,会不会也想走进去看看,说不定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小惊喜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