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开那扇褪色的木质门时,铜铃发出一声短促又温柔的轻响,像谁在时光深处轻轻咳嗽了一声。门轴转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纸张霉味、干燥油墨与旧木头香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裹住脚踝,仿佛踩进了被阳光晒暖的陈年棉被里。书店不大,进深不过十米,宽度仅够两人侧身而过,却在四壁摞满了顶天立地的书架,架上的书挤挤挨挨,有的书脊已经泛黄发脆,用透明胶带仔细缠了好几圈,有的封面烫金早已斑驳,却依然能辨认出几十年前流行的花纹样式。角落里堆着几个半人高的纸箱,上面用马克笔写着 “民国期刊”“八十年代诗集” 的字样,箱口露出几页卷边的纸页,像是在偷偷打量进来的客人。
书架之间的过道铺着褪色的蓝白格子布,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 “沙沙” 声,像是纸张在低声交谈。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掉漆的橡木桌,桌上放着一盏玻璃罩台灯,灯泡周围蒙着薄薄一层灰,却依然能想象出夜晚亮起来时,暖黄的光会如何在书页上晕开一圈柔和的光晕。桌角压着一本翻开的《鲁迅全集》,书页间夹着干枯的银杏叶,叶脉清晰得如同老人手背的血管,叶片边缘泛着浅褐色的纹路,不知是哪一年秋天被夹进书中的。
沿着书架慢慢走,指尖偶尔会拂过书脊,触感有的粗糙有的光滑。一本绿色封面的小说吸引了目光,封面上没有作者名字,只印着一行手写体的字:“雨天适合读的故事”。翻开第一页,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电影票根,票根上的日期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看清影院的名字 ——“红星影院”。票根背后用铅笔写着几行小字:“今天和阿妹来看电影,她喜欢这个故事,我也喜欢。” 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笨拙的温柔,让人忍不住猜想,写下这些字的人,如今是否还会在雨天想起这个故事,想起身边的阿妹。
书架最高处放着一摞线装书,书皮是暗红色的,边角已经磨损得厉害。搬来一张小凳子站上去,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书页已经变得薄如蝉翼,轻轻一碰仿佛就会碎裂。书里没有标点符号,竖排的文字从右往左排列,读起来有些费力,却能感受到文字间流淌的古朴气息。书的扉页上盖着一个朱红色的印章,印章上的字已经模糊,只能辨认出 “藏书” 两个字。或许,这本曾经被人珍藏的书,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被人小心翼翼地装在行囊里辗转各地,又或许,它曾在某个寻常百姓家的书桌上,陪伴主人度过无数个寂静的夜晚。
书店深处有一扇小小的窗户,窗台上摆着一盆仙人掌,仙人掌的叶片肥厚,顶端开着一朵浅粉色的小花,在满室旧书的沉静氛围里,透着一丝鲜活的生机。阳光透过窗户上的玻璃斜射进来,在书架上投下长长的光斑,光斑里浮动着细小的尘埃,像是时光的碎片在轻轻跳跃。偶尔有风吹过,窗户会发出 “吱呀” 的轻响,与书架上书籍翻动的 “哗啦” 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独特的旋律。
柜台后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正低头翻看一本旧杂志。客人进来时,他不会主动上前询问,只是抬眼温和地笑一笑,然后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次,一个小姑娘拿着一本童话书问他:“爷爷,这本书多少钱呀?” 老人放下杂志,看了看书的封面,慢悠悠地说:“这本书啊,你要是喜欢,就拿去读吧,不用给钱。” 小姑娘惊讶地睁大眼睛,老人又笑着补充道:“好书就该有人读,放在这里落灰太可惜了。”
后来才知道,老人守着这家旧书店已经四十多年了。年轻时,他是工厂里的工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下班后去废品站淘旧书,遇到喜欢的就买回来。久而久之,家里的书越来越多,便索性租了这个小铺面,开起了旧书店。他从不计较利润,遇到真正爱书的人,常常会把书免费送出去。有人劝他把书店翻新一下,多进些畅销书,他却摇摇头说:“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故事,翻新了,味道就变了。”
有一次,一位中年人在书架前停留了很久,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一本旧词典。他捧着词典,眼眶瞬间红了,声音有些哽咽地对老人说:“这是我父亲当年用过的词典,他去世后,家里的书都散了,没想到还能在这里找到它。” 老人看着他,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说话,只是从柜台里拿出一张牛皮纸,仔细地把词典包好。中年人临走时,执意要多付些钱,老人却只收了成本价,还送了他一本自己珍藏的诗集,说:“带着它,就像带着你父亲的念想。”
书店里的书,有的来自废品站,有的是别人搬家时送来的,还有的是老人自己年轻时收集的。每一本书来到这里,都带着前主人的痕迹:可能是书页间夹着的书信,可能是书眉上写着的批注,也可能是封面角落里留下的签名。这些痕迹,像是时光在书上留下的褶皱,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有人在这里找到过初恋时读过的诗集,有人在这里重逢了童年时爱不释手的童话书,还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祖辈留下的旧日记。
傍晚时分,阳光渐渐减弱,书店里的光线变得柔和起来。老人开始整理书架,把被客人翻看乱的书一本本放回原位,动作缓慢而认真,像是在呵护一件件珍贵的宝贝。偶尔有晚来的客人,脚步轻轻的,生怕打破这份宁静。窗外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汽车的鸣笛声、行人的谈笑声隐约传来,却仿佛被书店的墙壁隔绝在外,只留下满室的书香与静谧。
离开书店时,铜铃又发出一声轻响,像是在告别。回头望去,老人依旧坐在柜台后,低头翻看着旧杂志,夕阳的余晖落在他的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书架上的书静静立着,等待着下一个与它们相遇的人。或许,在某个雨天,又会有人推开那扇木质门,在满室书香中,与某本旧书里的时光褶皱不期而遇,然后,在那些泛黄的纸页间,读到一段属于别人,却又能触动自己的故事。而这样的相遇,还会在这家旧书店里,继续上演多久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