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最深处压着一件米白色的毛衣,领口和袖口都起了细密的球,像撒了一把没揉开的棉絮。每次换季整理衣物时,指尖触到那粗糙却柔软的针脚,总会突然想起外婆坐在藤椅上的模样。那时候她的头发还没全白,几缕银丝藏在黑发里,织毛衣时会习惯性地把线团放在膝盖上,银针在阳光下穿梭,偶尔停下来用牙咬断线头,嘴角还带着没褪尽的笑意。
我小时候总爱趴在她腿边,看她把一团团毛线变成袖子、身子,再一点点拼接起来。有次非要学织毛衣,笨手笨脚地把线绕成了死结,急得快哭了,外婆却没责怪我,只是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教我怎么让银针听话地穿过线圈。“织毛衣就像过日子,要慢慢来,针脚松了不暖和,太紧了又会勒得慌。” 她说话时带着淡淡的皂角香,和毛衣上的味道一模一样。后来我才知道,那些看似简单的针脚里,藏着她对我最细腻的牵挂。
这件毛衣是外婆织给我的十二岁生日礼物,领口内侧还绣着一颗歪歪扭扭的星星。她说我出生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她连夜织了件小毛衣,可等织好时,我已经长高了半寸。从那以后,她每年都会织一件新毛衣,针脚一年比一年稀疏,我穿毛衣的时间也一年比一年短。上初中时,班里流行穿带拉链的卫衣,我嫌毛衣老气,把它塞在衣柜最里面,直到有次降温,外婆翻出毛衣让我穿上,我才发现袖口已经被她悄悄缝补过好几次。
有一年冬天,外婆的眼睛越来越花,织毛衣时经常要把线拿得很近才能看清。我劝她别再织了,超市里有很多好看的毛衣,可她还是坚持要织。那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她坐在藤椅上,手里拿着没织完的毛衣,阳光照在她的白发上,像撒了一层碎雪。她见我回来,笑着举起毛衣说:“还差最后一颗星星,织完你就能穿了。” 我走过去,才发现她的手指上有好几道被针扎破的小口子,结着浅浅的痂。那一刻,我突然觉得鼻子发酸,把脸埋在她的毛衣上,闻到了熟悉的皂角香,还有阳光晒过的味道。
后来我去外地读高中,外婆把那件织好的毛衣叠得整整齐齐,放进我的行李箱。她说那边的冬天比家里冷,让我多穿点,别冻着。我在学校里很少穿那件毛衣,不是嫌它老气,而是怕同学们看到领口的星星会笑话我。直到有次周末,我收到外婆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袋她亲手炒的花生,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毛衣要是不合身,就寄回来,我再给你改改。” 我拿着纸条,突然想起小时候她教我织毛衣的样子,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那天晚上,我把毛衣穿在身上,虽然有点紧,却觉得特别暖和,仿佛外婆就在我身边,用她的手轻轻抱着我。
去年冬天,我回家过年,发现外婆的藤椅上再也没有毛线团了。她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连穿针都要别人帮忙。我把那件旧毛衣找出来,穿在身上给她看,她说:“还是我家孩子穿最好看,比超市里的毛衣都好看。” 我拉着她的手,她的手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有力,皮肤松弛,布满了皱纹,可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温暖。我把脸贴在她的手上,闻到了淡淡的药味,心里一阵难受。原来时间过得这么快,那个曾经能连夜织毛衣的外婆,已经老得连针都拿不动了。
现在,那件旧毛衣依然放在我的衣柜里,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外婆坐在藤椅上织毛衣的样子,想起她手指上的小口子,想起她绣在领口的星星。我知道,这件毛衣再也不会合身了,可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外婆用爱一针一线织成的牵挂,是我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陪伴。每次降温时,我都会把它拿出来,贴在脸上,仿佛还能闻到熟悉的皂角香,听到她温柔的声音:“织毛衣就像过日子,要慢慢来……”
不知道多年以后,当我也老去的时候,会不会像外婆一样,为自己的孩子织一件毛衣,把所有的牵挂都织进针脚里?会不会也有人像我珍藏这件旧毛衣一样,珍藏着我亲手织的毛衣,珍藏着那些关于爱与温暖的回忆?或许,这就是亲情最美好的样子吧,像一件旧毛衣,虽然会起球、会褪色,却永远带着最温暖的温度,在漫长的岁月里,守护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