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旧物时,一个褪色的铁皮盒子从衣柜深处滑出来,金属搭扣上的铜绿蹭在指尖,像触到了岁月的薄锈。打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樟脑丸与旧纸张的气息漫出来,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十几封书信,信封上的字迹有的娟秀、有的潦草,邮票图案从奥运福娃到山水风光,像一串被时光串起的珠子。我坐在地板上,阳光从百叶窗缝隙里漏进来,在信纸上投下细细的光影,指尖拂过那些微微发脆的纸页,突然就想起很多被遗忘的瞬间。
小时候总喜欢趴在外婆的书桌前,看她戴着老花镜写家书。她的钢笔是黑色的英雄牌,笔帽上的镀镍早已磨损,却被擦得锃亮。每次写信,她都会先把信纸对折再展开,用指尖压出整齐的折痕,仿佛这样就能让思念更规整地装进去。“你妈今天在电话里说北京降温了,” 她一边写一边念叨,“我得提醒她多穿件毛衣,上次寄的围巾不知道她戴了没。” 那些落在纸上的字迹,有的地方会洇开小小的墨点,像是她不小心落下的牵挂。我总吵着要帮她贴邮票,她就把圆形的邮票放在我手心,看着我笨拙地舔湿背胶,再小心翼翼地贴在信封右上角,那一刻,觉得自己也成了传递温暖的小使者。
初中时交到第一个笔友,是在一本青春杂志上看到的征友启事。对方住在南方的一座小城,信里总说那里的春天有开不完的木棉花,夏天会下带着栀子花香的雨。我第一次给她回信,写了整整三页纸,从学校门口的梧桐树讲到奶奶做的槐花糕,连课堂上被老师点名回答不出问题的窘迫都写了进去。寄信时特意选了一张印着星空的信封,还在邮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等待回信的日子变得格外漫长,每天放学都会绕到学校门口的邮筒前,看看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绿色信封。直到两周后的一个下午,班主任把一封带着南方邮戳的信递给我,指尖触到信封的那一刻,心跳突然变得飞快,好像里面装着整个春天的秘密。
高中的学业越来越重,写信的次数渐渐少了,但还是会在考试失利或者心情低落时,给远方的朋友写封信。有一次模拟考砸了,我躲在房间里写了很久,把心里的委屈和迷茫都倾泻在纸上。信寄出去后没抱太大希望,却在一周后收到了厚厚的回信。朋友没有说太多安慰的话,只是在信里详细写了她某次考试失利后,如何在操场跑了十圈,如何在日记本上写下 “再坚持一下”,还画了一幅小小的漫画,画着两个女孩并肩坐在草地上看星星。那封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信纸被我折成小小的方块,放在铅笔盒里,每当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仿佛能感受到朋友隔着千里传递过来的力量。
大学毕业后,大家都开始用微信、视频通话,书信渐渐成了被遗忘的旧物。有一次整理房间,翻出高中时收到的那些信,才发现有些信封已经开始泛黄,信纸边缘也变得脆弱。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摊开,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字里行间,那些曾经让我哭、让我笑的文字,依然带着温度。突然想起去年外婆生日,我给她寄了一张手写的贺卡,她收到后特意给我打了电话,声音里满是惊喜:“你写的字跟我年轻时候写的好像,我把贺卡放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每天都要看一眼。” 那一刻才明白,比起冰冷的屏幕和快速的信息,手写的文字里藏着更厚重的心意,那些一笔一画的痕迹,是情感最真实的印记。
前几天路过街角的邮局,发现门口的邮筒已经换成了崭新的绿色,却很少有人再停下来寄信。我站在邮筒前看了很久,想起小时候踮着脚尖把信投进去的模样,想起那些等待回信的忐忑与期待,想起信里藏着的心事与温暖。或许,书信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但那些被写在纸上的时光,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却永远不会褪色。它们像一颗颗被珍藏的琥珀,把生命里的温暖与感动,牢牢地定格在岁月的褶皱里,等待着某一天被重新翻开,再次绽放出温柔的光芒。下次,如果你也有想诉说的心事,不妨拿起笔,写一封信吧,说不定在某个远方,有人正期待着那封带着墨香的惊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