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衣柜时,指尖突然触到一片粗糙却柔软的织物。费力地将它从叠得整齐的羽绒服缝隙里拽出来,灰蓝色的毛线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毛躁,袖口和下摆都磨出了细细的绒球,领口处还留着一块洗不淡的浅黄污渍 —— 那是多年前喝热可可时不小心洒上的。我捧着这件旧毛衣,忽然就站在原地发起了呆,仿佛又闻到了冬日里羊毛混着阳光的味道,还有母亲坐在沙发上织毛衣时,剪刀偶尔碰到茶几的轻响。
这件毛衣是母亲在我高中时织的。那时她刚换了工作,每天下班回家都要忙到很晚,却还是执意要亲手给我织一件过冬的毛衣。我记得她总是把毛线团放在膝盖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手指在针间灵活地穿梭,偶尔会因为剧情太投入,不小心织错几针,又得拆开重新来。有次我半夜起床上厕所,路过客厅时还看见她借着台灯的光在织毛衣,眼镜滑到了鼻尖上,嘴里还轻轻念叨着 “再织几行就好”。我劝她早点睡,她却笑着说:“等天再冷点,你就能穿上新毛衣了,外面买的哪有我织的暖和。”

后来毛衣织好了,母亲特意选了我最爱的灰蓝色,说这个颜色耐脏又显白。第一次穿上它时,我还在镜子前转了好几圈,得意地跟同学炫耀 “这是我妈织的”。那件毛衣确实暖和,整个冬天我都裹着它上学,连羽绒服都要套在外面。有次上体育课跑步,不小心摔了一跤,毛衣肘部被磨破了一个小洞,我心疼得差点哭出来。回家后母亲没说我,只是拿出针线,找了同色系的毛线,一针一线地把破洞补好。她补得很仔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痕迹,只是那个地方的毛线比其他地方略厚一些,像一块小小的补丁,却成了我后来最在意的地方。
高中毕业后,我去外地读大学,行李箱里特意装了这件旧毛衣。北方的冬天比家里冷很多,宿舍没有暖气的时候,我就把它拿出来穿上,瞬间就能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暖意。室友们总笑我 “这么旧的毛衣还舍不得扔”,我却只是笑笑,不跟她们解释。其实我知道,我舍不得的不是这件毛衣,而是毛衣里藏着的母亲的牵挂。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母亲总会问 “毛衣还够不够暖”“要不要再给你织一件新的”,我总是说 “够暖,不用新的”,因为我知道,她的眼睛不如从前了,织一件毛衣要费很多劲。
工作后,我有了很多新衣服,各式各样的毛衣也买了不少,有的比这件旧毛衣贵好几倍,有的比它好看很多,但我还是把这件旧毛衣放在衣柜最显眼的地方。每年冬天,我都会拿出来穿几次,哪怕只是在家里待着。有一次母亲来我工作的城市看我,看到我还在穿这件旧毛衣,忍不住说:“都这么旧了,扔了吧,我再给你织一件新的。” 我抱着她,把头埋在她的肩膀上,像小时候一样说:“不要,这件最暖和。” 母亲没再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背,我能感觉到她的手有些粗糙,那是常年做家务留下的痕迹。
去年冬天,我把这件旧毛衣洗干净后,发现领口的污渍又明显了一些,袖口的绒球也更多了,甚至有几处毛线开始松动。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叠好,放进一个干净的收纳袋里,然后放进衣柜的最深处。不是不想穿了,而是怕再穿下去,它会彻底坏掉。我想把它好好保存起来,就像保存一份珍贵的回忆。有时候我会打开收纳袋,摸一摸那件旧毛衣,仿佛还能感受到母亲织毛衣时的温度,还能听到她温柔的叮嘱。
现在想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这样一件 “旧毛衣”。它可能不是一件真正的衣服,而是外婆煮的一碗热汤,是父亲送你上学时的背影,是朋友在你难过时递来的一张纸巾。这些看似平凡的东西,却藏着最真挚的情感,陪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天,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它们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陈旧,变得不再光鲜,但那份藏在里面的温暖,却永远不会消失。
今年的冬天又要来了,不知道母亲会不会再提起织毛衣的事。我想,等下次回家,我要陪她坐在沙发上,像小时候一样看着她织毛衣,哪怕只是聊聊天也好。或许我还能学着她的样子,拿起针线,试着织一件小小的毛衣,虽然可能织得不好看,甚至会织错很多针,但我想让她知道,她曾经给我的温暖,我也想一点点传递给她。就像那件旧毛衣一样,不需要多么华丽,只要能让人感受到暖意就好。不知道当她看到我织的毛衣时,会不会像当年的我一样,在镜子前转好几圈,然后得意地跟别人说 “这是我女儿织的” 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