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店里的时光褶皱

巷口的梧桐叶又落了一层,覆盖住青石板路上细碎的裂纹。我踩着枯叶走向街尾那家 “拾光书屋”,木质招牌在风里轻轻摇晃,铜铃发出清脆却不张扬的声响。这家书店藏在老城区深处,没有醒目的玻璃橱窗,只有两扇斑驳的木门,推开时会发出 “吱呀” 的旧声,像在诉说着多年的故事。

第一次走进这里是三年前的一个午后,当时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阵雨,我慌慌张张推开了那扇木门。屋内没有明亮的灯光,只有几盏复古的吊灯悬在天花板上,暖黄的光线透过灯罩洒在书架上,给每一本旧书都镀上了柔和的光晕。书架是深棕色的实木材质,表面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边角被磨得光滑,却透着一股岁月沉淀的温润。书架之间的通道不宽,只能容下一个人侧身走过,每走一步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旧书特有的气息 —— 混合着纸张的陈旧味、油墨的淡淡清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樟木香气,那是店主用来防虫的樟木抽屉散发出来的。

旧书店里的时光褶皱

店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衬衫,袖口整齐地挽到小臂。他很少主动和顾客说话,大多时候都坐在书店角落的藤椅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旧书,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偶尔抬头看向顾客,眼神里带着温和的笑意。有一次我在书架前徘徊了很久,始终没找到想要的书,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慢慢从藤椅上站起来,脚步有些迟缓地走到我身边,轻声问:“姑娘,想找哪类书?” 他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格外亲切。在他的指引下,我很快在一个不起眼的书架顶层找到了那本早已绝版的散文集。

书店里的旧书种类繁多,从文学名著到历史传记,从科技读物到儿童绘本,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有些书的封面已经磨损严重,边角卷起,甚至能看到前主人留下的字迹 —— 有的是在空白处写下的读书心得,有的是用彩色笔标注的重点段落,还有的夹着干枯的花瓣或泛黄的书签。有一次我在一本 1985 年出版的《红楼梦》里,发现了一张夹在书页间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一对年轻的男女,他们站在一棵开满樱花的树下,笑容灿烂,背后是红砖教学楼。照片的背面用钢笔写着:“1986 年 4 月,与晓梅于校园樱花道。” 我不知道这对男女后来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他们是否还保留着这段美好的回忆,但这本旧书却成了他们青春的载体,将那段时光永远定格在书页之间。

周末的时候,书店里会多一些常客。有一位穿着校服的高中生,每个周六下午都会准时来这里,坐在靠窗的小桌子旁,手里拿着课本和笔记本,偶尔会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辅导书,认真地翻看。他很少和别人交流,专注的眼神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还有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几乎每天都会来书店转一圈,他不常买书,只是在书架前慢慢踱步,偶尔拿起一本书,翻开几页,又轻轻放回原处。有一次我看到他在一本旧的教育杂志前驻足了很久,手指轻轻抚摸着杂志的封面,眼神里满是怀念。后来听老人说,这位老教师曾经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这本杂志上刊登过他年轻时写的文章。

书店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茶桌,上面放着一个白色的瓷壶和几个茶杯,旁边还有一个保温桶,里面装着热水。顾客如果累了,可以自己倒杯热水,坐在茶桌旁的椅子上休息。有一次下雨天,书店里来了一位避雨的环卫工人,他穿着橙色的工作服,身上还有雨水的痕迹。他有些局促地站在门口,不好意思走进来。店主看到后,热情地招呼他:“师傅,进来歇歇吧,外面雨大。” 说着还给他倒了一杯热水。环卫工人接过水杯,连声道谢,小心翼翼地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生怕弄脏了书店的地板。那天下午,他没有离开,一直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看着窗外的雨,手里捧着那杯温热的水,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放松笑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成了书店的常客。每次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了一个温暖的港湾,所有的烦恼和疲惫似乎都能被这里的宁静和温馨化解。我喜欢在书架前慢慢挑选书籍,感受每一本旧书带来的独特气息;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耳边是翻书的沙沙声和老人偶尔翻动书页的声音;更喜欢听老人讲那些关于旧书和顾客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段珍贵的时光,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

有一次我问老人,为什么会一直经营这家旧书店,毕竟现在电子书越来越普及,实体书店的生意并不好做。老人放下手里的书,摘下老花镜,用布轻轻擦拭着镜片,缓缓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看书,后来攒了些钱,就开了这家书店。这么多年了,书店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这些旧书里藏着太多人的回忆和故事,我舍不得让它们被遗忘。” 他的语气很平淡,却透着对旧书和书店的深厚感情。

冬天的时候,书店里会生一个小小的煤炉,炉火跳动着,给屋内增添了几分暖意。煤炉旁边放着一个铁壶,壶里的水烧开后,会发出 “咕嘟咕嘟” 的声音,蒸汽从壶口冒出,在空气中凝结成细小的水珠。顾客们围坐在煤炉旁,手里捧着热水杯,偶尔交流几句读书心得,或是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温馨的氛围让人忘记了窗外的寒冷。有一次雪下得很大,街上的行人很少,书店里却格外热闹。几位常客和老人围坐在煤炉旁,一边烤火一边聊天,有人还带来了自己做的点心,分给大家品尝。那天我在书店里待了很久,离开的时候,老人还特意给我装了一袋刚烤好的红薯,说:“姑娘,天儿冷,吃个红薯暖暖身子。”

如今,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许多老店铺都被现代化的商场和超市取代,但 “拾光书屋” 依然坚守在巷尾,像一个守护者,守护着那些即将被遗忘的时光。每次走过巷口,看到那扇熟悉的木门和摇晃的铜铃,我都会忍不住走进去,看看那些旧书,听听老人的故事,感受那份独有的宁静与温暖。我不知道这家旧书店还能存在多久,也不知道未来会有多少人记得这里,但我知道,只要它还在,就会有更多的人在这里遇见温暖,遇见回忆,遇见那些藏在旧书里的时光褶皱。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翻开一本旧书时,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成了别人故事里的一部分,原来那些看似平凡的时光,早已在不经意间,被妥帖地收藏在岁月的书页中,等待着某一个温暖的午后,被再次翻阅,被再次铭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08-22 11:42:00
下一篇 2025-08-22 11:48:38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