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站在 “时代广场” 斑驳的玻璃门前,指尖划过门框上剥落的金色漆皮,恍惚间又看到了十年前母亲牵着他的手走进这里的场景。那时的商场还是这座小城最热闹的地方,一楼的甜品店总排着长队,二楼的服装店播放着当时最流行的歌曲,三楼的游乐场里满是孩子的笑声。可如今,除了零星几家还在苦苦支撑的小店,大部分铺面都挂着 “旺铺转租” 的招牌,地砖上积着薄薄一层灰尘,只有阳光透过布满污渍的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建国这次回来,是受父亲老同事张叔的邀请。张叔所在的地产公司刚拍下了 “时代广场” 这块地,打算进行改造升级,而学商业地产规划的李建国,成了他们眼中最合适的项目负责人。第一次项目会议上,张叔把一本厚厚的资料册推到李建国面前,里面全是 “时代广场” 的历史照片和现状勘察报告。李建国翻看着照片,那些热闹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可现状报告里的数据却格外刺眼:商场空置率高达 78%,日均客流量不足两百人,周边新兴商圈的崛起更是让它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这地方要是再不变,就真的彻底废了。” 张叔的话打断了李建国的思绪,他抬头看向会议室里的其他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又担忧的神情。李建国深吸一口气,把资料册合上,“我想先去走访一下还在这儿经营的商户,听听他们的想法。”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李建国每天都泡在 “时代广场” 里。一楼卖五金的王大爷在这里开了二十年店,见证了商场从鼎盛到衰落的全过程,“以前逢年过节,店里的人都挤不下,现在一天也来不了几个顾客,要不是老主顾还认我这店,我早就撤了。” 二楼卖女装的林姐则更无奈,“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去新开的购物中心,那里环境好、有网红店,我们这老商场连个像样的休息区都没有,谁还愿意来?”
走访过程中,李建国发现商户们的抱怨集中在三个方面:环境老旧、业态单一、缺乏吸引年轻人的元素。他把这些问题整理成报告,在第二次项目会议上提出了改造思路:“我们不能把这里拆了重建,而是要保留它的历史记忆,同时注入新的活力。” 他的计划是,把一楼改造成 “复古市集”,保留王大爷这样的老商户,再引入手作、文创等新兴业态;二楼打造成 “潮流生活区”,引入网红餐饮、潮牌店,同时增设休闲座椅和打卡点;三楼则改造成 “亲子体验中心”,除了保留原有的游乐场,还增加绘本馆、手工工坊等项目。
这个计划一开始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有人觉得保留老商户会影响整体调性,也有人担心引入新兴业态会面临招商困难。李建国却坚持自己的想法,“老商户是这里的根,没有他们,这里就失去了记忆;而新兴业态是吸引年轻人的关键,两者结合才能让商场活起来。” 为了说服大家,他带着团队去考察了外地几个成功的旧商场改造项目,当大家看到那些保留着老建筑风貌、又充满年轻活力的商场时,终于认可了李建国的计划。
招商工作是改造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一开始,很多新兴业态的商户听说要入驻老商场,都纷纷拒绝。李建国没有放弃,他带着改造效果图和市场分析报告,一家家上门拜访。有一次,他为了说服一家网红咖啡馆入驻,连续一周每天都去咖啡馆打卡,和老板聊商场的历史、聊改造后的前景。老板被他的诚意打动,最终同意入驻。对于老商户,李建国则承诺免除半年租金,帮助他们升级店铺装修,王大爷握着他的手说:“小李,我信你,我这店就跟着你一起变。”
改造工程开始后,李建国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从墙面翻新到管线改造,从招牌设计到业态布局,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把关。有一次,施工队为了图方便,想把一楼的老楼梯换成新的不锈钢楼梯,李建国坚决反对,“这个楼梯是当年商场刚开业时就有的,很多老顾客对它有感情,我们可以把它翻新,但不能换掉。” 最终,施工队按照他的要求,把老楼梯重新打磨上漆,还在楼梯两侧加装了透明防护栏,既保留了历史感,又保证了安全。
经过一年的改造,“时代广场” 终于迎来了试营业的日子。开业当天,李建国站在门口,看着源源不断走进来的人,眼眶突然有些湿润。一楼的复古市集里,王大爷的五金店重新装修后焕然一新,旁边的手作店前围满了年轻人;二楼的网红咖啡馆座无虚席,潮牌店的试衣间排起了长队;三楼的亲子体验中心里,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很多老顾客走进商场,都忍不住感叹:“这还是以前的时代广场吗?变化太大了,但又能找到以前的影子。”
试营业第一个月,商场的日均客流量就达到了五千人,商户的营业额比改造前翻了好几倍。王大爷的五金店不仅老主顾回来了,还多了很多年轻顾客,“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复古的东西,我的老五金店反而成了打卡点。” 林姐的女装店也重新焕发了生机,她还开了线上直播,把店里的衣服卖到了全国各地。
如今,“时代广场” 已经成为这座小城的新地标,每天都吸引着大量市民和游客。李建国偶尔还会来这里走走,看着人们在商场里购物、休闲、拍照,他总会想起改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知道,商业地产不是简单的盖楼和招商,而是要读懂一座城市的记忆,理解人们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有温度、有活力的商业空间。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旧商场面临改造,而 “时代广场” 的故事,或许能给更多人带来启发。
常见问答
- 旧商场改造时,保留老商户会对招商产生负面影响吗?
不会。老商户承载着商场的历史记忆,能吸引有怀旧情结的顾客,同时与新兴业态形成互补。像 “时代广场” 保留了经营二十年的五金店,不仅没有影响招商,还成了复古市集的特色,吸引了更多游客打卡。只要合理规划老商户的位置和业态,与整体改造风格相契合,就能实现老商户与新兴业态的共赢。
- 新兴业态商户为何一开始不愿意入驻旧商场?
主要是担心旧商场的口碑、客流量和改造效果。很多新兴业态商户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新商圈,认为旧商场环境老旧、客源单一,难以带来理想的收益。此外,旧商场过去的经营模式和品牌形象,也让部分商户担心入驻后无法吸引目标客群,所以初期会对入驻旧商场持谨慎态度。
- 商业地产改造中,如何平衡历史记忆与新兴元素?
首先要挖掘商场的历史特色,比如保留具有年代感的建筑结构、老招牌、老设施等,这些元素能成为商场的独特标识;其次在引入新兴元素时,要考虑与历史记忆的融合度,避免过于突兀。例如 “时代广场” 保留了老楼梯,同时在周围增设网红打卡点,让历史元素与新兴元素相互映衬,既满足了老顾客的怀旧需求,又吸引了年轻人前来体验。
- 改造后的商业地产如何维持长期的客流量和活力?
需要定期调整业态和举办活动。一方面要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适时引入新的商户、淘汰经营不佳的业态,保持商场的新鲜感;另一方面要经常举办主题活动,比如节日市集、亲子活动、文化展览等,增加顾客的参与度和粘性。同时,还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比如优化停车设施、改善卫生环境、提供贴心服务等,让顾客愿意反复前来。
- 对于想进入商业地产改造领域的年轻人,有哪些建议?
首先要深入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多走访不同类型的商业项目,积累实战经验;其次要注重培养跨界思维,商业地产改造涉及建筑设计、招商运营、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综合能力;最后要保持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只有兼顾传统与创新,才能打造出有竞争力的商业项目。此外,还要有耐心和毅力,商业地产改造周期长、难度大,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坚持和灵活应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