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尾灯盏下的寻常日子

青石板路被夜雨浸得发亮时,阿婆总爱坐在杂货店门口的竹椅上。竹椅是老物件,扶手处磨出浅褐色的包浆,像被岁月反复摩挲过的掌心。她手里常攥着半块未织完的毛线,针脚不紧不慢,线团在脚边滚来滚去,偶尔勾住路过的猫的尾巴。

杂货店的招牌是红漆写的 “便民” 二字,风吹日晒后有些斑驳,却依旧透着暖意。货架上摆着最普通的日用品,肥皂泡在透明罐子里,洗衣粉垒成方方正正的小山,连糖果都按颜色分在玻璃罐里,像把彩虹拆成了小块。傍晚时分,放学的孩子会攥着硬币跑来,踮着脚够柜台上的棒棒糖,阿婆总会多塞一颗水果糖,说小孩子长身体要多甜些。

巷尾灯盏下的寻常日子

阿婆的孙子小远,每个周末都会从城里回来。他总背着黑色的双肩包,里面装着给阿婆买的软糕和新织的围巾。每次进门,他都会先喊一声 “阿婆”,声音撞在货架上的玻璃瓶上,叮当作响。阿婆听见声音,会立刻放下毛线,转身从里屋端出温在煤炉上的甜汤,红枣和桂圆在瓷碗里浮着,冒着淡淡的热气。

小远喜欢坐在竹椅上听阿婆讲故事,大多是关于这条巷子的旧事。比如隔壁的李爷爷年轻时是个木匠,会做会跑的小木马;对面的王奶奶嫁过来那天,巷子里摆满了红绣球,风一吹,满地都是胭脂色。阿婆讲的时候,手指会轻轻敲着竹椅的扶手,像在打拍子,小远就托着下巴听,偶尔问一句 “后来呢”,阿婆就笑着接着往下讲,直到月亮升到杂货店的招牌上方。

有次周末,小远回来时带了个相机,说是要给阿婆和杂货店拍照。他先让阿婆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毛线,阳光刚好落在阿婆的银发上,像撒了层碎银。他又拍了货架上的玻璃罐,拍了煤炉上的甜汤,拍了门口那只总爱蜷着睡觉的猫。阿婆看着他忙前忙后,笑着说:“拍这些做啥,都是些平常东西。” 小远说:“就是平常才好,以后想了就能看。”

那天傍晚,巷子里来了个卖糖葫芦的,吆喝声从巷口传到巷尾。小远拉着阿婆去买,山楂裹着晶莹的糖衣,咬一口,又酸又甜。阿婆吃得慢,糖汁顺着嘴角往下流,小远就掏出手帕给她擦,像小时候阿婆给他擦嘴一样。卖糖葫芦的人推着车走了,吆喝声越来越远,巷子里只剩下他们俩的脚步声,踩在青石板上,轻轻的。

冬天的时候,杂货店门口会挂起厚厚的棉帘,挡风也挡寒气。阿婆会在煤炉上煮红薯,整个巷子都飘着红薯的香味。放学的孩子路过,总会扒着棉帘往里看,阿婆就掀开棉帘,给每个孩子递一小块热红薯,手冻得通红也不在意。小远回来时,会把暖手宝塞到阿婆手里,说:“别总为了别人冻着自己。” 阿婆就把暖手宝往他那边推,说:“我不冷,你在城里上班,手冻着可不行。”

有一年春节,小远把城里的同事带回了巷子。同事第一次来,觉得什么都新鲜,对着青石板路和老房子拍个不停。阿婆做了一大桌菜,有炖肉、有鱼,还有小远最爱吃的炸丸子。大家围坐在小方桌旁,热热闹闹地吃饭,同事说:“阿婆做的菜比城里的饭店还好吃。” 阿婆笑得眼睛都眯了,说:“喜欢就多吃点,锅里还有。”

饭后,小远和同事陪着阿婆在巷子里散步。红灯笼挂在每家每户的门口,红光照在墙上,像铺了层红绸。阿婆指着一户人家的门说:“这家的姑娘去年嫁了人,新郎来接亲的时候,放了好多鞭炮。” 又指着另一户人家的窗户说:“那家的小子考上大学了,走的那天,他娘在窗边哭了好半天。” 小远和同事听着,偶尔点头,巷子里的风带着年味,暖暖的。

后来小远在城里买了房子,想接阿婆过去住。阿婆去看过一次,高楼大厦看得她头晕,晚上睡不着,总惦记着杂货店门口的竹椅和那只猫。她说:“城里好是好,就是太闹,我还是喜欢巷子里的日子。” 小远没再勉强,只是每个周末回来的次数更勤了,有时候周三晚上也会开车回来,给阿婆带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有天阿婆织完了最后一块毛线,是条灰色的围巾,给小远的。她把围巾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杂货店的柜台上,等着小远回来。那天傍晚,小远果然回来了,还带了个蛋糕,说是阿婆的生日。阿婆愣了愣,说:“我都忘了自己的生日了。” 小远把蛋糕放在小方桌上,点上蜡烛,让阿婆许愿。阿婆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嘴角带着笑,蜡烛的光映在她的脸上,软软的。

吃完蛋糕,小远帮阿婆把围巾围在脖子上,长度刚好,暖乎乎的。阿婆摸着围巾,说:“还是自己织的暖和。” 小远说:“以后我每年都陪您过生日,您还织围巾给我。” 阿婆点点头,眼睛里亮晶晶的,像落了星星。

夜深了,巷子里的灯一盏盏灭了,只剩下杂货店门口的那盏,暖黄的光洒在青石板路上,也洒在竹椅上。阿婆坐在竹椅上,手里攥着毛线,脚边的猫蜷着,发出轻轻的呼噜声。小远在里屋看书,偶尔能听见阿婆轻轻的咳嗽声,他就起身给阿婆倒杯热水,放在她手边。

这样的日子,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柴米油盐的寻常,却像阿婆织的毛线,一针一线,都透着踏实和温暖。就像那条青石板路,走过了无数个日夜,被雨水浸过,被阳光晒过,却依旧稳稳地躺在那里,承载着巷子里的故事,也承载着阿婆和小远之间,最朴素的牵挂。

有时候,小远会想,等自己老了,也要回到这条巷子里,坐在阿婆坐过的竹椅上,听着巷子里的声音,看着放学的孩子跑来跑去,就像现在的阿婆一样。他知道,有些日子,不管过多久,都不会变,就像杂货店门口的那盏灯,永远亮着,等着晚归的人,也等着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清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09-24 15:26:03
下一篇 2025-09-24 15:30:47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