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尾书店里的时光褶皱

青石板路在雨后泛着淡青色的光,巷口的梧桐叶把影子投在 “旧时光书店” 的木质招牌上,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斑。推开那扇挂着铜铃的木门时,清脆的声响会先于书香漫过来,像是在跟每个推门而入的人打招呼。店里的书架是深棕色的,有些地方的漆已经磨出浅痕,却反而透着一种被岁月温柔摩挲过的质感,每一层都整齐地码着泛黄的书页,偶尔能看见夹在书里的干枯花瓣或是褪色的便签。

店主是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棉布衬衫,坐在收银台后的藤椅上翻书。他很少主动跟顾客搭话,却会在有人对着某本书犹豫时,轻声说出那本书的故事 —— 比如某本诗集里夹着的初恋信笺,或是某本小说扉页上模糊的借阅记录。有次我指着一本封面破损的《小王子》问他,这本书在这里放了多久,老人手指轻轻拂过书脊的磨损处,眼底泛起柔和的光,说这本书陪了他快三十年,是他女儿小时候最爱的读物。

书架之间的过道很窄,两个人并排走需要侧身相让,却因此多了些奇妙的相遇。有次我蹲在角落找书,起身时不小心撞到一个抱着厚厚一摞书的姑娘,她怀里的书哗啦啦散落在地上,其中一本《边城》的扉页上,用蓝色钢笔写着 “2018 年夏,于凤凰古城”。我们蹲在地上捡书时,她笑着说自己每年都会来这里找几本旧书,像是在跟不同时空的读者对话。后来我们常常在书店偶遇,有时会分享同一本书里看到的有趣段落,有时只是安静地坐在靠窗的长椅上,各看各的书,阳光落在书页上,连时间都变得缓慢。

书店的角落里放着一张旧沙发,沙发上搭着一条格子毯子,旁边的小桌上摆着一个玻璃罐,罐子里插着几支风干的薰衣草。有次下雨天,我没带伞,老人让我坐在沙发上等雨停,还端来一杯温热的菊花茶。透过窗户看着雨丝斜斜地落在青石板上,听着店里老式挂钟的滴答声,还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刻格外珍贵。那时沙发上还坐着一位老奶奶,她正戴着老花镜读一本《红楼梦》,手指在书页上慢慢滑动,偶尔会停下来,对着某段文字轻轻叹气,像是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往事。

店里的旧书大多带着前主人的痕迹,有的书里夹着电影票根,有的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还有的贴着泛黄的邮票。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扉页上是稚嫩的笔迹:“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2005 年 5 月 20 日”,书页间还夹着一张小小的贺卡,上面画着一朵歪歪扭扭的康乃馨。我把这本书买回家后,每次翻开,都能想象出当年那个孩子认真准备礼物的模样,心里也跟着暖融融的。还有一本《老人与海》,书的最后一页写着:“人生就像出海捕鱼,重要的不是捕到多少鱼,而是始终保有出发时的勇气。” 这句话我抄在了笔记本上,每当遇到困难时,就会拿出来看看。

随着季节变化,书店里也会有细微的不同。春天时,老人会在窗台上摆几盆多肉,嫩绿的叶片透着生机;夏天,他会把遮阳帘放下一半,让阳光柔和地洒进来;秋天,店里会弥漫着桂花的香气,那是老人从巷口的桂花树上摘下来,晒干后放在小碟子里的;冬天,他会在收银台旁放一个小火炉,虽然不怎么取暖,却让人觉得格外温馨。有一年冬天,我在书店里看到一个小男孩,他正踮着脚尖够书架上层的书,老人走过去,把书拿下来递给她,还耐心地跟她讲书里的故事。小男孩听得入迷,拉着妈妈的手说:“以后我也要常来这里看书。”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离开了这座小城,临走前特意去书店跟老人告别。他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城南旧事》,在扉页上写下:“愿你无论走多远,都能记得心底的温暖。” 我把这本书带在身边,每当夜深人静时翻开,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巷尾的书店,听到了铜铃的声响,闻到了旧书的香气。我不知道后来书店里又发生了多少故事,不知道那位老奶奶是否还会来读《红楼梦》,不知道那个姑娘是否还在寻找带着时光痕迹的旧书,但我知道,那间小小的书店,一定还在那里,用它独特的方式,守护着一段又一段温暖的回忆。

或许每个旧书店都是时光的容器,装着无数人的喜怒哀乐,装着不同年代的故事。当我们翻开一本旧书时,不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与过去的人、过去的时光对话。那些夹在书里的痕迹,那些写在扉页的字迹,都是时光留下的褶皱,藏着最动人的温柔。下次再回到那座小城,我一定要再去巷尾的书店看看,听听老人讲新的故事,看看书架上又多了哪些带着温度的旧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09-25 00:27:41
下一篇 2025-09-25 00:32:27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