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生里,大概都藏着几段 “自己吓自己” 的荒诞经历。明明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场景,却能在大脑的疯狂脑补下,演变成堪比悬疑大片的惊悚剧情,事后回想起来,又忍不住笑到捶桌子。我至今记得上个月那桩让我在沙发上蜷到天亮的糗事,现在提起来,室友还会模仿我当时颤抖的声音调侃 “要不要给你找个护身符”。
那天周末,我抱着零食窝在客厅追剧,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窗外的路灯坏了几盏,客厅里只开着一盏暖黄色的小台灯,屏幕里的剧情正到紧张处,主角刚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门,我手里的薯片突然 “咔嚓” 一声脆响,吓得我手一抖,半袋薯片撒在了地毯上。弯腰去捡的时候,眼角余光瞥见阳台方向有个黑影晃了一下,瞬间,我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大脑飞速运转,开始疯狂脑补:是进贼了?还是楼下流浪猫跳上来了?不对,那黑影看着有半个人高,猫可没这么大。难道是…… 我不敢再想下去,抱着抱枕缩在沙发角落,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惊动了那个 “不明生物”。
我盯着那个黑影,越看越觉得它像个人站在那里。甚至开始想象它会不会突然冲过来,我该往哪里躲 —— 卧室门在左边,但是要跑两步才能到,万一跑不过怎么办?电视柜下面好像能钻进去,就是有点挤。我一边想,一边悄悄摸过旁边的手机,准备随时拨报警电话,手指在屏幕上悬着,却因为太紧张,好几次按错了数字。就这么僵持了十几分钟,我感觉自己的后背都被冷汗浸湿了,突然听到黑影那边传来 “哗啦” 一声,像是布料摩擦的声音,我吓得差点叫出声,赶紧用抱枕捂住了嘴。
就在我以为自己要 “交代” 在这里的时候,客厅的灯突然亮了 —— 是室友加班回来了,她看着缩在沙发上、脸色惨白的我,又看了看阳台那个 “黑影”,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这是在演恐怖片呢?那不是你昨天洗了没干,挂在阳台栏杆上的外套吗?”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仔细一看,可不就是我的外套嘛!因为风一吹,衣角飘起来,看起来就像个人影在动,刚才的 “哗啦” 声,估计也是风吹动外套发出的声音。搞清楚真相的我,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刚才脑补的那些惊险剧情,现在想起来简直像个笑话。
其实不止这一次,我 “自己吓自己” 的经历能凑成一本小书。有一次晚上起夜,摸黑去卫生间,不小心踢到了门口的垃圾桶,“哐当” 一声响,我瞬间脑补出 “家里进了小偷,碰倒了垃圾桶” 的剧情,吓得站在原地不敢动,直到眼睛适应了黑暗,看清是垃圾桶,才松了口气,结果因为站太久,腿都麻了。还有一次,我把耳机落在了床上,晚上睡觉的时候,耳机线缠在了我的手腕上,我迷迷糊糊中感觉到有东西绕着我的手,一下子惊醒了,以为是 “蜘蛛” 或者别的虫子,慌乱中把耳机甩了出去,等打开灯一看,发现是耳机,我又气又笑,觉得自己简直太离谱了。
不光是我,身边的人也常有类似的经历。我闺蜜有一次出差住酒店,晚上听到隔壁有 “咚咚” 的声音,她越听越觉得像是有人在 “敲墙求救”,越想越害怕,甚至开始想象隔壁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她要不要报警。结果第二天早上问了酒店工作人员才知道,隔壁住的是个鼓手,晚上在房间里练习打节拍,那 “咚咚” 声是他敲桌子的声音。还有我表哥,有一次开车回家,路过一段没有路灯的小路,看到路边有个白色的东西飘来飘去,他以为是 “不干净的东西”,吓得猛踩油门,差点超速,后来从后视镜里看到那是个塑料袋被风吹得在动,他才放慢车速,之后每次经过那段路,都会提前把车灯调亮。
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总是会 “自己吓自己” 呢?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环境因素和大脑的 “过度联想” 在作祟。比如在黑暗、安静的环境里,人的视觉和听觉会变得更加敏感,一点点小动静都能被放大,再加上平时看的悬疑剧、恐怖片里的情节,大脑就会不自觉地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接起来,脑补出各种惊悚的画面。而且人在紧张的时候,判断力会下降,更容易往坏的方向想,越想越害怕,陷入恶性循环。
不过,虽然 “自己吓自己” 的时候很狼狈,但事后回想起来,却总能让人笑个不停。这些荒诞又搞笑的经历,也成了生活里的小插曲,给平淡的日子增添了不少乐趣。就像我现在每次看到阳台挂着的外套,都会想起那天晚上缩在沙发上的自己,忍不住笑两声;闺蜜每次住酒店,都会先确认隔壁住的是不是 “鼓手”;表哥路过那段小路,也会下意识地看看路边有没有飘着的塑料袋。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偶尔的 “乌龙”,才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些不一样的色彩。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观察一下,说不定就能发现,那些让我们害怕的 “怪物”,不过是外套、垃圾桶、耳机线而已。毕竟,生活哪有那么多惊悚剧情,更多的,还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的 “戏”。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 “自己吓自己” 的搞笑经历呢?要是有的话,说出来让大家乐一乐,说不定还能找到 “同道中人” 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