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角落的樟木箱已静置三十余年,深褐色木纹里嵌着细碎的裂痕,像老人手背凸起的青筋。每次擦拭时,林砚总能闻到一股淡而持久的香气,那香气混着时光的沉郁,总让他想起祖母临终前攥着他手腕的力度,以及那句没说完的话:“箱子最底层……”
那年林砚刚满二十,祖母的离去像突然抽走了老宅里的某种支撑,原本充盈的屋子瞬间显得空旷。他按照老辈留下的规矩整理遗物,打开樟木箱时,樟脑的气息扑面而来,呛得他鼻尖发酸。箱内整齐叠放着祖母年轻时的衣物,浅蓝布衫的袖口还绣着细小的兰草,丝绸旗袍的盘扣泛着温润的光泽,只是布料早已失去往日的弹性,轻轻一碰便发出细碎的声响。

林砚的手指在衣物间轻轻摩挲,忽然触到一个硬邦邦的物件。他小心翼翼地拨开布料,发现是个深棕色的牛皮笔记本,封皮已经磨损,边角卷起,像是被反复翻阅过无数次。笔记本的锁扣早已生锈,他费了些力气才将其打开,泛黄的纸页上,是祖母娟秀的字迹,墨水晕染的痕迹里,藏着一段从未被提及的过往。
民国三十六年的夏天,祖母还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名叫沈玉书。笔记本里记录着她与一位名叫苏明远的青年的交往,字里行间满是青涩的欢喜与憧憬。他们在图书馆的书架旁偶遇,在玄武湖的堤岸上散步,在校园的银杏树下交换书籍。沈玉书在日记里写道:“明远说,等战事平息,要带我去看钱塘江的潮,去听苏州的评弹,去寻他故乡的青石板路。”
可这样的美好没能持续太久。随着战局愈发紧张,苏明远收到了家人的来信,催促他返回故乡杭州。离别前夜,两人在校园的紫藤花架下告别,苏明远将一枚刻着 “玉” 字的银簪交给沈玉书,承诺定会回来找她。沈玉书在日记里画了一朵小小的紫藤花,旁边写着:“他走的时候,月亮很圆,可我心里却空落落的,像少了一块。”
此后的日子里,沈玉书每天都在盼着苏明远的来信。起初,信还能按时收到,字里行间满是思念与牵挂。可到了民国三十八年,信突然断了。沈玉书托人打听苏明远的消息,却只得到模糊的回应 —— 有人说他去了台湾,有人说他在战乱中失踪了,还有人说他为了保护家人,留在了杭州。
那段时间,沈玉书整日以泪洗面,笔记本里的字迹也变得潦草。她在一页纸的末尾写道:“我找遍了所有能找的地方,问遍了所有能问的人,可还是没有他的消息。或许,他真的不会回来了。” 再后来,沈玉书听从家人的安排,嫁给了林砚的祖父,随他来到了这座小城,从此再也没提起过苏明远,也没再翻开过这本笔记本。
林砚一页页地读着,心像被什么东西揪紧了。他从未听说过苏明远这个人,也从未见过祖母流露出如此脆弱的模样。在他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温和而坚韧的,无论是面对生活的拮据,还是祖父离世后的艰难,她都从未抱怨过一句。可在这本笔记本里,他看到了祖母隐藏了一辈子的心事,看到了那段被时光掩埋的遗憾。
他继续往下翻,发现笔记本的最后几页夹着几封泛黄的信。信封上的字迹已经模糊,收件人是沈玉书,寄件人地址是杭州的一条老巷。林砚小心翼翼地拆开其中一封信,信纸已经脆得一碰就碎,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玉书,展信安好。我已平安抵达杭州,只是家乡局势混乱,暂时无法离开。待局势稳定,我定会去找你,兑现当初的承诺。勿念,明远。” 这封信的落款日期是民国三十八年三月,正是信断了之后的不久。
林砚愣住了,他不明白为什么祖母没有收到这些信。他仔细检查了信封,发现邮票并没有被盖销,显然这些信从未被寄出。他忽然想起祖母曾说过,当年她搬家时,曾委托一位远房亲戚帮忙整理行李,难道是那位亲戚不小心将这些信遗落在了樟木箱的角落,没能交给祖母?
这个念头让林砚的心情变得复杂。如果祖母当年收到了这些信,她的人生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她会不会放弃嫁给祖父,去杭州寻找苏明远?可人生没有如果,时光也无法倒流,那些错过的时光,那些未说出口的话,终究成了永恒的遗憾。
林砚将笔记本和信件小心地放回樟木箱,轻轻合上盖子。樟木的香气依旧弥漫在空气中,只是此刻,这香气里多了几分沉重与伤感。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忽然想起祖母临终前的模样。或许,祖母早就知道这些信的存在,只是她选择将这段往事永远埋藏在心底,不让任何人提起。又或许,她是希望在多年以后,有人能发现这个秘密,替她完成那段未了的心愿。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窗外的路灯亮起,昏黄的光线透过玻璃洒进书房,落在樟木箱上。林砚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樟木箱的表面,仿佛能感受到祖母留下的温度。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处理这个秘密,是将它继续埋藏,还是告诉家人?是去杭州寻找苏明远的下落,还是让这段往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永远尘封在樟木箱里?
夜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一丝凉意,樟木箱上的木纹在灯光下显得愈发清晰。林砚站在原地,陷入了沉思,而樟木箱里的旧时光,依旧在静静地等待着一个答案。
常见问答
- 故事中祖母为什么从未向家人提及苏明远?
答:祖母可能是因为嫁给祖父后,选择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不愿让过往的情感影响现有的生活;也可能是因为一直没有苏明远的确切消息,内心的遗憾与伤痛让她不愿再触碰这段往事,所以从未向家人提及。
- 那些未寄出的信为什么会出现在樟木箱里?
答:结合故事细节推测,可能是当年祖母搬家时,委托的远房亲戚在整理行李过程中,不小心将这些信遗落在了樟木箱的角落,未能及时交给祖母;也有可能是苏明远托人送信时,送信人因战乱等原因未能送达,最终这些信辗转到了祖母的樟木箱中。
- 林砚发现秘密后,内心的复杂情绪主要来源于什么?
答:林砚的复杂情绪一方面来源于从未了解过祖母脆弱的一面,发现祖母隐藏了一辈子的心事而感到震惊;另一方面是对祖母错过与苏明远联系机会的惋惜,以及面对这个秘密不知该如何处理的迷茫,不知道是该继续埋藏还是探寻真相。
- 故事中的樟木箱有什么特殊意义?
答:樟木箱不仅是存放祖母遗物的容器,更是承载时光与秘密的象征。它见证了祖母从青涩少女到温和老人的一生,也封存了祖母与苏明远的过往情感,樟木持久的香气仿佛是时光的味道,让整个故事更具岁月的厚重感。
- 故事结尾为什么采用开放式设计?
答:开放式结尾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思考林砚后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比如是否去杭州寻找苏明远的下落,是否将秘密告诉家人等;同时也与故事严肃、略带伤感的风格相契合,突出时光留下的遗憾与未知,让故事更具余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