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堂屋里总摆着一把旧藤椅,藤条早已失去最初的棕褐色,被岁月磨出浅浅的米白色光泽,扶手处缠着几圈褪色的蓝布条。每次我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总能看见外婆坐在藤椅上,手里捏着针线,阳光从窗棂漏进来,在她银白的发丝上跳着细碎的光点。
去年深秋的一个午后,我带着刚烤好的桂花糕去看外婆。她正对着一本泛黄的相册出神,手指轻轻摩挲着照片里年轻女子的脸庞。那是二十岁的外婆,梳着两条乌黑的长辫子,穿着浅蓝色的碎花衬衫,站在一棵老槐树下笑。听见我的脚步声,外婆抬起头,眼睛弯成了月牙,把相册往我这边推了推:“你妈小时候最爱抢这本相册看,总说要梳和我一样的辫子。”
我挨着藤椅坐下,咬了一口桂花糕,甜香里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外婆忽然叹了口气,说:“你外公走的那年,也是这样的深秋。他总说等收完地里的麦子,就带我去城里看电影,结果麦子收完了,他却没等到。” 她的声音很轻,像落在湖面的羽毛,“那天我坐在这把藤椅上,看着他种的那棵石榴树,叶子一片片往下掉,心里空落落的,连饭都吃不下。”
我握住外婆的手,她的手掌布满皱纹,指节有些变形,却很温暖。外婆笑了笑,接着说:“后来你妈每天放学都来陪我,给我讲学校里的事,还帮我扫地、洗碗。有一次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苹果,说老师奖励她的,非要塞给我吃。我看着她冻得通红的小手,突然就觉得,日子还能接着过下去。”
说着,外婆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枚银色的发簪,簪头刻着小小的梅花。“这是你外公年轻时给我买的,他说我头发长,戴着好看。” 她把发簪递给我,“现在我老了,用不上了,你拿着吧,以后给你女儿戴。” 我接过发簪,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仿佛能感受到外公当年的心意。
那天下午,我们就坐在堂屋里,听外婆讲过去的事。阳光慢慢移动,把藤椅的影子拉得很长。外婆说起她和外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说起妈妈小时候调皮捣蛋的趣事,说起村里那些老邻居的近况。她的声音时而轻快,时而低沉,那些平凡的日子,在她的讲述里,都变得鲜活起来。
傍晚的时候,我要走了。外婆送我到门口,叮嘱我路上小心,还塞给我一袋她自己晒的红薯干。我回头看,她还站在门口,夕阳把她的身影拉得很长,藤椅静静地摆在堂屋里,等着她下次坐下。
今年春天,我带着女儿去看外婆。女儿刚进院门,就被那棵石榴树吸引了,围着树转来转去,还伸手去摸树上的新芽。外婆笑着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刚摘的草莓。“快尝尝,刚从园子里摘的,甜得很。” 她把草莓递给女儿,眼睛里满是疼爱。
女儿拿着草莓,跑到藤椅边坐下,模仿着外婆的样子,轻轻抚摸藤条。外婆走过去,坐在她身边,给她讲石榴树的故事。“这棵树是你太外公种的,他说等结果了,就给你外婆吃。现在你太外公不在了,树还在,每年都结好多果子。”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手里的草莓递给外婆:“太外婆,你也吃。”
看着她们祖孙俩坐在一起的样子,我忽然明白,情感就是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的。外公对外婆的爱,外婆对妈妈的爱,妈妈对我的爱,还有我对女儿的爱,就像这把旧藤椅,虽然历经岁月,却始终带着温暖的温度。
那天离开的时候,女儿拉着外婆的衣角,舍不得走。外婆蹲下来,给她理了理头发:“下次再来啊,太外婆给你煮红薯粥。” 女儿用力点头,跟着我慢慢走远。我回头看,外婆还站在门口,手里挥着她那条蓝色的围裙,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
回家的路上,女儿问我:“妈妈,太外婆的藤椅为什么那么旧啊?” 我笑着说:“因为那把藤椅陪太外婆过了好多好多日子,见证了好多好多故事,就像太外婆对我们的爱一样,虽然时间久了,却一点都没变。”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手里的草莓核小心翼翼地放进兜里:“妈妈,我下次还要去太外婆家,听她讲更多故事。”
我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情感,就像旧藤椅上的暖光,不耀眼,却足够温暖,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这份情感都会一直传递下去,陪伴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