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位上的咖啡渍与未写完的诗

工位上的咖啡渍与未写完的诗

林晓第一次意识到 “班味” 这个词,是在某个周三的午休时间。她趴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鼻尖蹭到一张皱巴巴的便签纸,上面是上周随手写的短句:“晚霞该是橘子味的”,如今却被半杯冷掉的美式洇出一圈褐色印记,像给鲜活的念头套上了沉闷的枷锁。抬眼望去,整个办公区静得只剩空调的嗡鸣,斜对面的老张头枕着 U 型枕,嘴角还挂着没吃完的外卖酱汁;后排的实习生小林正对着电脑屏幕打哈欠,眼下的青黑像被墨汁晕染过,连桌上那盆曾经生机勃勃的多肉,都蔫头耷脑地朝着电源插座的方向倾斜 —— 仿佛连植物都知道,在这里只有靠近电源,才有继续存活的可能。

林晓想起三年前刚入职时的自己,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公司,会给工位上的绿萝擦叶子,会在笔记本扉页画满可爱的小图标,甚至会特意穿带荷叶边的裙子,觉得连敲键盘的声音都该带着轻快的节奏。可现在,她的通勤包里永远装着一支没开封的口红,却再也没机会涂 —— 早上赶地铁时随便抓件外套就出门,晚上加班到天黑,化妆反而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上周部门聚餐,领导笑着说她 “越来越沉稳了”,她望着餐盘里凉掉的糖醋排骨,突然发现自己连反驳的力气都没有,只觉得那股从工位蔓延到全身的疲惫,像一层洗不掉的薄膜,牢牢裹住了曾经爱说爱笑的自己。

工位上的咖啡渍与未写完的诗

真正让林晓觉得 “班味” 可怕的,是某个周五的傍晚。那天她难得准时下班,走出写字楼时发现夕阳正好,橘红色的光洒在路边的梧桐树上,像给树叶镀了层金边。她下意识掏出手机想拍照,手指却在屏幕上顿住 —— 相册里最近的几十张照片,不是会议纪要的截图,就是客户需求的文档,唯一一张非工作相关的,还是上周同事结婚时被迫拍下的集体合影。她站在路边愣了好久,突然想起大学时的自己,会为了看一场日出早起两个小时,会在宿舍阳台种满多肉,会抱着笔记本写满密密麻麻的诗歌。可现在,那些曾经让她心动的小事,都变成了 “没时间做”“没必要做” 的借口,连周末休息时,她都会习惯性地打开工作群,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消息。

有次林晓和大学室友视频,室友笑着说她 “越来越像个上班族了”,语气里带着调侃,可林晓却鼻子一酸。她看着屏幕里自己穿着一身深色西装,头发随意扎在脑后,眼角的细纹在灯光下格外明显,突然意识到 “班味” 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东西,而是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里:是曾经每周都会买的鲜花,变成了工位上常年不变的便利贴;是曾经爱听的流行歌曲,变成了通勤路上循环播放的职场课程;是曾经和朋友约好的旅行,变成了 “等项目结束再说” 的空头承诺。甚至连她说话的语气,都渐渐带上了职场的痕迹,和家人聊天时会不自觉地说 “这个需求我得确认一下”,给朋友提建议时会习惯性地加一句 “从我的经验来看”,仿佛除了 “职场人” 这个身份,她再也找不到其他形容自己的词语。

上个月公司团建,林晓和部门的实习生小周住一个房间。晚上聊天时,小周兴奋地给她看自己写的小说片段,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星星。林晓看着小周充满活力的样子,突然想起了刚入职的自己。小周问她:“晓姐,你以前有没有过特别想做的事啊?” 林晓愣了愣,脑海里闪过很多画面:大学时想成为作家的梦想,刚工作时想环游世界的计划,甚至还有曾经想养一只猫的小愿望。可这些念头,都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渐渐消失在无数个加班的夜晚里。她想了半天,只说了句 “以前有过,后来忘了”,语气里的失落连自己都吓了一跳。小周没再多问,只是把笔记本递给她,说:“晓姐,你要是有想写的,也可以写下来啊,说不定以后就能实现呢。”

那天晚上,林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地上,像一条银色的小溪。她突然想起自己压在抽屉最底层的笔记本,那是大学毕业时买的,扉页上写着 “永远保持热爱”,可里面只写了几页就被搁置了。第二天团建结束后,她特意绕路回了趟家,翻出那个笔记本,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突然觉得心里某个沉睡已久的角落,好像被轻轻触动了。她拿出笔,在空白的页面上写下第一句话:“今天看到了很美的月光,像大学时宿舍楼下的样子。” 写完后,她看着那句话,突然笑了,原来那些被 “班味” 掩盖的热爱,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需要被重新唤醒。

现在的林晓,依然每天要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依然要在会议上和客户反复沟通需求,依然会在加班到深夜时觉得疲惫。但她的工位上,多了一盆新的绿萝,是周末特意去花店挑的;她的通勤包里,除了口红,还多了一本小巧的笔记本,偶尔会在地铁上写几句随笔;她的相册里,渐渐多了些夕阳、云朵、路边的小猫,甚至还有自己做的家常菜。她知道,那股 “班味” 可能永远不会完全消失,毕竟职场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可她更明白,生活不该只有职场这一种颜色。就像她在笔记本上写的那样:“工位上的咖啡渍会干,但心里的诗,永远可以重新开始写。”

关于 “班味” 的常见问答

  1. 问:“班味” 具体是指什么?是一种气味吗?

答:“班味” 不是实际的气味,而是人们对长期职场生活带来的状态变化的戏称,通常体现在精神状态(如疲惫、麻木)、生活习惯(如重心全在工作)、外在表现(如穿搭偏向沉闷)等方面,是职场压力和重复生活在人身上留下的 “痕迹”。

  1. 问: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有 “班味”?

答:因为现代职场中,很多人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较长的工作时间,容易导致生活和工作失衡 —— 用于个人兴趣、休息、社交的时间被压缩,长期下来会让人逐渐失去对生活的热情,陷入 “上班 – 下班 – 睡觉” 的循环,这种重复和疲惫感,就会让人觉得自己有 “班味”。

  1. 问:有 “班味” 是坏事吗?需要刻意摆脱吗?

答:“班味” 本身不是绝对的坏事,它某种程度上是职场人适应工作的一种表现,但如果 “班味” 过重,比如完全失去个人生活、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就需要适当调整。不必刻意 “摆脱”,而是可以通过保留小兴趣、增加休息时间、多和家人朋友相处等方式,平衡工作与生活,让 “班味” 不掩盖生活的其他色彩。

  1. 问:刚入职场的人也会有 “班味” 吗?

答:通常刚入职场的人热情较高,对工作充满新鲜感,“班味” 会比较淡。但如果入职后很快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或者过早陷入重复、机械的工作中,也可能逐渐出现 “班味” 的迹象,比如减少个人爱好、开始焦虑加班等。不过相比工作多年的人,新人更容易通过调整心态找回热情。

  1. 问:怎么在有工作的情况下,减少 “班味” 带来的影响?

答:可以从细节入手,比如在工位放一盆自己喜欢的植物、每天花 10 分钟做一件和工作无关的小事(如看一段短纪录片、写一句随笔)、周末留半天时间完全脱离工作(不看工作群、不回工作消息)、偶尔尝试新的穿搭或发型等。这些小事能帮助你保留对生活的感知力,不让工作完全占据自己的生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09-26 16:06:08
下一篇 2025-09-26 16:18:48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