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第五天,李然在浙江丽水的松阳县晒出了一组照片:青石板路的古镇里没有拥挤的人流,她坐在百年古宅改造的民宿露台上,面前是刚泡好的本地绿茶,远处山间云雾正缓缓散开。这是她第一次尝试 “反向旅游”—— 放弃热门的杭州、乌镇,选择这座知名度不高的浙西南小城。“不用排队拍照,不用抢餐厅座位,连呼吸都觉得更轻松。” 她在朋友圈里写下这句话,配着阳光穿过马头墙的画面,收获了比以往旅行更多的点赞。
这样的场景正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假期里上演。曾经,旅游是 “打卡” 热门景点的代名词:到北京必去故宫,到西安要登大雁塔,到三亚得挤亚龙湾。但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避开这些人满为患的目的地,转而走向那些名字或许都不太熟悉的小城、古镇、乡村。他们可能在贵州黔东南的肇兴侗寨跟着当地人学唱侗族大歌,可能在福建漳州的火山岛伴着海浪看日出,也可能在四川乐山的罗城古镇里,坐在老茶馆里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这些地方没有密集的旅游大巴,没有高价的纪念品商店,却有着更真实的生活气息,更慢的节奏,以及更能让人静下心来感受的风景。

王浩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过去三年的假期,他的旅行轨迹几乎都是 “反向” 的。2021 年五一,他去了云南普洱的景迈山,在千年古茶林里跟着茶农采茶、制茶,晚上住在哈尼族的蘑菇房里,听着虫鸣入睡;2022 年国庆,他选择了安徽宣城的查济古镇,比起宏村、西递的商业化,这里的古民居还住着不少当地人,清晨能看到老人在河边洗衣,傍晚有孩子在巷子里追逐打闹;2023 年春节,他又去了广东潮州的龙湖古寨,在老街上吃着现做的牛肉丸、蚝烙,跟着当地手艺人学做潮绣,“以前旅游总觉得要‘赶场子’,一天去好几个景点,回来累得像没休息过,现在这种慢悠悠的旅行,反而能真正放松下来。”
反向旅游的兴起,并非偶然。对于年轻人来说,旅游不再是 “到此一游” 的炫耀,而是追求内心舒适的体验。热门景点往往伴随着高昂的花费 —— 节假日的酒店价格翻倍,景区门票、餐饮费用也水涨船高,还要面对排队几小时、拍照全是人头的窘境。相比之下,小众目的地的消费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以住宿为例,在浙江松阳,一家条件不错的民宿国庆期间价格大概在 300-500 元 / 晚,而杭州同档次的酒店价格可能超过 1000 元;在贵州肇兴侗寨,一顿能吃到撑的当地特色菜,人均花费不过 50 元,远低于热门景区的餐饮价格。
除了性价比,小众目的地的 “原生态” 也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原因。在这些地方,能看到未被过度开发的自然景观,感受到未被商业化冲淡的民俗文化。去年夏天,大学生陈雨琪和同学去了重庆酉阳的龚滩古镇,这座建在乌江边上的古镇,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吊脚楼,当地人依然过着 “靠水而居” 的生活。她们跟着船工学唱乌江号子,在古镇的老作坊里体验做豆腐乳,还参加了当地的 “女儿会”,和土家族姑娘一起跳摆手舞。“这些体验在热门景区里根本找不到,不是那种‘表演式’的民俗,而是当地人真实的生活片段,特别有感染力。” 陈雨琪说,这次旅行让她对 “旅游” 有了新的理解 —— 不是看别人看过的风景,而是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
反向旅游也让很多小众目的地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带动了当地的发展。浙江松阳县原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近年来因为独特的古村落资源和茶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反向旅游的游客。当地政府顺势而为,改造了一批古民居作为民宿,培训村民成为导游、手艺人,推出了采茶、制茶、古法造纸等体验项目。如今,松阳县的不少村子都靠着旅游实现了增收,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创业。在松阳经营民宿的周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在杭州做设计,2019 年回到家乡,把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有设计感的民宿,“刚开始担心没人来,没想到现在节假日都要提前一个月预订,很多客人来了之后还会推荐给朋友,慢慢就有了口碑。”
当然,反向旅游也并非没有挑战。小众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往往不如热门景区完善,比如交通可能不够便利,部分地方没有直达的高铁或飞机,需要转乘汽车;医疗、应急设施也相对薄弱,遇到突发情况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处理。此外,一些小众目的地的旅游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比如部分民宿的卫生条件有待提升,当地商家可能存在 “宰客” 的情况。不过,这些问题并没有挡住年轻人的脚步,反而让他们更倾向于 “深度攻略”—— 提前查好交通路线,联系好当地民宿,甚至通过社交平台找到当地的 “土著” 推荐玩法,尽可能避免可能遇到的麻烦。
今年清明假期,李然又规划了一次反向旅行,目的地是江西上饶的铅山县。她在网上看到,那里有一座有着 800 多年历史的连四纸作坊,还能去武夷山深处的古村落徒步。“我已经联系好了作坊的手艺人,到时候可以跟着学做连四纸,晚上就住在村落里的农家院,听老板讲当地的传说。” 说起这次旅行,李然眼里满是期待。对她来说,反向旅游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旅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 不追随潮流,不盲目跟风,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或许,未来的旅游不再有 “热门” 与 “小众” 的严格区分,每一个地方都能凭借自己的特色吸引到喜欢它的人。当更多人愿意放慢脚步,去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旅游才会真正回归它的本质 —— 遇见更好的风景,也遇见更好的自己。
反向旅游常见问答
- 反向旅游适合哪些人群?
反向旅游更适合追求轻松、舒适体验,不喜欢拥挤和商业化氛围的人群,比如年轻上班族、大学生、家庭游客等。这类人群更看重旅行的性价比和独特体验,而非 “打卡” 热门景点。
- 选择反向旅游目的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关注目的地的基础设施,比如交通是否便利、住宿和餐饮条件是否能满足需求;其次要了解当地的安全情况,包括自然环境安全和治安状况;最后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旅游攻略等渠道,提前了解当地的特色玩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踩坑。
- 反向旅游的花费会不会比热门景点旅游更高?
通常情况下,反向旅游的花费会更低。小众目的地的住宿、餐饮、门票等价格普遍低于热门景区,而且因为不需要赶场子,交通费用也可能减少。不过具体花费还是要看目的地的选择和旅行方式,比如选择高端民宿或定制游,花费可能会有所增加。
- 去小众目的地旅游,语言沟通会不会有问题?
大部分小众目的地的当地人都能使用普通话交流,尤其是在有一定旅游开发的地方,沟通基本不会有障碍。如果去的是非常偏远的乡村,可能会遇到部分老人方言较重的情况,但可以通过手势、简单的方言词汇或借助翻译软件解决,反而能成为旅行中的有趣体验。
- 反向旅游时,如何保证旅行的安全性?
提前做好攻略,选择有一定旅游基础、口碑较好的目的地;出发前告知家人或朋友自己的旅行路线和联系方式;随身携带常用药品和应急物品;在当地游玩时,遵守当地的规章制度,避免前往未开发的危险区域;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当地的民宿老板、导游或警方寻求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