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聊天要是不带个表情,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小时候写作文,结尾不画个小太阳或者小笑脸,就不算把话说完。前几天整理手机相册,意外翻到三年前和闺蜜的聊天记录,满屏的 “哈哈哈” 后面跟着各种龇牙笑的表情,突然就想起那个晚上我们对着屏幕吐槽老板,笑到眼泪都出来的样子。原来那些小小的图标,早就悄悄替我们记下了好多细碎又温暖的瞬间。
记得刚开始用微信的时候,我还特别 “端着”,觉得发表情是小孩子才做的事。每次同事发来带着可爱表情包的消息,我都得琢磨半天,回个 “收到,谢谢” 后面到底该不该加个微笑。结果有次给客户发方案,因为只打了文字没带表情,对方特意私信问我是不是不高兴了。后来才慢慢明白,文字有时候太冰冷,一个简单的笑脸或者挥手,就能让语气软下来,像给对话裹了层暖乎乎的棉花糖。
现在我手机里的表情专辑都快满了,按用途分了好几个文件夹:跟家人聊天用的都是乖乖的小熊和花朵,跟朋友互怼就用搞怪的熊猫头,工作群里则备着稳重的握手和点赞。上次我妈学会用表情后,每天早上都会给我发一个 “早安” 加太阳表情,晚上又发 “晚安” 配月亮,有时候还会夹杂着几个她自己都不知道意思的卡通图,看着屏幕里那些歪歪扭扭的图标,突然觉得离家再远,也能感受到她的牵挂。
其实表情最神奇的地方,就是能帮我们说出那些不好意思直接说的话。上次跟朋友吵架,冷战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我先发了个 “委屈” 的表情,没过两分钟她就回了个 “抱抱”,之前的别扭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还有表白的时候,怕被拒绝太尴尬,先给对方发个 “害羞” 的表情试探,要是对方回个 “开心”,心里的小鹿能蹦跶半天;就算被拒绝,也能借着 “捂脸” 的表情缓解尴尬,不至于让场面太难看。
不光是线上聊天,现在表情还悄悄走进了现实生活。便利店的货架上,印着笑脸的零食总卖得特别快;奶茶杯上画个吐舌头的表情,喝起来都觉得更甜了;就连小区门口的快递柜,取件成功后都会弹出个 “比心” 的图标,本来取快递的烦躁感瞬间就没了。前几天去超市买酸奶,看到一个小朋友指着印着卡通表情的包装盒,拉着妈妈的手说 “我要这个笑眯眯的”,原来不管多大年纪,看到可爱的表情都会忍不住心动。
有时候想想,表情就像我们的 “情绪翻译官”。开心的时候,一个 “大笑” 表情比打字说 “我好开心” 更有感染力;难过的时候,一个 “流泪” 表情能让对方瞬间明白你的脆弱;就连无奈的时候,发个 “摊手” 表情,比说 “我也没办法” 更显轻松。之前帮同事改方案,改了好几版都不满意,最后我发了个 “抓狂” 的表情,他立马回了个 “抱歉” 加 “加油”,本来有点烦躁的心情,因为这两个小图标反而平静下来了。
不过用表情也有 “翻车” 的时候。上次给领导发工作汇报,本来想发个 “加油” 的表情,结果手滑点成了 “抠鼻”,当时吓得我赶紧撤回,还特意解释了半天。还有一次跟长辈聊天,发了个 “微笑” 的表情,结果长辈问我是不是不喜欢跟他说话,后来才知道,我们觉得正常的表情,在长辈眼里可能有别的意思。现在每次给不同的人发表情,我都会先在心里 “审核” 一下,生怕闹出让人哭笑不得的误会。
慢慢发现,我们用表情的习惯,也在悄悄跟着生活变化。刚毕业那会,喜欢用各种夸张的搞怪表情,好像要把所有的活力都通过屏幕传递出去;工作几年后,表情渐渐变得温和,更多时候会用 “点头”“握手” 这类稳重的图标;等到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手机里又多了好多亲子类的表情,跟孩子视频的时候,会一边举着手机一边做表情,看着屏幕里孩子跟着表情手舞足蹈的样子,觉得幸福其实特别简单。
现在偶尔翻起以前的聊天记录,看着那些熟悉的表情,就像翻开了一本写满回忆的日记本。哪个表情是跟初恋表白时用的,哪个表情是第一次拿到工资跟爸妈分享时发的,哪个表情是失恋后朋友用来安慰我的,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些小小的图标,早就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我们情绪的印记,藏着我们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还有那些没说出口的心里话。
下次聊天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一下屏幕里的表情。它们可能是一个小小的笑脸,一个温暖的抱抱,或者一个搞怪的鬼脸,但每一个表情背后,都藏着一颗认真对待生活的心。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多新奇的表情出现,但那些曾经陪我们走过一段路的图标,会一直留在手机里,留在回忆里,替我们记住那些闪闪发光的小瞬间。毕竟,能用心去表达情绪,能用表情去传递温暖,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你说对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