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教学楼的玻璃窗,在走廊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下课铃声刚落,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就围到了教学楼门口的金属柜旁,他们盯着屏幕输入取餐码时,一阵轻快的 “哒哒” 声从走廊尽头传来。棕白色的 “小狗” 迈着稳健的步子走近,背上的保温箱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尾巴部位的指示灯还在缓慢闪烁 —— 这是学校新引进的送餐机器狗 “豆包”,正忙着把食堂刚做好的热饭送到学生手中。
机器狗的外形设计得格外讨喜,仿犬类的流线型身体覆盖着柔软的短绒毛,爪子部位用防滑橡胶制成,走路时不会在地面留下划痕。它的头部嵌着一块圆形触摸屏,不仅能显示订单信息,还能通过表情符号与取餐人互动。当高三学生李然输入取餐码后,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个微笑的表情,同时背上的保温箱自动弹开,露出里面用环保餐盒装好的糖醋里脊和糙米饭,热气裹着香味儿瞬间散开,让刚上完体育课的李然忍不住加快了拿餐的动作。
在这所拥有三千多名学生的中学里,每到饭点,食堂总是挤满了人。过去,不少学生为了节省排队时间,会选择提前订外卖,但外卖员无法进入校园,只能把餐放在校门口的架子上,遇到下雨天,餐盒容易被淋湿,冬天饭菜还会很快变凉。自从三个月前学校引入 5 只送餐机器狗,这些问题渐渐有了改善。机器狗每天会按照预设路线,在食堂、教学楼、图书馆之间穿梭,每只狗一次能携带 8 份餐,从取餐到送达指定地点,最快只需要 3 分钟。
负责管理机器狗的王师傅,每天早上 7 点会准时到食堂旁的充电房检查设备。他轻轻抚摸着机器狗的背部,屏幕上就会显示电量、导航系统和保温箱温度等数据。“这些小家伙可聪明了,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绕开,要是有人挡在前面,还会发出轻柔的‘汪汪’声提醒。” 王师傅边说边演示,他在机器狗的触摸屏上输入 “图书馆 3 楼”,机器狗立刻转身,尾巴上的指示灯变成绿色,迈着小碎步朝目标方向走去。途中遇到两个打闹的学生,它迅速停下脚步,头部的传感器发出轻微的 “滴滴” 声,直到学生让开道路,才继续前行。
除了校园,机器狗在家庭送餐场景中也开始发挥作用。住在市中心老旧小区的张奶奶,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她腿脚不便,平时很少出门买菜做饭,大多时候靠社区的志愿者送餐。但志愿者每天只能送一次午餐,晚餐常常需要张奶奶自己加热剩饭。今年初,社区与本地一家餐饮公司合作,推出了机器狗送餐服务,张奶奶只需在手机上点单,不到半小时,机器狗就会带着热乎的饭菜来到家门口。
有一次,张奶奶点了一份馄饨和小菜,担心馄饨会凉,还特意提前打开了家门等待。没过多久,她就听到楼下传来熟悉的 “哒哒” 声,透过窗户往下看,一只黄色的机器狗正顺着楼梯往上爬 —— 这个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机器狗的腿部设计了可调节的减震装置,能轻松应对楼梯的高度差。当机器狗来到家门口时,张奶奶轻轻按下它背上的按钮,保温箱缓缓打开,里面的馄饨还冒着热气,小菜被装在密封的保鲜盒里,丝毫没有洒出来。“比自己煮的还香呢!” 张奶奶笑着说,她把空餐盒放回机器狗的回收箱后,机器狗的屏幕上跳出了 “祝您用餐愉快” 的字样,随后转身下楼,去往下一户人家。
餐饮公司的技术人员小陈,每周会到社区对机器狗进行维护。他介绍,这些机器狗搭载了智能导航系统,能通过社区的监控摄像头和自身的传感器,精准定位每户居民的住址。考虑到老旧小区的道路较窄,机器狗的身体设计得比较小巧,宽度只有 40 厘米,刚好能通过楼道的拐角。保温箱采用了双层真空设计,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让饭菜保持 60℃以上的温度长达 1 小时。此外,机器狗还具备语音交互功能,要是老人不会用手机点单,只需对着机器狗说出想吃的菜品,它就能自动生成订单,发送给餐饮公司。
在商场的美食区,机器狗也成了不少商家的 “好帮手”。周末的商场里人来人往,一家汉堡店的柜台前挤满了顾客,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送餐到座位。这时,三只穿着 “工作服” 的机器狗穿梭在餐桌之间,它们的背上印着汉堡店的 logo,保温箱里装着刚做好的汉堡、薯条和可乐。顾客扫码点单后,系统会自动分配订单给机器狗,机器狗接到指令后,会从后厨取餐,然后准确找到对应的餐桌号。
正在和朋友聚餐的大学生林晓,第一次体验机器狗送餐时,还特意拍了视频发朋友圈。“一开始还以为是真的小狗,走近了才发现是机器的,但摸起来特别软,就像抱着毛绒玩具。” 林晓说,机器狗送餐不仅快,还很有趣,有小朋友看到机器狗,会拉着家长的手追在后面看,不少顾客还会主动和机器狗合影。汉堡店的店长告诉记者,自从使用机器狗送餐,店里的翻台率提高了不少,服务员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接待顾客上,顾客的好评率比之前提升了 20%。
不过,机器狗送餐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机器狗投入使用的初期,曾出现过一些小插曲。有一次,校园里的一只机器狗在送餐途中,被几个调皮的学生围堵,他们好奇地拉扯机器狗的尾巴,导致机器狗的导航系统出现故障,没能按时送达餐品。还有一次,社区的机器狗遇到突发停电,停在了楼梯间,直到维修人员赶到才恢复正常。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技术团队对机器狗进行了升级,增加了防干扰功能和备用电源,同时在校园和社区开展了宣传活动,告诉大家如何正确与机器狗互动。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机器狗的功能也在逐渐丰富。现在,有些机器狗不仅能送餐,还能帮忙回收空餐盒、传递信件,甚至在送餐的同时,为独居老人测量血压和心率。在医院的住院部,机器狗还会协助护士给病人送药品和检查报告,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这些毛茸茸的 “送饭员”,正以一种温柔的方式,慢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科技的力量,为大家的三餐增添一份温暖。
人们开始习惯在饭点听到那熟悉的 “哒哒” 声,习惯看到屏幕上跳跃的表情符号,习惯在打开保温箱时闻到饭菜的香气。机器狗不再只是冰冷的机器,更像是身边一个贴心的小帮手,用精准和高效,守护着每一餐的温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形态各异的机器狗出现在街头巷尾,它们会带着更多样的食物,去往更多需要的地方,继续书写与人类三餐相关的温暖故事。而我们,也会在与这些 “特殊伙伴” 的相处中,不断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惊喜,期待着每一天的饭点,能有新的温暖与美味如期而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