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住在老城区,巷口有家不起眼的杂货店,店主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每次放学路过,总能看到她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手里拿着针线缝补些什么,见着邻里街坊总会笑着打招呼。有次我因为考试没考好,躲在杂货店门口的大树下偷偷抹眼泪,老奶奶瞧见了,从店里端出一碗刚熬好的绿豆汤,轻声问我是不是遇到了烦心事。我哽咽着说出缘由后,她没有讲太多大道理,只是指着货架上一摞泛黄的童话书说:“这些书是我孙女小时候最爱看的,每次她不开心,翻开书就能笑起来,你要不要挑一本回去看看?”
那是我第一次收到来自陌生人的推荐,也是第一次发现,一本简单的童话书竟能带来如此大的慰藉。我选了一本封面上画着小兔子的故事书,回到家后抱着书读了一整晚。书中那些关于勇气和友谊的小故事,像一束束微光,慢慢驱散了我心里的沮丧。从那以后,我成了杂货店的常客,每次去老奶奶都会给我推荐不同的东西,有时是一颗包装精美的水果糖,有时是一张印着风景的明信片,有时是一首她年轻时爱听的老歌。每一次推荐,都像是一份小小的惊喜,悄悄丰富着我的童年时光。
后来我搬离了老城区,再也没去过那家杂货店,但老奶奶的推荐却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慢慢生根发芽。上初中时,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她性格内向,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有天午休,我看到她正对着一道数学题发愁,想起老奶奶曾经对我的帮助,我主动走过去,把自己整理的数学笔记推荐给她。她接过笔记时,眼里闪过一丝惊喜,轻声说了句 “谢谢”。从那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分享学习资料,互相推荐好看的书和有趣的电影。
高中时,我迷上了写作,却总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不够好,一度想要放弃。语文老师发现了我的烦恼,她没有直接批评我,而是给我推荐了一本作家的散文集。老师说:“这本书里的文章都很细腻,你可以试着读一读,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读了那本书,果然收获很大。书中那些关于日常小事的描写,让我明白原来写作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只要真诚地记录生活,就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进笔记本里,写作水平也慢慢有了提升。
大学毕业后,我找了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每天重复着枯燥的流程,心里充满了迷茫。有次和大学室友聊天,我向她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她听完后,给我推荐了一个线上课程,说:“这个课程是关于新媒体运营的,我觉得很适合你,你不是一直对文字和策划感兴趣吗?或许可以试着学一学,说不定能找到新的方向。” 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报名了那个课程。学习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每当掌握一个新技能,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充实。课程结束后,我凭借学到的知识,成功应聘到了一家新媒体公司,从事自己喜欢的文案策划工作。
如今,我也常常会给身边的人推荐东西。看到朋友因为工作压力大而焦虑,我会推荐她去尝试瑜伽,告诉她运动能让人放松心情;发现同事在纠结假期去哪里旅行,我会把自己去过的小众景点推荐给她,分享旅途中的趣事;甚至在网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视频,我也会随手转发给身边的人,希望能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每次推荐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老城区杂货店的那位老奶奶,想起她给我推荐童话书时的温柔眼神。那些来自他人的推荐,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灯塔,在我们迷茫、困惑、沮丧的时候,为我们指引方向,带来温暖。而当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推荐给别人时,也是在传递一份善意,一份关爱。不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多少这样的推荐故事发生,也不知道自己的推荐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影响,但我知道,这份藏在推荐里的温暖,会一直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