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宁德时代,不少人脑海里会蹦出 “电池巨头”“万亿市值” 这类硬核标签。但剥开行业龙头的严肃外壳,这家公司藏着不少让人捧腹的趣闻,从创始人的 “神操作” 到办公室的奇闻轶事,每桩都透着烟火气。
最经典的当属那场 “开车门乌龙”。雷军带着小米团队到访宁德总部时,曾毓群带着高管们早早在门口等候。银色小米 SU7 刚停稳,这位身价千亿的大佬立马放下派头,快步上前准备开车门。手都快碰到车门把手了,才发现下来的是小米汽车高级顾问胡峥楠,他当场愣了一下,手硬生生停在半空。直到看见雷军从另一侧下车,才立刻切换成热情模式,两人握手时熟络得像多年未见的老友,而被晾在一边的胡峥楠,最后只能自己推开那扇开了一半的车门。这段插曲后来成了网友的造梗素材,有人调侃 “大佬的车门,只为对的人打开”。
曾毓群的 “硬核操作” 可不止这一桩。早年间在日本解决磁头腐蚀问题时,他就展现过 “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气魄。当时日本工程师对着长出 “小包” 的磁头束手无策,恰好去培训的他被临时抓来救场。当得知钛金属层厚度是 200 埃时,他直接质疑设计不合理,拍板改成 50 埃。测试结果出来,腐蚀问题果然消失无踪。庆功宴上追问原因,日方同事才酒后吐真言:“这设计是抄来的,我们也不知道为啥要这么厚”。这段 “封神之战” 后来成了宁德内部的励志段子,只不过被员工改成了 “遇事别慌,先砍四分之三”。
这位技术大佬的创业史更像一部 “逆袭爽剧”。当年 ATL 花 100 万美元买下贝尔实验室的专利,结果生产的电池全成了 “鼓气包”。专利发明人直言这是 “本质问题”,言下之意就是没救了。换别人可能早就卷铺盖跑路,曾毓群偏要较劲。他带着团队泡在实验室,连坐飞机都在研究电解液资料,最后盯上了默克公司配方里的 DMC 成分。果断去掉这个 “捣蛋鬼” 后,新配方真的解决了鼓包难题,让 ATL 成了 24 家授权企业里唯一成功量产的 “天选之子”。员工们私下调侃:“老板专治各种‘本质问题’,比皮肤科医生还擅长消‘包’”。
宁德时代的 “梗文化” 早就渗透到产品里。麒麟电池一推出就因性能能打圈粉无数,没想到还意外和演员郭麒麟撞了 “名”。有车主接受街采时直言,自己买小米 SU7 Max 就是因为 “喜欢郭麒麟,刚好它装了麒麟电池”。网友们顺势起哄,建议宁德直接请郭麒麟代言,还编了段子:“麒麟配麒麟,续航超麒麟”。虽然官方没接茬,但这波免费流量让市场部偷着乐了好一阵。更有意思的是,公司内部给不同电池型号起的外号,比如低温性能强的叫 “抗冻小勇士”,快充快的叫 “闪电侠”,比冷冰冰的型号代码亲切多了。
不过在宁德上班,欢乐与压力向来是 “打包销售” 的。去年公司发起 “奋斗 100 天” 活动,G7 级以上工程师直接开启 “896” 模式,早八点到晚九点连轴转,周末还得再加一天班。有员工吐槽,电脑桌面强制换成 “奋斗标语”,比闹钟还提神。更绝的是有些部门搞 “加班排行榜”,加班时长垫底的还要被谈话,搞得大家下班都得先在工位上 “磨洋工” 凑时长。一位研发工程师晒出月度加班记录:112 小时,折算下来每天平均多干 3 小时,配文 “我的青春献给电池,电池给我换绩效”。
但宁德的 “硬核福利” 也总能精准戳中打工人的心。虽然加班费是指望不上,但股票激励给得相当大方,不少老员工靠着股权实现了 “财富自由”。食堂更是被称作 “干饭人的天堂”,闽菜、川菜、粤菜轮番供应,连宁德本地的佛跳墙都能吃到,价格还比外面餐馆便宜一半。有员工笑称:“公司是把省下来的加班费,全补贴到食堂了”。更贴心的是,园区里还设了母婴室、健身房,甚至有心理咨询室,专治 “加班焦虑症”。
曾毓群本人就是个 “行走的段子手”。今年股东大会上,他刚从欧洲飞回来,连时差都没倒,就精神抖擞地回答了两个小时问题,时不时冒出几句俏皮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有股东问他 “赌性更坚强” 的匾额是不是真的,他笑着回应:“那是鼓励大家敢闯敢试,不是让你们去买彩票”。他 50 岁生日时写的诗更是火出了圈,“一壶酒来三根烟,千般烦恼万般闲”,活脱脱一个看淡名利的 “老顽童” 形象,和大家印象中严肃的企业家判若两人。
公司里的 “反差萌” 时刻也从不缺席。去年小米团队来访,双方高管洽谈结束后,送别场面堪称 “年度催泪大戏”。曾毓群紧紧抓着雷军的手不放,另一位高管干脆扒着车门唠个不停,直到车子开出老远,还站在原地挥手。网友调侃:“这哪是商业伙伴,分明是要异地恋的情侣”。而平时在会上不苟言笑的技术总监,私下里是个 “多肉达人”,工位上摆满了多肉植物,连实验数据记录本上都贴着多肉贴纸,被同事戏称为 “电池界的园艺大师”。
宁德时代的 “国际化套路” 也充满喜感。曾毓群总说 “和客户的关系比婚姻还牢靠”,这话可不是吹牛。当年和宝马合作时,对方扔来 800 多页的德文技术要求,换别的公司可能直接打了退堂鼓,宁德的工程师们硬是啃下了这块 “硬骨头”,连宝马工程师都忍不住点赞。现在和海外客户开会,双方从样车设计聊到量产细节,一聊就是五六年,比很多夫妻相处的时间还长。有外贸部员工透露,和客户视频会议时,经常从工作聊到家常菜,上次还教德国客户做福鼎肉片,对方学得有模有样。
但宁德也有 “不为人知的烦恼”。最让员工头疼的当属竞业协议,离职后半年到一年内不能去同行公司,违约金最高能到 100 万。有工程师吐槽:“从宁德走出去,要么转行卖奶茶,要么在家待业修仙”。宁德本地的房价也成了大家的 “槽点”,一个三四线城市,房价直逼二线,不少员工调侃:“挣的是电池钱,交的是房贷钱,最后全给地产商打工了”。
不过吐槽归吐槽,大家对公司的感情藏都藏不住。有员工说,每次看到路上跑的新能源车,都会下意识猜 “这是不是装了我们家的电池”;还有人路过总部大楼,总会跟朋友炫耀 “看见没,那就是我老板亲自开车门的地方”。这种自豪感,或许就是宁德能留住人的秘诀。
如今的宁德时代,依旧在电池行业续写传奇。但比起冰冷的业绩报表,那些大佬的乌龙事件、员工的欢乐吐槽,才让这家千亿企业变得有血有肉。毕竟再厉害的商业帝国,也少不了这些烟火气的点缀,而这些有趣的瞬间,恰恰是它最动人的地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