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岭微光:一人一狗的珠峰生命撤离

雪岭微光:一人一狗的珠峰生命撤离

珠峰东坡嘎玛沟的风雪从不是温柔的访客。2025 年 10 月 4 日那场暴雪更是带着吞噬一切的气势,将这条 “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 瞬间变成冰封绝境。120 余名徒步者被困在海拔五千余米的营地,帐篷在积雪重压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信号塔被狂风吹断,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里,绝望正随着体温一同流逝。

摄影师董书畅的镜头记录下最初的混乱:硬壳冲锋衣被冻雨浸透后结成冰壳,稍一活动就发出脆响;有队员开始手脚僵硬、语无伦次,那是失温的危险信号;牦牛陷在齐胸深的积雪里挣扎,唯一的下山通道早已被白雪彻底掩埋。营地变成孤立无援的 “雪岛”,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却听不到任何外界的回应。

混乱中站出来的是向导 “无极”。这个在珠峰脚下从业十余年的汉子,脸上刻着高原紫外线留下的深纹,此刻正紧攥着登山杖,目光扫过惊慌的人群。“撤!” 两个字掷地有声,没有多余的动员,他已经踩着没膝的积雪走到队伍最前方。没人知道,这个见过无数高山气象的向导,此刻内心正翻涌着从未有过的凝重 —— 他后来坦言,从业生涯里从未遇见过如此猛烈的暴雪。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身边的 “特殊队员”:一只不知何时跟着队伍进山的土狗,棕黄色的毛发上已经积了层薄雪,却始终紧挨着无极的裤脚。这只连名字都没有的狗狗,后来成了撤离路上最可靠的 “哨兵”。

上午九点半,撤离正式开始。无极的身影在风雪中不断下陷又站起,每一步都要卯足全身力气,将积雪踩实成可供跟随的落脚点。董书畅在队伍中段看得真切:向导的登山杖每探一次路,都会留下清晰的标记,遇到可疑的雪层,他会先用脚反复试探,确认安全后才挥手示意队伍通过。有次他踩进隐蔽的雪坑,整个人瞬间没到胸口,挣扎着爬出来时,口鼻都糊着冰雪,却只是抹了把脸继续前行。

能见度不足五米的雪雾里,那只土狗的作用愈发关键。它时常小跑着冲到队伍前方,用鼻子嗅探、爪子刨雪,一旦发现异常就停下吠叫。有次队伍即将踏入暗藏冰裂缝的区域,正是它突然窜回咬住无极的裤腿,才避免了危险。遇到体力不支的游客落在后面,它还会折返等候,用脑袋轻轻蹭着对方的手心,仿佛在传递力量。“那时候真觉得,它比我们任何人都镇定。” 一位亲历者后来回忆。

撤离队伍在行进中不断壮大。原本分散在各个营地的徒步者陆续加入,从最初的十六人变成一百二十余人的长龙。队伍里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体力差异巨大。无极特意调整了节奏,每隔二十分钟就喊停休整,自己则来回穿梭在队伍中,将随身携带的巧克力和热水分给最虚弱的人。有位女游客突然晕倒,他二话不说背起对方就走,积雪在脚下发出咯吱的抗议,他的呼吸越来越沉重,脚步却始终没有放慢。

极端环境下的每一秒都充满变数。下午两点左右,风雪突然加剧,狂风裹挟着雪粒抽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队伍尾部有两名游客开始出现严重失温症状,嘴唇发紫、浑身颤抖。无极立刻让大家围成圆圈抵御寒风,把自己的羽绒内胆脱下来裹在患者身上,又让土狗卧在他们脚边取暖。“别睡!跟着我喊口号!” 他扯着嗓子喊道,声音在风雪中沙哑却坚定,直到两人恢复意识,才继续带队前行。

这时候没人再去计较身份差异。企业家把昂贵的登山靴让给磨破脚的学生,年轻人主动帮老人背包,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们,此刻因为共同的求生信念紧紧相连。土狗依旧在队伍前后奔忙,它的毛发已经结满冰碴,却总能精准找到最安全的路径,仿佛天生就懂得如何在暴雪里守护生命。

当地政府的救援力量此刻也在全力推进。景区工作人员益西带着村民和铲车连夜铲雪开路,五辆 29 座大巴车艰难挺进沟底,却因积雪过深无法继续上行,只能在山脚等候。蓝天救援队的队员背着装备徒步赶往核心区域,信号中断的情况下,他们靠对讲机和人力传递信息,一点点缩小搜救范围。这些看不见的努力,正在为撤离队伍编织起一张坚实的安全网。

傍晚六点半,当远处终于出现大巴车的灯光时,队伍里响起压抑已久的欢呼声。九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一百二十余人的生命重托,此刻都化作了劫后余生的泪水。无极站在队伍最前面,看着大家陆续上车,眉毛和胡须早已结满冰霜,裤脚冻成了坚硬的冰壳,连走路都有些蹒跚。那只土狗则趴在雪地上,舌头伸得老长,大口喘着气,却还不忘抬头张望,确认没有遗漏任何人。

有队员感动不已,当场给无极转了五千元感谢费,他却婉拒了大半。“这是我该做的。” 面对镜头,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说得朴实,“能把所有人都带下来,比啥都强。” 他没提自己磨破的脚掌,没说冻得失去知觉的手指,更没炫耀那只立下大功的土狗 —— 在他眼里,这场撤离本就是一场众人同心的战斗。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场救援远不止 “一人一狗” 那么简单。村民们自发冒着风雪清理路段,救援队员在海拔五千米处坚守待命,景区工作人员徒步数十公里联络各营地。但没人能否认,无极和那只无名土狗的身影,是雪岭中最亮的微光。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开辟生路,用最朴素的坚守诠释责任,让这场惊心动魄的撤离,最终写满温暖与希望。

雪停后的嘎玛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积雪会慢慢消融,脚印会被新的风雪覆盖,但那些在暴雪里的互助与坚守,会永远留在亲历者的记忆中。当人们再次谈起珠峰,除了世界之巅的壮阔,或许还会想起那个深秋的午后,一个向导、一只土狗,带着一百二十条生命,在齐腰深的积雪里,走出了一条通往生机的路。而那只土狗后来怎么样了?有人说它跟着无极回了家,有人说它继续留在山里陪伴过往的徒步者。无论答案如何,它在雪雾中奔跑的身影,早已和珠峰的风雪一起,成为一段关于守护的传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10-08 16:48:10
下一篇 2025-10-08 16:52:13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