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背诵,估计每个人脑子里都会冒出一堆复杂的情绪。有人想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背单词的夜晚,有人记得站在教室走廊上被老师抽查古诗时的紧张,还有人可能会嘴角上扬,想起靠一段精彩演讲背诵在全校面前露脸的骄傲时刻。其实背诵这事儿,就像上学时必吃的食堂饭菜,有时觉得枯燥乏味,可多年后回想起来,满是值得咂摸的滋味。
我第一次对背诵留下深刻印象,是在小学三年级。那会儿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背《富饶的西沙群岛》,那篇课文里全是 “五光十色的海水”“成群结队的鱼”“各种各样的珊瑚” 这类描写,文字美是美,可对一个刚认识几百个汉字的孩子来说,要把一长段话一字不差记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我记得那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坐在书桌前,捧着课本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合上书就像被橡皮擦过一样,脑子里只剩零星几个词语。妈妈看我急得眼圈发红,没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帮我把课文里的场景画成了简单的漫画 —— 蓝色的海水里游着小鱼,海底铺着彩色珊瑚,海面上飞着海鸟。我看着画,再读课文时,那些文字突然就变成了画面,顺着画面的顺序,居然慢慢把整篇课文背了下来。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还偷偷在心里过了一遍,生怕第二天早上又忘了,结果第二天在课堂上站起来背诵时,流畅得连自己都惊讶。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隐约觉得,背诵好像不是死记硬背那么简单,找对方法,就能让那些文字乖乖住进脑子里。
上了初中,背诵的难度一下子升级了。不再是短小的课文片段,而是《岳阳楼记》《桃花源记》这类长篇古文,还有历史课本上大段大段的事件背景、意义影响,甚至英语课本里一整篇一整篇的对话和短文。那时候班里流行一种 “互助背诵法”,就是两个同学一组,互相抽查。我和同桌小敏是固定搭档,每天午休时,我们就躲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你背一段我背一段。记得有一次背《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几句,我总是把 “崩殂” 和 “疲弊” 的顺序搞混,小敏就想了个办法,她把这两个词拆开来,“崩殂” 是说皇帝去世,对应 “创业未半”,“疲弊” 是说国家弱小,对应 “今天下三分”,还特意编了个小口诀:“先死后台弱,顺序别搞错”。虽然口诀有点搞笑,但我居然真的再也没记错。有时候我们背累了,就会聊会儿天,小敏说她最讨厌背英语,总觉得那些字母组合像绕口令,我就教她把英语短文编成小故事,比如把对话里的人物想象成我们身边的同学,把情节和日常小事联系起来。慢慢的,她背英语的速度也快了不少。现在想想,那段一起对着课本 “念经” 的日子,不仅让我们顺利应付了考试,更成了初中时光里一段特别温暖的回忆。
高中的背诵,多了点 “主动选择” 的意味。不再是老师划定范围,很多时候是自己根据学习需求去背。我喜欢语文,尤其喜欢那些有力量的现代诗,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致橡树》。那时候每次考试前,别人都在背古诗文和作文素材,我却总抽出点时间把喜欢的诗再背几遍。不是为了考试能用上,就是单纯觉得那些诗句能给我力量。记得高三下学期,学习压力特别大,有一次模拟考成绩不理想,我坐在操场边的看台上,心里又委屈又迷茫,突然就想起了《我爱这土地》里的句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小声地念着,一遍又一遍,不知不觉中,心里的烦躁好像被抚平了不少。还有一次,班里开主题班会,主题是 “青春与梦想”,我主动报名发言,背了一段《致橡树》里的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当我背完,台下响起了掌声,班主任还特意夸我 “把诗歌里的独立和力量读出来了”。那时候我才发现,背诵不只是为了记住文字,更是为了在某个瞬间,能让那些文字成为自己的铠甲,或者成为表达心情的桥梁。
除了学习中的背诵,生活里其实也藏着不少 “不自觉的背诵”。比如小时候听多了的儿歌,长大后勤听的歌词,甚至是广告里的 slogan,不知不觉就记在了脑子里。我妈妈就有这个本事,她能把几十年前看过的老电影里的台词背出来,有时候做家务时还会随口念叨几句。有一次家里聚会,亲戚们聊起老电影,妈妈突然背了一段《庐山恋》里的台词,语气和表情都特别到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还有我爷爷,他喜欢京剧,虽然不会唱,但能把很多经典选段的唱词背下来,没事的时候就拿着报纸当剧本,摇头晃脑地念,那认真的样子,就像个小学生在背课文。这些没有刻意去记的内容,因为带着喜欢和情感,反而记得特别牢,也成了生活里的小乐趣。
现在回头看,背诵好像贯穿了我们成长的很多阶段。小时候背儿歌童谣,是为了感受语言的韵律;上学时背课文古诗,是为了学习知识、应付考试;长大后背喜欢的文字,是为了寻找共鸣、治愈自己。有人说背诵是 “最笨的学习方法”,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些曾经背过的文字,不会凭空消失。它们会悄悄藏在我们的脑子里,在某个需要的时候冒出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给我们带来力量,甚至成为我们性格里的一部分。就像我现在写文章,有时候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一句曾经背过的诗,或者一段课文里的话,用在合适的地方,总能让文字多几分光彩。
你呢?是不是也有过印象深刻的背诵经历?是为了考试熬夜背知识点,还是因为喜欢把一段文字记在心里?那些曾经让你头疼或者开心的背诵时光,现在回想起来,又是什么滋味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