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的百宝箱里,藏着半生时光

巷尾的老木匠铺总飘着一股松木香,门槛上总坐着位穿蓝布衫的老人。他叫陈守义,手里总摩挲着半块墨斗,墨线轴上的木纹被磨得发亮,像藏着说不完的故事。铺子里的木架上摆着各式工具,最显眼的是三柄并排挂着的刻刀,刀把处包着浆,一看就陪了主人许多年。

陈守义做木工的手艺是父亲传的,那年他才十五岁。父亲临终前把半块墨斗塞进他手里,说这是祖传的物件,剩下半块在早年战乱时丢了,让他好好守着铺子,守着这门手艺。从那天起,他每天天不亮就开门,刨子推过木板的声音能飘出三条街,一坐就是一整天。遇到邻居家孩子来玩,他总会拿出一把小木勺,教他们在木头上画简单的花纹,看着孩子们眼里的光,他总想起自己小时候跟着父亲学手艺的模样。

老木匠的百宝箱里,藏着半生时光

二十岁那年,陈守义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那天铺子门口来了位姑娘,手里攥着一张纸,纸上画着一个小巧的梳妆台,说想给母亲做件生日礼物。姑娘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陈守义心里忽然就软了,他笑着说:“放心,我一定给你做得漂漂亮亮的。” 接下来的七天里,他每天都格外用心,从选料到打磨,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梳妆台做好那天,姑娘来取的时候眼睛都亮了,抽屉里还刻着小小的 “孝” 字,姑娘感动得直说谢谢,后来,这位姑娘成了他的妻子。

婚后的日子平淡却温馨,妻子总在铺子角落缝缝补补,偶尔帮他递递工具。几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儿子小时候总喜欢在铺子里爬来爬去,拿着小木块模仿父亲刨木头的样子,陈守义看着儿子,心里满是欢喜,他想着,等儿子再大些,就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儿子,让这门手艺能一直传下去。

可没想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工厂生产的家具,来木匠铺定做家具的人越来越少。儿子长大后,也不愿意学做木工,他说做木工又累又不挣钱,想去大城市闯一闯。陈守义虽然心里难过,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在儿子离开那天,把三柄刻刀里最锋利的那柄塞到了儿子手里,说:“在外要是受了委屈,就回来,爹还在这儿。” 儿子走后,铺子更冷清了,妻子偶尔会劝他:“要不咱们也别开了,在家好好歇着。” 可陈守义摇摇头,他说这铺子是父亲传下来的,这些工具陪了他一辈子,他舍不得。

有一年冬天,下了场特别大的雪,铺子门口积了厚厚的雪。陈守义像往常一样开门,却发现门口站着一个年轻人,冻得瑟瑟发抖。年轻人看到他,连忙上前说:“大爷,我听说您木工手艺特别好,想请您帮我做一个小木盒,我想装我奶奶留下的遗物。” 陈守义看着年轻人真诚的眼神,点了点头,让他进了铺子。年轻人说,他奶奶生前最喜欢老木匠做的东西,总说手工做的物件有温度,所以他特意打听着找到了这里。

接下来的半个月,陈守义又重新忙碌了起来,他选了一块上好的胡桃木,仔细地打磨、雕刻。小木盒做好后,上面刻着精致的缠枝莲纹,年轻人拿到木盒时,激动得红了眼眶,他说:“大爷,这木盒比我想象中还要好,谢谢您。” 那天,年轻人走后,陈守义坐在门槛上,看着手里的半块墨斗,忽然觉得心里又有了劲。他想,或许还有很多人记得手工木作的好,或许这门手艺,还能继续传下去。

从那以后,偶尔会有年轻人来找陈守义做些小物件,有装首饰的小木盒,有给孩子的玩具木马,还有的是想给自己的新家添一件有温度的家具。每一次,陈守义都格外用心,他觉得每一件手工做的物件,都藏着一份情感,是机器生产的东西比不了的。他依旧每天坐在铺子里,手里摩挲着半块墨斗,身边摆着三柄刻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松木香依旧在巷尾飘荡。

如今,陈守义已经七十多岁了,背也有些驼了,但他还是每天准时打开铺子的门。有时候,儿子会从大城市回来看看他,看到铺子里偶尔有人来定做物件,也会笑着说:“爹,没想到您这手艺现在还这么受欢迎。” 陈守义听了,只是笑着点点头。他不知道这铺子还能开多久,也不知道这门手艺将来会不会有人继续传承,但他知道,只要他还能动,他就会一直守着这铺子,守着这些陪伴了他半生的工具,守着那份藏在木作里的温暖。毕竟,这铺子里的每一件工具,每一个手工打造的物件,都藏着他一辈子的时光,藏着那些难忘的人和事,而这些,都是他舍不得放下的珍贵回忆。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一个像他当年一样的年轻人,被这松木香吸引,走进铺子,想要接过他手里的刻刀,继续书写这关于手工木作的故事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10-11 16:33:00
下一篇 2025-10-11 16:40:35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