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角色朗读:把课文读出相声味儿的神奇操作

分角色朗读:把课文读出相声味儿的神奇操作

上学时最期待的环节不是体育课自由活动,也不是美术课偷偷画小人,而是语文老师那句 “这节课咱们分角色朗读”。一旦这话落地,原本昏昏欲睡的教室瞬间像被按了启动键,前排同学立刻挺直腰板,后排捣蛋鬼也收起了藏在桌下的漫画,连常年趴在桌上的 “睡神” 都能突然抬头,眼里闪着 “选我选我” 的光 —— 毕竟这可是为数不多能光明正大 “飙戏” 还不挨骂的机会。

就说那次读《西游记》“三打白骨精” 片段,班长自告奋勇要演孙悟空,站起来还没开口先模仿了个抓耳挠腮的动作,逗得全班笑成一团。轮到同桌扮演猪八戒,这小子为了还原角色精髓,特意捏着嗓子说话,念到 “俺老猪饿了” 时,还故意拍了拍自己圆滚滚的肚子,结果用力太猛,把桌肚里的薯片袋拍得 “哗啦” 响,老师刚憋住的笑瞬间破功,指着他说 “猪八戒还带零食上战场啊”。最绝的是后排男生演白骨精,本来想装得凶神恶煞,结果念台词时太紧张,把 “竟敢坏我好事” 说成了 “竟敢坏我好吃的”,直接把妖怪演成了小吃货,从此 “吃货白骨精” 的梗在班里传了半个学期。

分角色朗读:把课文读出相声味儿的神奇操作

不光课堂上的分角色朗读充满欢乐,家庭版的更是状况百出。有次我妈心血来潮,非要拉着我和我爸读《小红帽》,她自己抢着演小红帽,还特意找了条红色围巾裹在头上,结果念到 “外婆,你的耳朵怎么这么大呀” 时,我爸突然插嘴:“因为能更好地听你妈唠叨啊!” 气得我妈当场把围巾扔了,说不演了,最后还是我假装大灰狼 “嗷呜” 叫了一声,才把她逗笑,这场家庭朗读会才算勉强收尾。

还有一次在朋友家,我们几个凑在一起读话剧剧本,有个朋友非要挑战反派角色,本来想装得冷酷无情,结果念台词时不小心打了个喷嚏,把 “我要统治世界” 说成了 “我要统治世…… 阿嚏!”,瞬间把反派的气场全毁了,我们笑得直拍桌子,连剧本都掉在了地上。后来每次提起这事,那个朋友都会脸红,说再也不演反派了,要演就演只会傻笑的路人甲。

其实分角色朗读的乐趣,就在于它能把原本印在纸上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你不用在意自己的声音好不好听,也不用纠结动作标不标准,只要敢放开了演,哪怕把公主读成女汉子,把王子读成搞笑男,都没人会笑话你。反而那些越夸张、越接地气的演绎,越能让大家记住那些课文里的角色,比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人故意把小女孩的声音装得可怜巴巴,听得大家鼻子都酸酸的;读《景阳冈》时,有人模仿武松喝酒的豪爽劲儿,连语气都带着股酒气,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个打虎英雄。

有时候想想,分角色朗读就像一场小型的即兴表演,每个人都是自己角色的导演。你可以给孙悟空加一句 “俺老孙来也,先吃个桃再说”,也可以给猪八戒设计一个摸肚子的小动作,这些小小的创意,都能让原本枯燥的朗读变得有趣起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起笑、一起闹,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还能让我们更轻松地记住课文内容,简直是学习娱乐两不误的 “神仙操作”。

现在偶尔想起上学时的分角色朗读,还是会忍不住笑出声。不知道当年那个演 “吃货白骨精” 的男生,现在是不是还那么爱吃;也不知道我妈后来有没有再想起要演小红帽,会不会还因为我爸的调侃而生气。或许下次家庭聚会,我可以再提议一次分角色朗读,这次换我演外婆,我爸演大灰狼,我妈演小红帽,说不定又能闹出什么新的笑话来呢?毕竟谁能拒绝一场充满欢乐的朗读派对呢,你说对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10-11 17:42:59
下一篇 2025-10-11 17:48:1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