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听到 “顶真” 这俩字,还以为是某种跟 “较真” 有关的说法,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这玩意儿是种特别有意思的语言技巧,简单说就是上一句话的结尾词,直接当写下一句话的开头词,像串珠子似的把话串起来,读着顺溜还特别有节奏感。咱们平时聊天、写东西要是用上它,立马能让内容变得生动又好记,甚至还能自带一种小幽默,不信咱们慢慢唠。
就拿日常唠嗑来说吧,顶真这技巧其实藏在很多不经意的对话里。比如小时候妈妈哄咱们吃饭,可能会说 “快吃饭,饭要凉,凉了吃了肚子痛,肚子痛了要吃药”;再比如跟朋友约着出门,朋友催你可能会讲 “快点走,走晚了公交赶不上,赶不上就得等下一班,下一班要等半小时”。你看,这些话没特意琢磨,却自然而然用上了顶真,听着不生硬,还特接地气,一下子就能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意思,这就是顶真最直观的魅力 —— 让普通的话变得有 “串联感”,不零散。
不光日常聊天能用,咱们小时候学的儿歌、童谣里,顶真更是常客。比如那首特别经典的《两只老虎》,虽然完整版里顶真不算特别明显,但很多地方改编后会有 “老虎跑,跑不快,不快就要被追上,追上就要躲起来” 这样的句子,小朋友跟着唱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节奏,也明白每一句之间的联系。还有像《拍手歌》里,“你拍一,我拍一,一休哥真聪明;你拍二,我拍二,二只小鸭游呀游”,这里 “一” 和 “二” 的重复衔接,其实也带着顶真的影子,让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小朋友学起来一点都不费劲。
再往大了说,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里,顶真也被用得特别出彩。不过咱们不用聊那些太严肃的古文,就说现代的一些散文或者故事吧。比如有篇写家乡小河的文章里,作者这么写:“家乡有条小河,小河边长着柳树,柳树下坐着老奶奶,老奶奶手里摇着蒲扇,蒲扇边飞着蜻蜓”。你看这几句,从 “小河” 到 “柳树”,再到 “老奶奶”“蒲扇”“蜻蜓”,一句接一句,就像跟着作者的视线在走,顺着文字就能想象出那个画面,比干巴巴地说 “家乡有小河、柳树、老奶奶” 要生动多了。这种写法就是靠顶真把各个元素串起来,让文字有了画面感,读着也更有味道。
其实咱们自己平时写点东西,比如发朋友圈、写日记,也能试试用顶真。比如夏天去公园玩,想记录一下心情,就可以写 “今天去公园,公园里花开得正好,正好遇到一只小蝴蝶,小蝴蝶停在我手上,手上还留着花香”。这么写出来,比简单说 “今天去公园看了花,还遇到蝴蝶” 要有趣多了,朋友看到可能还会评论 “你这文字还挺有巧思”。还有写日记的时候,要是记录一件小事,比如帮妈妈做家务,就可以写 “今天帮妈妈擦桌子,桌子擦干净了又扫地,地扫完了整理书架,书架整理好妈妈夸我乖,我乖得心里美滋滋”。你看,用顶真把做的事串起来,不仅能把过程说清楚,还能透着一股小开心,日记读着也不枯燥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用顶真会不会很麻烦,得特意想怎么衔接?其实完全不用刻意。刚开始用的时候,就从简单的短句练起,比如先说 “今天吃了苹果”,下一句就从 “苹果” 开头,说 “苹果特别甜”,再下一句从 “甜” 开头,说 “甜得我还想再吃一个”。就像玩接龙游戏似的,慢慢就找到感觉了。而且顶真不一定要长篇大论,三五句话用一次,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跟朋友吐槽上班堵车,说 “今天上班堵,堵了快一小时,一小时里我就盯着前面的车屁股,车屁股上还贴着搞笑贴纸”,既说了堵车的事,又带了点小细节,还用上了顶真,多有意思。
还有个小发现,顶真特别适合用来记东西。比如记购物清单,要是怕忘,就可以在心里这么默念:“要买牛奶,牛奶要配面包,面包得选全麦的,全麦面包配鸡蛋,鸡蛋再买一盒”。这么一串,每个东西都跟下一个东西连起来,记的时候就不容易漏。还有记一些小知识点,比如关于植物生长的,就可以说 “种子要发芽,发芽需要水,水不能太多,太多会烂根,烂根就长不好”,用顶真把因果关系串起来,记起来也比死记硬背要容易。
现在想想,顶真这东西真的挺奇妙的,它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却能让普通的语言变得鲜活起来。不管是聊天、唱歌,还是写东西、记事情,用上它就能多一份趣味,多一点节奏感。而且它没有什么门槛,谁都能学,谁都能用,只要多试试,就能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窍门。说不定下次你跟朋友聊天,随口就能说出一段带顶真的话,朋友还会惊讶地问你 “你这是在哪儿学的小技巧” 呢?那时候你就可以跟他们好好聊聊顶真的乐趣,说不定还能带动大家一起玩起来,让日常的交流变得更有意思。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