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李师傅的铺子藏在巷弄深处,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总能看见他坐在靠窗的木凳上,手里握着刨子细细打磨木料。铺子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墙上挂着的刨子、凿子按尺寸排得整整齐齐,地上的木屑每天都会扫成一小堆,等着傍晚用来引燃炉子。来这儿做家具的人大多是熟客,他们总说李师傅的手艺里藏着让人安心的东西,后来我才明白,那东西叫简洁。
去年深秋,邻居王奶奶想给刚上小学的孙子做一张木凳,特意带着孩子来铺子里。孩子攥着王奶奶的衣角,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打量四周,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雕花椅子问:“爷爷,为什么那张椅子上有这么多好看的花纹呀?” 李师傅放下手里的活,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以前的人觉得花纹多就是好看,可你看咱们坐的这些凳子,没有花纹,是不是也很舒服?” 他说着指了指自己身下的木凳,凳面光滑得能映出人影,四条腿粗细均匀,没有多余的装饰,却让人看着格外踏实。
王奶奶听完点点头:“我就是想做张简单的凳子,孩子用着安全,坐着也稳当。” 李师傅拿出一块松木,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草图,不过寥寥几笔,木凳的样子就清晰地呈现在纸上。他告诉王奶奶,这木凳不用复杂的榫卯,也不用多余的装饰,只要选好木料,把凳面刨平,凳腿削直,保证结实耐用就行。
接下来的几天,我时常去铺子里看李师傅做木凳。他先把选好的松木锯成合适的尺寸,然后用刨子一点点地刨平凳面。刨子划过木料的声音很清脆,随着刨花一片片落下,原本粗糙的木料渐渐变得光滑平整。李师傅刨得很仔细,每一下都力道均匀,直到凳面摸上去没有一丝毛刺,他才满意地停下来。接着是做凳腿,他用尺子量好尺寸,在木料上做好标记,然后用锯子小心翼翼地锯下来。锯好的凳腿还需要用刨子削直,确保四条凳腿一样粗细,一样长短。
有一天,我看到李师傅在给木凳打磨的时候,特意避开了在凳面上刻花纹的想法。我忍不住问他:“李师傅,要是在凳面上刻点花纹,会不会更好看?” 李师傅放下砂纸,看着我说:“好看是好看,可你想想,孩子用凳子,主要是为了坐着方便。刻上花纹,不仅费时间,还可能会让孩子不小心被花纹的边角刮到。再说,这松木本身的纹理就很好看,没必要再添多余的东西。” 他说着指了指凳面,阳光照在上面,松木特有的纹理清晰可见,像一条条细细的河流,自然又好看。
木凳做好的那天,王奶奶带着孩子来取。孩子一看到木凳,就高兴地跑过去坐了上去,还晃了晃身子,笑着说:“奶奶,这凳子真稳!” 王奶奶摸了摸凳面,又看了看凳腿,对李师傅说:“老李,你这手艺真没得说,简单又实用,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凳子好多了。” 李师傅笑了笑,把一张纸条递给王奶奶,上面写着木凳的保养方法,只有简单的几条:避免长时间泡水,定期用干布擦拭,不要放太重的东西。
从李师傅的铺子里出来,我想起之前去图书馆遇到的一位古籍修复师。那天我在古籍阅览室看书,正好看到修复师在修复一本旧书。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针线、浆糊和一些细碎的纸片,没有复杂的仪器,也没有繁琐的步骤。她先把旧书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拆开,用软毛刷轻轻扫去上面的灰尘,然后用浆糊把破损的地方一点点粘好,再用针线把散开的书页重新装订起来。整个过程很安静,也很简单,可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注和认真。
我问修复师,修复古籍是不是有很多复杂的技巧。她告诉我,古籍修复最关键的不是用多复杂的方法,而是要尽量保留古籍原来的样子,让它能够继续被阅读。很多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最有效,比如用传统的浆糊和针线,虽然步骤简单,却能让修复后的古籍保持长久的稳定。如果用太多复杂的化学试剂或者现代仪器,反而可能会对古籍造成伤害。
还有一次,我在街边吃到一家很有名的面馆。面馆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家的菜单很简单,只有牛肉面、炸酱面和几样小菜。可每天来吃面的人却排着长队,有的人甚至特意从很远的地方过来。我好奇地问老板,为什么不多加几样菜品。老板笑着说:“我们夫妻俩就会做这几样,把这几样做好了,客人吃得满意,我们也省心。要是加太多菜品,我们精力跟不上,味道也做不好,反而会砸了招牌。”
我点了一碗牛肉面,很快面就端了上来。碗里的面条筋道爽滑,牛肉炖得软烂入味,汤头清亮,没有多余的调料,却鲜得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喝。老板说,他们家的牛肉面,汤底都是用新鲜的牛骨熬制几个小时,没有加任何添加剂,牛肉也是每天早上新鲜采购的,就是为了保证最纯粹的味道。很多客人都说,他们家的面吃着踏实,就像家里做的一样。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追求复杂和精致,觉得那样才是好的。可李师傅的木凳、古籍修复师的修复方法、面馆老板的菜单,都告诉我们,简洁其实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简洁不是简单,不是敷衍,而是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去掉多余的东西,保留最核心、最实用的部分。就像李师傅的木凳,没有复杂的装饰,却有着结实的结构和舒适的使用体验;就像古籍修复师的方法,没有繁琐的步骤,却能让旧书重获新生;就像面馆老板的菜单,没有多样的选择,却能把每一样菜品都做得地道美味。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有一个旧木箱,箱子是外公年轻时亲手做的,没有刷油漆,也没有刻花纹,就是一个简单的长方形木箱。可这个木箱却装了外婆家很多重要的东西,有外婆的嫁妆,有妈妈小时候的衣服,还有我小时候的玩具。每次打开木箱,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木头香味,那香味里藏着岁月的痕迹,也藏着外公对家人的用心。后来,家里买了很多漂亮的收纳箱,有带花纹的,有带抽屉的,可我还是觉得外婆家的旧木箱最好用,因为它简单、结实,能装下很多东西,也能装下很多回忆。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的手机里安装了很多 APP,家里买了很多用不上的东西,衣柜里挂着很多很少穿的衣服。有时候,我们会因为选择太多而感到迷茫,会因为拥有太多而感到疲惫。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不断地增加,而是适当地减少;不是追求复杂,而是回归简洁。就像整理房间,把不需要的东西扔掉,把常用的东西放好,房间会变得干净整洁,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就像整理手机,把不常用的 APP 卸载,把重要的信息分类保存,手机会变得流畅,我们也能更高效地使用它。
简洁的生活,不是要我们过苦日子,而是要我们学会取舍,学会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东西。就像李师傅专注于做好每一张木凳,古籍修复师专注于修复好每一本旧书,面馆老板专注于做好每一碗面。当我们学会专注,学会去掉多余的东西,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从容,更加充实。
木凳里的简洁哲学,其实就是生活里的智慧。它告诉我们,简单的东西往往最耐用,纯粹的情感往往最珍贵,专注的态度往往最有效。愿我们都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简洁,活出属于自己的从容与美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